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要点探讨

2019-07-18龙媛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监护室无菌肺部

龙媛熙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来我院就诊的重症监护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3例,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7.2±2.4)岁。实验组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2.5)岁。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路径。23例实验组患者则提供以下几个环节来强化护理干预,也就是:第一步:强化无菌管理,患者的病情严重,再加之免疫力不高,进一步强化无菌管理[1]。首先强化医护工作者的无菌意识,遵循各类无菌操作,在进重症监护室前换鞋、更衣。其次优化防护,避免患有皮炎、肠炎等感染性疾病等感染性疾病者对患者的影响,融入相关的防护路径[2]。再者就是限制探访时间、人数。最后就是在对患者实施呼吸道处理的过程中,带一次性手套,防止患者接触感染源。第二步:鼻肠管护理:一部分患者会会引发意识障碍,难以正常饮食,这就需融入鼻饲[3]。在操作区适当的对患者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缓慢实施,避免对胃部刺激,造成呛咳。第三步:口腔护理,由于病情的加重以及住院时间的延长,会引发口腔菌群的失调,强化患者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的机率。这就需要融入口腔护理,降低口腔内细菌的数量,确保口腔健康。第四步:呼吸机管理:借助呼吸机实施辅助呼吸[4],应用一次性呼吸回路,同时湿化瓶在使用前实施消毒。第四步:体外排痰引流护理:患者选择俯卧位,轻轻叩背,嘱咐患者深呼吸。体外引流时间为15min,2次/d,但是需要防止和进餐时间重叠。在引流时需要有护理工作者在旁监护,在床边备好急救药品。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重症监护室并肺部感染原因的对比

实验组重症监护室并肺部感染病例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重症监护室并肺部感染原因的对比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3.9%,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3 讨 论

现如今,我院重症监护室病房正在逐渐的优化完善,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观察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重症监护室病房就是让患者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之地。通常情况,进入重症监护室病房的患者一般病情十分的严重,往往会造成患者死亡,其中肺部感染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监护室并肺部感染因素主要涉及了侵入操作、排痰不畅和误吸、抗生素长期使用、意识障碍、肺部原发病、营养不良等,其中实验组重症监护室并肺部感染病例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3.9%,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来说,应用通过鼻胃管、口腔等环节强化护理手段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的降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的出现,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猜你喜欢

监护室无菌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