APP下载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抑郁的相关性

2019-07-20任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受试者血管

任宏

(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 精神三科,云南 昆明 650000)

尽管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主要病理损伤,但是其在大脑中的形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1]。AD 患者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激活引起淀粉样斑块沉积,神经毒性多肽分泌,并损伤皮层神经元。大量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因子与AD 发病机制有关[2]。JUNG 等[3]研究表明,合并抑郁的AD 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升高,表明VEGF与AD 患者抑郁有关。VEGF 能够促进血管生成标志物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的表达。ESM-1 是人内皮细胞的一类新分子,在多种肿瘤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有关。此外,ESM-1 在内皮依赖性病理障碍和炎症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表明ESM-1 与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疾病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ESM-1 与AD 患者病理生理有关[4-5]。目前尚无研究分析AD 患者ESM-1 水平,也未研究分析ESM-1 水平与AD 患者抑郁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合并和不合并抑郁的AD 患者ESM-1 水平的差异,探讨AD 患者ESM-1、认知功能和抑郁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0月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治疗的AD 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AD 诊断标准。②由2 位精神科主治医师(下同)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筛查为轻、中度痴呆患者。③无甲状腺疾病,入选前后无服用影响甲状腺代谢的药物。④排除脑血管病等其他脑器质性病变所致智能损害,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所致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或老年良性健忘症患者55 例。其中,男性11 例,女性44 例;年龄(76.4±5.5)岁;病程(3.0±1.2)年。

1.2 方法

1.2.1 分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入组患者进行筛查,有抑郁症状者设为研究组26 例;无抑郁症状者设为对照组29 例,有抑郁症组和无抑郁症状组AD 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及遗传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以医院同期体检的29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受试者与有抑郁症组和无抑郁症状组AD 患者性别年龄匹配。

1.2.2 评定指标MMSE 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评分范围0 ~30 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CDR评估患者AD 严重程度,0 分表示无痴呆,0.5 分表示可疑痴呆,1 分表示轻度痴呆,2 分表示中度痴呆,3 分表示严重痴呆。老年忧郁量表简明版(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short form,SGDS)评估患者抑制严重程度,评分范围0 ~15 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越严重。

1.2.3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水平检测抽取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血,采用ELISA检测ESM-1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若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rson 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受试者一般情况比较

3 组受试者年龄、性别、高血压、体重指数(BMI)和吸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组SGDS、MMSE 及CD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患者MMSE 及CDR 评分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伴抑郁患者SGDS评分高于不伴抑郁的AD 患者或者正常组(P<0.05)。

表1 3 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3 组ESM-1 水平比较

3 组受试者ESM-1 水平分别为(0.51±0.13)、(0.70±0.18)和(0.64±0.20)ng/ml。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2,P=0.018)。研究组ESM-1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见图1。

2.3 ESM-1 水平、抑郁及认知评分的相关性

ESM-1 与SGDS评分呈负相关(r=-0.254,P=0.009),与MMSE 评分无相关(r=0.120,P=0.378)。见图2。

图1 3 组受试者ESM-1 水平比较 (±s)

图2 SGDS 评分与ESM-1 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伴抑郁的AD 患者ESM-1 水平低于不伴抑郁的AD 患者及健康志愿者。ESM-1 水平与AD 患者抑郁症状呈负相关,提示ESM-1 参与AD患者抑郁的发病过程。

ESM-1 和AD 患者抑郁相关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抑郁患者皮质醇含量增加影响ESM-1 水平。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老年抑郁症患者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增加有关,且老年抑郁症患者常伴有高皮质醇血症[6]。而有报道表明,皮质醇能够抑制脂肪前体细胞中ESM-1 基因表达和脂肪细胞中ESM-1 分泌[7]。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伴抑郁的AD 患者ESM-1 水平下降,可能是由于皮质醇含量增加抑制ESM-1 基因表达。伴抑郁的AD 患者ESM-1 水平下降的原因可能与抑郁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调控有关。

抑郁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含量增加,这些因子能够影响ESM-1 表达[8]。TNF-α 能够诱导HUVECs 细胞IFN-r 表达,而IFN-γ 能够抑制ESM-1 mRNA 表达。当TNF-α 和IFN-γ 联合作用时,HUVECs 细胞ESM-1 mRNA 表达受到抑制[9]。因此,本组伴抑郁的AD 患者ESM-1 含量下降可能与IFN-γ 的抑制作用有关。抑郁患者IFN-γ 增加减少ESM-1 分泌。但本研究并未直接证实ESM-1 和伴抑郁AD 患者炎症细胞因子间的关系。此外,还有研究报道ESM-1 和CRP 间的关系。

伴抑郁的AD 患者ESM-1 下降的临床意义目前还不清楚。既往有研究表明ESM-1 具有抗炎和血管保护作用,在冠状动脉硬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肥胖人群ESM-1 水平下降,表明肥胖人群血管保护因子减少与ESM-1 下降有关。既往研究表明,血管损伤、炎症能够加速AD 进展,并发抑郁使AD 患者预后更差[10-12]。因此,笔者推测,伴抑郁的AD 患者ESM-1 含量下降可能减少血管保护和抗炎作用,从而使AD 患者预后差。因此,ESM-1 能够作为伴抑郁的AD 患者的病理生理及疾病进展的标志物。但是ESM-1 在伴抑郁的AD 患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功能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还发现,ESM-1 水平与AD 患者抑郁症状呈负相关,提示ESM-1 能够作为AD 抑郁程度的生物标志物。而ESM-1 是否与其他抑郁症状有关,如主要抑郁和情绪障碍症,仍需深入分析。

本研究存在以下几个不足。首先正常组样本数少于AD 患者。未来需要在更大样本量研究中证实本研究结果。其次,单纯的抑郁患者未包括在本研究内,为了证实抑郁本身的存在是否影响ESM-1 水平,未来需要分析ESM-1 和老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最后,由于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因此未能评估ESM-1 水平与抑郁症状改善间的关系。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ESM-1 与AD 患者抑郁有关,能够作为AD 患者抑郁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受试者血管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血管里的河流
少糖多酸护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