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指南

2019-07-19韩培培

大众摄影 2019年7期
关键词:亚历姚瑶巴塔

0何70成 摄071

2019年2月,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出版了全新的西语版《上海指南》(Guía de Shanghái),以帮助西班牙语母语者更好地探索上海,同时推出了由韩培培策展的相关展览《城市漫游探索》。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却同是生活在上海的4位年轻摄影师——亚历杭德罗·斯科特(Alejandro Scott智利)、何成(中国)、琼·洛巴塔(Joán Llabata西班牙)、姚瑶(中国)为这个项目提供、创作了关于上海的城市影像。

雍和、陆元敏镜头中的上海,已是记忆中的经典,而关于大都市瞬息万变的当下以及时代步履留下的点点印记,交错着、显现在这些年轻人的影像中。

何成 摄

在这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大都市中,城市景观与现代生活的瞬息万变正在挑战着我们对日常概念的理解。在心理和地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类的感知与城市的文化一起,造就了人与人之间许多共通的空间,意识和无意识,过去和现在交织于此。

城市背影

何成

何成是这次展览中唯一的上海“土著”,对于这座城市,他可能有着比其他几位摄影师更深的感情和感触。本次展览的作品突出了这个城市中的人,而且是从背影来观察街上形形色色的路人。他们的穿着,举止,和能看到的有限的神情或多或少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些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尤其是被选为主视觉的这幅作品,就非常有代表性。尽管我们看不到老先生的正面,但是一身西装加上帽子和墨镜,是上海“老克勒”的标准形象,我们会下意识地去想这位老人一定是一位讲究生活,有文化,有腔调的人。

琼·洛巴塔(Joán Llabata) 摄

在城市的生态中漫游,我们发现着这座城市的不同层面和肌理,编织着各自的心理地图,交错的大街小巷充满着无尽的想象 。用心的观察者在街道中穿梭和思索,城市作为叙事,正在实时被反复解读和诠释。

瓊·洛巴塔(Joán Llabata) 摄

上海24/7

琼·洛巴塔

琼·洛巴塔(Joán Llabata)来自西班牙,在中国生活已经多年,工作之余他喜欢拿着自己的胶片相机扫街。这个系列比较集中展现了他晚间出行中在街上的各种店铺里看到的有趣场景。Joan发现这座城市里有太多的人很晚还在从事着各种工作,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在家中, 但是街上的各个角落里在发生着的远比你想得要活跃。而且一个我们都想知道但无解的迷之现象,为什么水果摊很多都开到很晚,真的凌晨会有很多人去买水果吗?

亚历杭德罗·斯科特(Alejandro Scott) 摄

亚历杭德罗·斯科特(Alejandro Scott) 摄

不可复制

亚历杭德罗·斯科特

亚历杭德罗·斯科特(Alejandro Scott)来自智利,现生活于上海,平日工作是进行商业活动的拍摄。用镜头记录城市的瞬息万变及过程,是他观察城市的方式。通过静态摄影和动态录像结合展现的形式,用动与静的对比来展现记录的一个时间段内一个地点发生的一切。摄像机记录出现在画面中事物,摄影师则选择抓取拍摄这其中的一些吸引他的情节。在展厅的展示方式则是将视频投影于摄影作品重合放置,在这个叠加的时空里让我们一起观察眼前被加速和被静止了的熟悉的街景。

姚瑶 摄

作为当下和市井生活的记录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不同时刻的真实与多样。生活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城市,空间的距离感正在被消除,然而人们停下脚步去观察生活却变得尤为奢侈。

姚瑶 摄

上海,上海

姚瑶

姚瑶每天进行的摄影实践其实就是在对这个城市进行随时随地的探索,漫游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维度,用手机记录着眼前的所见。我们走过的街道、去过的餐厅、进过的商店,却在姚瑶的眼里变出很多奇特的画面。而且可能这些瞬间起初显得很琐碎并且毫无关联,但是细细看便会发现或者激发你想象其中各种线索的串联。姚瑶的作品也仿佛自带韵律,有一种乐感贯穿始终,轻快跳跃,很浪漫也很有诗意;照片中也经常藏有一些让人看了会心一笑的小细节。

2017年,徐松和蒋磊磊远赴山西王狮乡阳湾明德小学和云南丽江烂泥箐乡的大二地小学,为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摄影教学,而发给小朋友的相机则都是网上好心人捐助的。在上第一堂课之前,他们很忐忑,摄影是一件很个人、也很自由的事情,老师们怕讲得太多太具体,会框住孩子们的思维。经过再三讨论,两人决定用介绍、引导、陪伴和点评的方式,以最低限度的影响教孩子们摄影,让他们拿着相机“自由生长”。在第一堂摄影课上,蒋磊磊为孩子们介绍了从摄影发展之初到现在的各种形式和内容。从摄影之父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到现如今的人人都能上手的手机摄影;从安塞尔·亚当斯极致的风光摄影,到探讨时间、记忆等抽象概念的杉本博司;从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到国内崭露头角的合肥抄水表工刘涛,还有森山大道、卷川实花等等,他们想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摄影案例告诉孩子们:摄影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你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学开始后的第一个月,蒋磊磊从孩子们手上收来了第一波作业。由于相机都是网友捐赠的,CF卡、SD卡、TF卡各种形式的相机都有,孩子们拍出的图像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有的是几十兆的RAW格式,而有的就只有几K,这让他对与孩子们的作品产生了一丝担忧。

但令人意外的是,就在这些作品中蒋磊磊发现了个别几张抓人片,不过,一开始的他觉得这只是偶然。在后来几个月的作业中,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而且一些很出众的作品总是来自于固定的几个学生。没想到在这短短几个月“自然生长”的状态下,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自己的一套摄影方法,并开始显现了独特的视觉天赋。那些用各种被淘汰的相机拍摄出来的作品中散发着一种野生的、自由的生命力,这是很多被训练出的摄影师所不具有的。

蔣磊磊将孩子们的数千幅作品整理了两大部分,“梦”的部分和“现实”部分。“现实”部分,展现了孩子们对“瞬间”的捕捉,这是摄影的基本功,他们通过一张张“决定性瞬间”,为观者展现了既有宽度又有深度的山村生活。宽度来源于他们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事无巨细的观察,而深度则来自于影像中或张扬或含蓄的情感。他们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任何摄影技巧,也没有像我们大量阅读过前人优秀的摄影作品,但在这些作品中,竟散发出了一些经典摄影作品中的气质。也许不论是“野生”还是“专业”,最终都能达到摄影的目的。

“梦”的部分则通过孩子们在日常中的“非日常”性的观察,为观众展示了一个虽然物质贫瘠,但却充满着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的独特童年视角。或许,这些孩子已经在无意识中体会到了摄影的功能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拷贝”那么简单。孩子们利用闪光、欠爆、虚晃等手法,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由他们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梦幻世界。

就像在最纯净的自然环境中寻找萤火虫一样,他们在山区孩子的身上,寻找到了纯粹的影像。这些影像无关器材的贵贱、无关技巧的高低、也无关荣誉和名利,这些质朴的画面全都来自孩子们纯粹的生活观察。

猜你喜欢

亚历姚瑶巴塔
巴塔头目在阿富汗被炸死
头发保卫战
巴塔未上的最后一课
姚瑶教授简
童年的白纱裙
巴塔历险记
作品推介
巴塔发言人效忠“伊斯兰国”遭解职
宝 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