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装配式建筑接缝处理的全过程管控方法

2019-07-19王鑫

价值工程 2019年9期
关键词:控制方法装配式建筑

王鑫

摘要: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难点与关键点之一是接缝拼装不密实问题,很多接缝处由于施工质量不到位或者是管控不严格都出现了接缝不严密导致后期有不同程度的漏水等质量问题,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与阻碍的作用。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详细地阐述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对接缝质量的管控措施与方法,结合现行规范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奠定实践基础与保障。

Abstract: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key poi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is that the joints are not compacted. Many seams have quality problems such as seams that are not tight enough to cause different levels of water leakage in the later stage due to not well-constructed or the control is not strict, and the quality problems restrict and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fabricated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joint quality in pre-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post-construction joints are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constructiv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which lays a practical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construction.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接缝拼装施工;全过程管控;控制方法

Key words: fabricated building;joint assembly construction;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control;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09-0139-03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在施工现场对预制件进行拼装和部分浇筑,这种施工方式会有很多拼缝部位,需要施注专用的密封胶起到防水作用。因此,装配式建筑接缝施工对于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尽量一次做好接缝的防水密封,确保后续不出现漏水问题,装配式建筑接缝施工全过程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做好装配式建筑接缝施工全过程管控。

1  施工前的管控措施

施工前,施工人员应确认施工环境、接缝情况,进行密封胶与基材的粘接性测试,进场检验人员应确认进场材料的质量。

1.1 施工环境

密封胶应该在相对湿度40~80%的清洁环境,并在4~40℃的温度下施工,下雪、下雨、冰雹及大风天气不得施工。密封胶在环境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有不良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尤其是建筑物的外表面受到阳光直射,环境温度可能比基材表面的真实温度低许多。受较高温度的影响,密封胶的抵抗下垂性会变得不好、使用的时间会减少、修整的时间也会减少、固化时间会加快,并容易产生气泡。在低温环境下,密封胶的粘合性会下降,其表面湿润性也会下降,同时在基材的表面可能會产生霜和冰。相对湿度过高也会影响基材与密封胶的粘合性,在基材表面可能会因为冷凝的原因产生水膜,同时也可能产生气泡。相对湿度过低会使密封胶的凝固时间变长,速度变慢。

1.2 接缝情况

在施工作业前密封胶接缝的表面情况,应由现场施工人员确认,符合以下要求:

①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基层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起皮、起砂、蜂窝、麻面等情况。

②基层表面应干燥、清洁,没有油污、灰尘等,堵塞处应清理干净并保持畅通。

③吊装过程中造成的缺棱掉角等破损部位应修补。

④接缝两侧基层高度偏差不宜过大。

⑤接缝的宽度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应为15~40mm。

1.3 粘接性测试

在大规模施工之前,现场施工人员先应进行密封胶与工程实际使用基材的粘结性测试,也就是在现场先按施工要求在小范围内施工一部分胶缝,待胶固化后,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 16776-2005 附录D中方法A的规定进行密封胶手拉剥离试验(如图1所示),考察密封胶与基材的粘接情况,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大面积施工。

1.4 材料

进场材料应由进场检验人员按规定要求抽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①密封胶进场前应做复检并做好相关记录,复验项目应包括下垂度、表干时间、挤出性、弹性恢复率、拉伸模量、质量损失率等。应采用低模量密封胶,其试验方法及主要性能应符合如表1的规定。

②预制外墙板接缝处密封胶的衬垫材料宜选用海绵胶条或柔性泡沫塑料,如聚乙烯发泡材料或聚氨酯泡沫材料,在缝隙内不吸收水和空气、不产生不可复原的形变、不会因高温而使其隆起导致密封胶内有气泡产生。封闭孔隙衬垫材料的最初尺寸应大于缝隙搭接宽度的20~30%;开放孔隙衬垫材料的最初尺寸应大于缝隙搭接宽度的40~50%。

③导水管应选用专用的单向导水管,导水管外直径大于缝隙搭接宽度,同时要有很好的耐候性,密封胶外露在表面的长度应大于等于5mm,导水管内直径应大于等于8mm。

④修补混凝土用的砂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规范《混凝土结构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JG/T 336。

2  施工中的管控措施

2.1 施工操作

①施打密封胶前应在接縫中连续填入衬垫材料。衬垫材料的预留深度应与密封胶设计厚度一致并与接缝两侧基材之间不得留有空隙。衬垫材料在缝内应不限制密封胶运动。为防止衬垫材料在施胶之前有淋雨吸水的情况发生,密封胶应及时施打。

②接缝两侧基材表面美纹纸粘贴应连续平整,宽度不宜小于20mm。

③底涂液宜单向涂刷,并应涂刷均匀,不得漏涂。可采用硅烷改性聚醚胶对水泥基材具有良好的粘接性,然而,由于混凝土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批次间质量波动大,为更好地保障密封胶的粘结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应使用底涂。底涂液化学活性较强,遇到空气中的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应保持包装密闭,开封后应尽快使用。底涂液有一定毒性,并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使用者必须在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严禁烟火的工作环境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④现场可参考图2所示工艺施打密封胶。

⑤密封胶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待底涂液固化后施打密封胶;

2)单组分密封胶可直接开封使用,双组分密封胶需要对照一定比例精准计量并均匀搅拌后使用,搅拌时间和搅拌温度等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双组分密封胶应随拌随用,混合均匀的密封胶需要在限定时间内使用完,超出限定时间的混合均匀的密封胶料不可以再和新配比混合的密封胶料一起使用;

3)应根据接缝的宽度切割挤出嘴的口径,挤出应均匀;

4)宜从一个方向进行打胶,从衬垫材料的上表面打入密封胶,逐渐填充接缝内部;

5)充满密封胶后,需要在密封胶露出的表面凝固前用指定工具对密封胶露出的表面进行平整修理,涌出的密封胶需要在凝固之前对其处理干净;

6)密封胶接缝宽度与厚度的比例应控制在1:1~2:1之间,且不应小于10mm。

⑥施胶后密封胶未完全固化时,密封接缝不允许有大的位移,同时应避免损坏及污染,不得泡水。

⑦导水管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安装导水管前应在其部位斜向上按设计角度放置衬垫材料;

2)导水管的铺设方向应按照衬垫材料的方向铺设,用密封胶密封两端基层间的缝隙;导水管的上部开口处应该处在空腔的最下部;

3)需要防止导水管被密封胶堵塞。

2.2 建立质量控制记录

为确保施工质量,应建立清晰的可追溯的质量控制记录,方便发生问题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记录应包括:

①关于搭接缝隙密封的防水构造图,图纸设计更改及洽谈协商会议记录。

②密封防水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合格证明及专业资质证书。

③接缝密封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

④现场施工记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者必须要记录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包括施工日期和具体的时间、当天的气温、空气湿度、材料生产日期、产品牌号、批号、是否使用底涂,如有底涂则需要底涂批号、清洁程序及施工者姓名等内容。

3  施工后的管控措施

施工后,质量检验人员可以对已固化的胶缝进行手拉粘结性测试和淋水试验,检查密封胶的施工质量。

3.1 已固化的胶缝手拉粘结性测试

局部施工完成后,即应定期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 16776-2005附录D中方法A的规定进行现场密封胶手拉粘结性测试。

①割胶频率:建议大楼的每1层选取一个十字胶缝进行割胶;或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由施工方与甲方协商决定。

②试验方法:选取一个十字胶缝或者直角胶缝,顺着搭接缝隙的一端的宽度方向至搭接缝隙的基材表面,水平切割密封胶。沿基材与密封胶粘结搭接接缝的两端垂直切割约7.5cm长度在水平切割口处。紧捏住密封胶7.5cm长的一端,使其形成90°的直角拉扯脱离密封胶,边拉边割胶。检查密封胶与基材粘结力是否合格;密封胶是否具有弹性;密封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胶体的颜色外观是否良好;胶体内部是否存在空穴或气泡;是否存在三边粘接的情况等。

③结果评判:如果粘接良好,粘接宽度和厚度合格,外观良好,颜色符合要求,不存在三边粘接,没有气泡、注胶不足以及其它检视到的不良品质,那么密封胶施工是合格的;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应继续抽检同日期注胶的胶缝,确认问题出现的概率。如后续抽检合格,应分析原因,加强工人施工技能。对有问题的胶缝进行返工;如果后续检测也不合格,最终确认有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核查施工过程,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

④整理归档:测验时间、检测项目、使用密封胶的批号、试验结果(内聚或粘接破坏)及其余有关的信息等,记录规整存档为xxx项目质量控制文件,以方便查找。

3.2 已完工后接缝淋水试验

全部施工完成或阶段施工完成(比如几层),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JGJ/T 299-2013第12.2条的淋水试验规定进行试验。

①试验方法:淋水管线内径宜为(20±5)mm,管线上淋水孔的直径宜为3mm,孔距宜为180~220mm,离墙距离不宜150mm,淋水水压不宜低于0.3MPa,并应能在待测区域形成均匀水幕。淋水试验应自上而下进行,为保证水流压力和流量,每6~10m增设一条淋水管,持续淋水时间不应少于30min。

②判定方法:已完工的接缝不得有渗漏现象。

淋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对比。对怀疑有渗漏部位可加强淋水。淋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部位并判定该测区及检测单元不合格。

③整理归档: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检测时间、测验部位、淋水时间、测验使用密封胶的批号、检测结果及其余有关信息等,记录整理归档为质量控制文件,以便查询。

4  结语

装配式建筑接缝施工全过程管控对现场施工人员、材料检验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等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又以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最为详细、具体,因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接缝防水密封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总之,相关人员特别是施工人员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做好对应的管控措施,才能高效率、高品质地做好装配式建筑接缝的防水密封。

参考文献:

[1]张森.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9(02).

[2]叶凯.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现状及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2).

[3]刘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防范对策[J].天津建设科技,2018(06).

[4]刘少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8(36).

猜你喜欢

控制方法装配式建筑
浅议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对策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议绿色羊舍的建设
园林工程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地市级供电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