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恢复中的作用

2019-07-1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脑梗塞肢体护士

吴 敏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11700)

在临床上常见脑梗塞患者,发病率、残疾率、死亡率均较高,预后较差,分析病因,与患者脑部供血不足存在关联,可表现为缺血及缺氧脑组织坏死[1],患者容易合并半身不遂、语言智力障碍等,可严重下降患者生活质量,应给予患者开展有效护理。本次研究入组52例患者,对“脑梗塞患者恢复中采用早期护理的效果”进行了临床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中选择52例,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选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组,实验组患者26例,男女比例15:11,年龄56岁至85岁,中位年龄72.1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女比例14:12,年龄57岁至84岁,中位年龄72.2岁。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数据,可对比(P>0.05)。

1.2 方法

纳入对照组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行常规护理:给予病情平稳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积极为患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

纳入实验组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行早期护理:(1)待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详细介绍患者入院环境、医护人员及规章制度,增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及减少患者对于医院的陌生感。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举止及表情并积极沟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及治疗,交流预后较好的患者,促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疏导。(2)护士应保证患者饮食合理,进食富含维生素、热量及蛋白质的食物,易消化,禁食刺激性食物,保证饮食均衡,纠正患者不良饮食行为[2],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3)康复师负责示范锻炼动作及要领,患者家属负责陪同,为患者提供口唇伸缩及开合锻炼及舌伸缩及上举、舒卷锻炼,利用吹气球及吹蜡烛等办法锻炼患者,指导患者发音。叮嘱患者多收看电视、听广播,护士应积极主动沟通患者并引导患者进行语言交流。(4)保护患者躯干时使用枕头,早期,护士应给予患者床上手掌张合锻炼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外展及内旋、屈伸等,循序渐进,后期,护士应指导患者开展床上坐立锻炼、床下行走锻炼[3],指导患者通过上下楼梯等主动运动来增强体质。

1.3 效果研究

使用汉语失语检查表评估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优秀:80分以上,良好:60分至80分,差:60分以下。优良率=100.00%-差率。

利用FMA评分法、自拟调查问卷对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均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计算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t检验、x2检验,分别用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计算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均明显改善(P<0.05)。

表1 2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3 讨 论

脑梗塞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情较为危急,患病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应给予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临床实践证实效果显著。

分析得出,早期护理可促进脑梗塞患者预后转良,可明显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可促进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分析原因,与早期护理干预在入院3d后开展存在一定关联,可有效抓住康复时机,可对治疗过程中干扰因素有效规避,可促进患者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早期护理开展期间,护士应给予患者开展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及语言干预等[4],分析得出,患者由于患病、缺乏疾病了解、自身心里承受力较差,不良情绪较为严重,配合治疗程度较差,因此,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可促进患者不良情绪有效疏导。另外,脑梗塞患者无法进行饮食、行走、谈话等正常生命活动,给予患者开展早期语言训练、营养支持及肢体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提升。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保证细心及耐心,循序渐进,主动开展护理服务[5],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提升,提升患者自主能力,促进护患关系有效提升,充分调动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组结果:实验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均明显改善。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恢复中采用早期护理,可行性较高。

综上,脑梗塞患者恢复中采用早期护理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本组探究中,后续应完善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措施,可扩大样本选取数量,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肢体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