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对比研究

2019-07-18郭瑞芃徐建方李良路瑛丽冯连世

中国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质测试体系

郭瑞芃,徐建方,李良,路瑛丽,冯连世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半个世纪以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Tomkinson et al.,2003,2017),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身体活动不足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Bürgi et al.,2011)。2014年,中国7~18岁男生、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4.2%、14.6%,高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同年龄段学生,其中男生超重肥胖率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男生平均水平(王烁 等,2017)。有报告指出,大约90%的肥胖儿童会发展为肥胖成人;43%的高血压儿童会发展为成人高血压病人,成为未来10~20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Cheng,2007; Riley et al.,2012;Ward et al.,2017)。视力问题也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Bourne et al.,2013)。过去30年,美国人的近视患病率由25%上升到41%,2010年,英国12~13岁儿童的近视率高达29.4%,而东亚地区的近视发生率更远高于欧美及非洲国家(Ding et al.,2017)。一项流行病学的调查预测,2050年,全球近视人群将占到全球总人口的49.8%(Holden et al.,2016)。中国近视人数现已居世界首位,且低龄化趋势严重,2014年,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比2010年检出率更高(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8)。有氧能力下降是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体现。Tomkinson等(2007)的一项纳入全球27个国家的研究发现,1958-2003年,各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有氧能力的下降作为其代表性下降指标。其另一项针对2 389万名9~17岁亚洲青少年的研究发现,1964-2009年,中国和韩国青少年的有氧能力下降尤为严重(Tomkinson et al.,2012),结果与国内研究一致(宋逸 等,2018)。脊柱相关疾病发病人群的年龄向低龄化发展十分迅速,青少年脊柱形态不良问题近年来越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杨红涛,2017)。我国80%的青少年存在身体姿态不良问题,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弯、驼背、直背等(刘岩,2018)。中小学生骨骼仍在生长发育之中,由于骨骼中无机盐还比较少,骨质不稳定易变形,特别是长期低头伏案、坐姿不正等会导致脊柱的畸形发育(Weinstein et al.,2003)。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脊柱形态问题伴随生长发育有逐年加重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大约80%的脊柱侧弯是特发性的,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又是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患病率在0.93%~12%(Negrini et al.,2018;Smith et al.,2008;Tan et al.,2009;Weinstein et al.,2003)。此外,青少年还存在着心理健康、骨质健康不良等体质健康问题。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身体活动量不足是重要归因。据WHO(2017)报告显示,童年时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不均衡的体力活动、富含脂肪、糖或钠的食品和饮料的过度食用、食品供应的增加以及营养摄入过量等是青少年众多体质健康问题的始发因素。加拿大48%的5~11岁儿童平均每天进行60 min的中等到剧烈程度的体力活动,12~17岁的青少年仅为24%(Roberts et al.,2017)。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我国只有23.8%的青少年能达到每天60 min的体育锻炼时间(王政和 等,2017)。

研究显示,体质健康测试不仅通过监测身体活动状况促进终身体力活动习惯的形成,还具有改善健康的作用(Institute of Medicine,2012)。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作为普遍开展的一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举措,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Silverman et al.,2008;Castro-Piñero et al.,2010)。目前,如何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已经成为最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之一(Domangue et al.,2010)。中国、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高体力活动方面推行的政策、计划各不相同,测评体系也并不统一。本文拟通过梳理中国、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的发展进程与现状,分析比较中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的指标差异和变化趋势。

1 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研究进展

针对青少年目前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各国家(地区)为了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推行了各项政策与计划,建立了相应的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如美国的FITNESSGRAM®、加拿大的体育素养测评(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CAPL)与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Physical Literacy Assessment for Youth,PLAY)以及生命护照(Passport for Life)、欧洲的青少年身体素质测试(The European Physical Fitness Test,EUROFIT)与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和健康水平测评(Assessing the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ALPHA-FIT)、日本的体力测定(Physical Fitness and Athletic Ability Test)、中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Chinese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Fitness Standard,CNSPFS)等。

1.1 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早开展体质健康测试的国家之一。在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发展历史中,体育、健身和营养总统委员会(PCSFN)与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联盟(AAHPERD)各自构建的体质测评体系都曾被广泛推行。19世纪后半期,美国体育促进协会(AAAPE)侧重于对青少年力量和肺活量的评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引入“体能”概念,体质测试扩展到人体测量以外,其特征在于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评估(Park,1989)。20世纪初,体质测试由注重运动表现转变为关注健康,测试体系由专业团队开发,包括由Rogers开发的身体健康指数(PFI)(Rand,1925),以及由Mccloy(1934,1941)开发的运动能力测试。1941年的“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 Sport”补充了着重于体能和健身的测试(Aileen,1941;Cureton et al.,1941;Leonard,1941;Mccloy,1941)。20世纪50年代,Kraus和Hirschland的研究推动了青少年体质测试的发展,他们指出,美国儿童的健身测试项目少于欧洲儿童,且美国青少年的体质水平低于欧洲青少年。为此Eisenhower专门成立了一个内阁级青年健身总统理事会(PCYF),后经历多次更名为体适能总统委员会(PCPF)、体适能与运动总统委员会(PCPFS)、健身、运动和营养总统委员会(PCFSN),现为PCSFN。1957年,AAHPERD举办了关于青少年健身的会议,并创建了第一个用于大规模全国调查青少年体质的测评体系(青少年体能测试)。测试项目包括早期健身测试中常见的力量和肌肉耐力的测量,以及当时被认为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600码跑/步行,也包括与体育目标和技能相关的项目,如垒球掷远和50码短跑。1965和1976年AAHPERD分别对体系指标进行了2次修订,于1976年发表了第3次青少年体质测试全国性调查(AAHPERD,1976)。1976版中垒球掷远被认为是一项技能,而不是与健康有关的项目,因此被删除;基于弯曲膝盖比直腿对背部的压力更小的原因,直腿仰卧起坐被修改为屈腿仰卧起坐;当时的研究表明,长跑与有氧运动能力有较大的相关性而将长跑列为可选项目(Morrow et al.,2009)。1984年,AAHPERD出版了一份健康相关的体质测试技术手册,记录了所采用测试项目的理论基础以及新的青少年体能测试规范标准。针对心肺健康、肌肉骨骼健康和身体成分的测试项目被列为与健康有关的测试组件。1986年,当时的PCPFS使用青少年体能测试的修订版进行了学校人口健康调查,并将测试和奖励计划命名为总统挑战计划(Ainsworth,2006;Institute of Medicine,2012)。

1988年,Cooper研究所开发出健康相关的健身测试和报告程序,命名FITNESSGRAM®。随后,AAHPERD开发的基于健康的体质测试和报告程序Physical Best出版(Macswegin, 1989),以及Chrysler业余体育联盟(AAU)制订的体能测试发布(Chrysler et al.,1993)。而后几年,青少年体测体系都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其中最主要是FITNESSGRAM®、PCPFS以及Physical Best三足鼎立。FITNESSGRAM®侧重健康,目的为改善青少年健康状况并提高身体活动水平;PCPFS/PCFSN更侧重于与技能相关的测试,多用来比较相同年龄和性别孩子的运动技能水平(PCPFS/PCFSN,2010)。1994年,AAHPERD将FITNESSGRAM®作为全国体质测试标准,而Physical Best则成为体育教育课程资源。1995年和2004年,全国体育和体质教育协会(NASPE)发布并更新了儿童体育活动指南(NASPE,2004)。2008年,美国人体力活动指南发布,2018年第2版发布(HHS,2018)。2012年,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启动全国青少年健身调查,同年总统青少年健身计划(PYFP)发布,即替代了PCFSN,但原测试体系仍然作为测试青少年技能水平的工具而被使用。2013年,PYFP采用FITNESSGRAM®作为其新的健康评估测试。自此,FITNESSGRAM®成为美国最广泛使用的,且是统一的最佳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新时期美国的青少年体质健康鼓励增加身体活动、健康饮食以对抗超重肥胖问题,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终身运动来促进健康。

1.2 欧洲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欧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均是在 20世纪 60年代左右由政府建立了负责卫生、健康、青少年体育相关工作的部门。英国通过多个官方机构如文化、媒体、体育部、青少年体育基金会、英格兰体育、英国体育共同推动英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注重学校体育,联合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共同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在国家层面上推出各项健康计划、鼓励参加运动的政策,政府负责主导、监督、协调,青少年体育组织细化并执行相关工作(李卫东 等,2017)。法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学生身体测试,如《体育及格测验标准》《青少年身体测验标准》,以提高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自70年代中期,开始提倡由追求成绩转变为提高健康。德国是欧洲开展居民综合健康监测较早的国家之一,其监测系统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1961年成立联邦卫生部,负责国家卫生与健康,其下属的Robert Koch研究所对大众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有极大的影响;2007年批准建立了全国性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德国儿童与青少年健康访查调研项目(KIGGS),这是一项针对0~17岁人群体质健康状况纵向研究的调查体系;2011年加入了欧洲健康调查项目,用于国家层面之间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尹晓峰 等,2017)。

欧洲青少年身体素质测试(EUROFIT)作为传统青少年体质测试系统在欧洲地区广泛运用,它由欧洲委员会下属的运动发展委员会(CDDS)负责实施(表1)。1977年欧洲运动研究所所长大会(欧洲运动研究专家委员会的前身)着手开始讨论建立一个全欧洲学生适用的身体测试体系,于1983年出版发行了临时测试手册,并定义了身体健康和各项测试的内容。最终测试文件于1986年第5届EUROFIT研讨会后通过,并于1990年对测试手册进行了补充修订,作为第2版发行,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由欧盟卫生和消费者事务总局(DGSANCO)资助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和健康水平测评(ALPHAFIT)被认为是新的青少年体质测评理想体系,用来取代EUROFIT以评估欧盟儿童和青少年与健康相关的体质状况(Ruiz et al.,2011)。

表1 欧洲青少年身体素质测试(Council of Europe,1993; Institute of Medicine,2012)Table 1 Physical Fitness Tests of Adolescents in Europe

1.3 加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加拿大现今主要有3个成熟且广泛使用的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CAPL、PLAY以及Passport for Life。加拿大建立了自己的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其中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体质健康测评模块,全面测评青少年身体素质,并注重提升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002年,加拿大政府发布《加拿大体育政策》,以实现国民体育生活体系的构建(Government of Canada,2002)。加拿大体育部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扮演领导角色,颁布的《2008-2012体育参与策略》强调青少年体育问题优先,政府负责全部资金,以落实加拿大终身体育(CS4L)。该计划现已成为加拿大体育发展理论框架。CS4L是在长期运动员发展(LTAD)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体育素养和提高运动质量的一个政府项目。LTAD于2004年启动,2005年“CS4L-LTAD”指南发布并在2013年进行了更新(Canadian Sport for Life,2017)。LTAD涉及所有年龄组,指导人生各个阶段的运动和体育活动途径,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发展运动员框架之一(Norris,2010)。2014年,加拿大终身体育协会成为全国性注册的非营利组织并被加拿大体育部认可,即与加拿大各级政府和国际政府、奥委会开展合作的知识型社会企业。

为了确定7岁以上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结果可用于国家层面的研究,以及提高父母与儿童的体育参与意识,2014年加拿大终身体育协会发布了PLAY。PLAY体系包括6个组成部分,即PLAY fun、PLAY basic、PLAY self、PLAY inventory、PLAY parent和PLAY coach。其中PLAY fun通过速度、耐力/爆发力、上肢控制、下肢控制、平衡/稳定/身体控制五个维度的18项测试对青少年的运动表现评判打分(赵雅萍 等,2018a)。PLAY basic是PLAY fun的简化版,只用其中的5项关键测试来评估,即折返跑(5 m)、单脚跳、过肩扔球(网球)、踢球(足球)、平衡移动测试(后退)。PLAY self、PLAY inventory则由青少年自我测评体育素养。PLAY parent和PLAY coach分别由父母和教练/教师根据自身对青少年运动能力的了解进行评估。PLAY体系中每个组成部分都严格设计,且具有较高信度的计分成绩表,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孩子、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多方面立体追踪评测青少年随着年龄变化的体育素养水平。

加拿大健康、体育和娱乐协会(CAHPER)1966年发布了第1版针对7~17岁青少年的体能测试(CAHPER,1966)。而后,Cumming等(1967)和Thompson(1975)于1967年和1975年发表了补充修订的文章,增加了最大摄氧量和体成分2项指标。1994年CAHPER更名为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协会(CAHPERD),2008年发展成为加拿大体育与健康教育协会(PHE Canada)。PHE Canada从2013年起陆续发布各年级段的体育素养测评指标,至2017年9月,Passport for Life设置了4个测评模块,即积极参与、生活技能、体能和运动技能,已覆盖所有K~12教育阶段学生,不同年级设置相应年龄的评估内容与测评标准。积极参与和生活技能由学生自我评估,体能评估包括心血管耐力、核心力量和动态平衡,运动技能评估包括上、下肢执行移动、控制、操作等基本动作的能力,体能和运动技能评估由教师组织执行(表2)。

表2 生命护照各年级体能和运动技能测评项目(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Canada,2013; 赵雅萍 等,2018b)Table 2 Passport for Life of the Fitness Skills and Movement Skills in All Grades

2008年,加拿大健康生活和肥胖研究中心(HALO)牵头10余家科研机构,共同开发研制出第1版CAPL,2014年出台CAPL修订版,2017年发布第2版CAPL。CAPL针对人群为8~12岁的青少年,包括4个维度,即日常行为、身体能力、动机和信心、知识和理解。新版4个维度各自独立测评,内容划分明确。动机和信心、知识和理解测评通过问卷评估计算出分值,日常行为结合问卷与计步器测评,身体能力部分包含PACER(节律20 m往返跑)、敏捷与运动技能评估(CAMSA,即2014版中的障碍跑“Obstacle Course”)、平板支撑,每个维度评价等级分为初级、进步级、达成级、优秀级(邵朋飞,2017)。与旧版相比,新版身体能力测评删去了身体成分/形态指标,更侧重运动技能的掌握(陈思同 等,2016)。

1.4 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日本将体质测试称之为“体力测定”,保存着1898年至今所有青少年体质发展资料,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相关数据资料最长久的国家。1939年,日本已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民体力测定;二战后增加了跑、跳、投、悬垂以及灵活性等测试指标;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日本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先进的科技水平和逐渐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促使日本对国民体质测试进行变革(杜冬琴,2008;蒲西安,2014)。1996年,日本文部省主持组建了由专家学者等参加的合作者会议,商讨制定了新的测试指标,于1999年开始正式实行。新测定指标减少了指标数量,重新划分了年龄组,设定握力、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为各年龄组通用指标,更利于纵向比较(表3)。

表3 日本学生体力测定指标发展与变化(Shingo et al.,2002;Malina et al.,2006)Table 3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Physical Fitness Test Indexes of Japanese Students

新测定指标实行以来,每年5~6月,日本都会对国民进行统一的体力测定,文部省根据测试结果公布《体力、运动能力报告书》(于姣 等,2017)。1961年出台了以促进国民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振兴法》,2005年又“将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振兴计划》的第一目标(应一帆 等,2017)。日本不仅关注提升青少年体能,也关注饮食健康。1954年出台《学校营养午餐法》,最先将营养摄入归入法律范畴(于姣 等,2017)。同时,日本注重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倡导“快乐体育”和“生涯体育”思想(崔浩宇 等,2014)。2015年,日本对17年来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学生体力及运动能力有缓慢提高趋势,证明在提升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的举措上有一定成效(应一帆 等,2017)。

1.5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中国青少年体质测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演变研究较多(于可红 等,2004;郑小凤 等,2017)。新中国成立以后,测试指标内容发展到现今统一施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表4)。

表4 中国学生体质测评体系建立与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Table 4 Main Ev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Fitness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inese Students

2 比较与分析

本文依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定义的体质概念范畴,选择其中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所涵盖的内容对比各国在此概念上使用的测试指标项,因此本文“体质健康”也包括了“Physical Fitness,Physical Health,Physical Literacy”等国际上经常使用的概念部分内容。表5列出了各国主要使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

各国建立的测评体系可分为以下几类(本文只归类主要维度):1)身体成份/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体脂率(生物电阻抗)、皮褶厚度、腰围、胸围、上臂围、臀围、小腿围、骨密度;2)心肺适能(有氧能力):PACER测试(20 m往返跑)、1英里跑/走、步行测试、1 000 m/1 500 m跑、800 m/1 000 m跑、肺活量、50 m×8往返跑、踏车试验(PWC170);3)肌肉力量和耐力:握力、球类掷远、90°俯卧撑、修正后/传统引体向上、屈臂悬垂、1min跳绳、立定跳远、踢球、单脚跳、卷腹、仰卧起坐、平板支撑;4)柔韧:双臂后触伸、坐位体前屈;5)速度:50 m跑、4×10 m往返跑、折返跑(5 m)、10×5 m往返跑;6)平衡性:单脚踏板站立、平衡移动测试(后退);7)基本动作技能:障碍跑(走、跑、跳、投等)、反复横跨、双手交叉敲击圆盘;8)健康:视力。

2.1 中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相同点

各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指标评价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衡量体质的指标都经历了由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兼顾机能—健康指标的演变过程。多数测试项目各国通用,但是各国评价维度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中、美、加、欧各自主要使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都关注了身体成分/身体形态、心肺适能(有氧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等;而身体成分测试不在日本体力测定指标体系中,需另行测试。

在身体成分维度上,中、美、加、欧都使用BMI作为测评项目;在心肺适能(有氧能力)上,美、加、欧、日都使用了PACER作为测评项目;在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上,中、美、欧(EUROFIT)都使用了屈臂悬垂或引体向上作为上肢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测评项目,加(PLAY)、日都选用了投掷球类来测评上肢力量,同时加、欧、日也都选用了握力来反应上肢静态肌力;在下肢肌肉力量上,中、欧、日都使用立定跳远作为测评项目;在腹部肌肉力量和耐力上,中、欧(EUROFIT)、日都使用了仰卧起坐作为测评项目。在柔韧性上,中、美、加、欧和日皆使用坐位体前屈作为测评项目。

2.2 中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不同点

2.2.1 各国家(地区)在测试指标维度的侧重点以及测评项目设置上存在差异

由表6可见,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日本体力测定测试维度最多;美国FITNESSGRAM®测试指标项最多;而加拿大CAPL仅基本动作技能这一个维度就包含了至少7种测试动作,另外加拿大PLAY和Passport for Life2个测试体系测试项目设置丰富多样,目的是为了增加青少年的运动兴趣;而欧洲ALPHA-FIT相对于EUROFIT,其测试内容更为简单,EUROFIT包含的维度和项目能更全面针对青少年身体素质进行测评。

2.2.1.1 身体成分/身体形态的不同点

欧、美和加各自增选腰围或皮褶厚度或生物电阻抗分析身体成分的测试,中国则缺乏直观的身体成分测试。

表5 各国家(地区) 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Table 5 Evaluation System of Physical Fitness for Adolescen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表6 各国家 (地区) 选取的测试指标维度和项目数量Table 6 Dimensions of Test Index and Numbers of Programs

2.2.1.2 心肺适能(有氧能力)的不同点

从耐力跑距离上看,美国的距离最长,男女均为1英里;日本为男生1 500 m,女生1 000 m;而中国则是男生1 000 m,女生800 m。中国以往体系中男生为1 500 m,女生为800 m,新体系则将男生的测试距离缩短,可能与中国学生近年来心肺耐力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美、欧、加、日选取PACER作为此维度的推荐测评项。

2.2.1.3 肌肉力量和耐力的不同点

从测试项设置来看,美国似乎更重视上肢力量,设置了3个可选测试项,而没有针对下肢力量的测试;加拿大2个测试体系(Passport for Life和CAPL)都有涉及核心力量,皆用平板支撑来测试核心力量和耐力;而中、欧、日对上下肢及腹部肌肉力量与耐力都设置有测评项,虽然看似较为全面,但是项目设置上值得商榷。

中国取消握力测试后目前只有1 min跳绳体现小学生的上肢力量,而初、高中和大学阶段只有男生以引体向上测试上肢力量,女生这项维度缺乏。据2014年体质监测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男生体质指标维度的最弱项是上肢肌肉力量(引体向上),合格率只有18.7%(宋逸 等,2018)。

美国用节奏卷腹来测试腹部肌肉力量和耐力,而中、日和欧(EUROFIT)仍采用仰卧起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仰卧起坐的发力部位更多在大腿和髋部,而腹部只是辅助发力部位(Sparling et al.,1997; Escamilla et al.,2006)。美、加的测试体系中较少针对下肢力量,侧重发展下肢柔韧性,加拿大重视下肢的移动技巧及灵活、控制力,其3个测试体系里都包含有体现这些特征的测试项目。

2.2.1.4 柔韧性的不同点

美国除了有各国通用的坐位体前屈(下肢柔韧性),还有评价上肢柔韧性的双臂后触伸。

2.2.1.5 平衡性、速度、基本运动技能的不同点

加拿大重视对身体的控制、平衡/稳定性,在其3个测评体系中都有所体现,EUROFIT也设有平衡性测试;除美国外,其他国家都有速度类测评;加拿大侧重于基本运动技能测试,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运动技能测试项目以提高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EUROFIT和日本体力测定通过双手交叉敲击圆盘和反复横跨测试身体协调性,本文将其也归于基本运动技能类。

2.2.1.6 其他不同点

只有中国将视力测试纳入到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体系。日本重视饮食、睡眠、运动3者之间的平衡,体质健康测试中也涉及了3方面的日常生活记录。美国和加拿大的测评体系中也包含了评估青少年认知能力的问题量表,PLAY中还有给家长和教师使用的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客观评估量表。

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标准以年龄为单位进行分组,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比性;而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加拿大Passport for Life在青少年阶段是按照学制阶段的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组。杜冬琴(2008)的研究认为体能和学制并不直接相关,按年龄分段为好。但中国按学制组织测试符合国情,且测试更为方便。

2.3 中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优缺点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国际趋势是以终身体育和终身健康为最终目标。美、加、欧、日已从单纯的监测学生体质和对运动成绩的评估发展到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全面促进健康;在肯定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和强调测试结果反馈的基础上,全面调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倡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侧重于宏观统计,便于国家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测试标准的顶层设计,而缺乏将测试结果做个体分析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而且将学生达标测试所反映的身体素质与体质水平等同起来。由于各国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侧重点不同,从测试指标项的异同比较可知各国测评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1)测试指标项不全面问题;2)指标项的科学性问题。目前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中尚有缺失,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全方面评估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营造全民参与体育大环境

借鉴国外青少年体育促进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引导、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社会、学校和家庭全方位参与,营造重视体育的氛围。美、加、日的国家决策机构与社会组织联系紧密,将体质研究工作的开展与个体健康、学校体育、健身教育融为一体,使体育、卫生、保健、娱乐等多方面的工作同步展开,而我国各部门之间的实际联动机制得不到保障,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度低。有研究证实,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增加会显著提高有氧能力指标的合格率,因此强化学校的体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宋逸 等,2018)。同时,从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体系来看,家长参与对青少年体育意识形成具有重要的良性促进作用,如加拿大的体系中不仅包含孩子对自身体育表现的自评,也有家长、教师对孩子体育能力的客观评价。

此外,建议借鉴国外建立青少年体质测试在线数据库,开发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系统,既可为学校、家长时时提供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又便于纵向跟踪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情况,为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3.2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指标体系

3.2.1 增加反映上肢力量的握力测试为全年龄段测试指标

目前国内的测试现状显示引体向上并不能很好的对青少年的上肢力量素质进行分级评估,且体重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握力测试已经成为一种简单、廉价的评估全因死亡、心血管患病和死亡风险的方法(Leong et al.,2015)。国外普遍使用握力测试来评估上肢力量,因而建议重新将握力测试纳入《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

3.2.2 增加反映心肺适能的PACER测试,替换1 000 m、800 m跑

继脉搏、呼吸、体温和血压之后,有氧能力被美国医学界列为“生命第五征”( Ross et al.,2016)。传统的1 500 m、1 000 m和800 m跑,其本质评估的是速度耐力,而不是心肺适能。PACER测试是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作为评估心肺适能的测试项目。它使用比长距离跑步、滑雪或游泳更小的空间。美、加、欧、日都使用PACER测试来反映心肺适能,因此建议将PACER替换传统的耐力跑作为反映青少年心肺适能的测试项目。

3.2.3 反映核心力量耐力的仰卧起坐更改为卷腹,增设平板支撑为选测项目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倡相对安全性更高的卷腹或平板支撑来评估腹部核心力量(Norris,1993)。基于节拍的卷腹可避免被试者在测试开始时就全速全力动作,在消除竞争性因素的环境里逐渐提速,使被试者最大化的专注于测试过程,且动作的稳定性更高,从而有效的对腹部力量与耐力进行个体评测(Liemohn et al.,1988; Sparling et al.,1997;Burden et al.,2013)。美、加、欧等国家和地区都使用卷腹作为腹肌力量耐力的测评项目,因此建议采用基于节拍的卷腹作为反映核心力量耐力的测评项目。

平板支撑既是测试指标,也是健身手段,加拿大测评体系(CAPL和Passport for Life)都用其作为躯干力量耐力/核心力量评估的必测项,平板支撑对核心力量的价值现已得到公认(Boyer et al.,2013),因此建议将其作为选测项目纳入评估核心力量耐力的范畴。

3.2.4 增设反映平衡能力和基本动作技能的选测项目

平衡能力是人体在静态或动态中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实现需要靠视觉、肌肉力量、神经系统等多重机制相互协调,对人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考虑到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平衡能力的测评项目有所缺失,建议将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反映平衡能力)作为选测项目纳入。

中小学生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技能是他们学习和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也是日常体力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身体能力(邵朋飞,2017)。加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CAPL中的“障碍跑/CAMSA”涉及的基本动作技能包括跑步过程中做单脚跳、滑行、双足跳、跳步、接球、投掷、踢球等动作,并依据年龄、性别建立了不同的等级标准。因此建议将基本动作技能类的项目作为选测项目。

3.2.5 增加脊柱形态测试,全面评估学生身体形态

目前还没有国家将脊柱形态测试列入其体质健康测评体系中,但当前青少年脊柱形态不良人数的比例较高且有上升趋势,而且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尽早发现脊柱形态不良问题并进行干预,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脊柱侧凸,建立相应的普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站立位正位全脊柱X线片是诊断脊柱侧弯的金标准,但因其存在医疗辐射大、操作困难等问题,并不适用于脊柱健康的普查。国内外已有研究证明,Adams前屈试验结合脊柱测量尺测量躯干旋转角度,以及Spinal Mouse辅助测试脊柱矢状面形态与活动能力在普查中易于实行,具有有效性、可靠性,是脊柱形态初筛的简便快捷方法(任玉红 等,2018;王利飞 等,2010;Barrett et al.,2014;Kellis et al.,2008)。

4 结语

人类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在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展很快,成年到老年时期逐渐下降。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对于成年后保持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能力有直接关系。

为了应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以及新健康问题的出现,了解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的关键结构和组成要素是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的重要环节。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应牢牢把握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趋势和前沿,紧密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实践,继续完善指标体系,用少而有效的指标全面反映个体体质健康水平,运用科学易操作的评分系统对个体做出客观准确评估,以更好地指导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工作,提升青少年的体育素养水平,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最终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

猜你喜欢

体质测试体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心理测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心理小测试
测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