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2019-07-17叶晶晶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中职文本阅读教学

叶晶晶

摘    要: 阅读是人们积累人文认知、提高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教学理念,提出阅读教学策略,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一般来说,语文教师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过程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教学、布置作业。就课堂教学内容而言,无外乎知人论世(背景介绍、作者作品介绍)、整体感知(内容概述、段落划分、重点语段分析)、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在这一连贯看似齐全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起到的仅仅是传递知识的作用,一些学生往往在课堂上缺乏参与,继而丧失阅读热情。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學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要在阅读中完成自我人格,充实精神活动,提倡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加深对各种关系的思考等。目前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大行其道,难以实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和要求,阅读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内涵丰富且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情感体验被忽略。一些学生在教师的程序式指导下只学到一些字词句段篇,对文章没有兴趣,与作者不能形成情感共鸣,更不能培养阅读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多的阅读技巧训练还表现在机械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读文章已经不再是与作者灵魂进行的交流活动,而是一种机械练习,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很难提高。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成两个板块,造成读就是读、写就是写的局面,导致学生“会读不会写”或者“会写不会读”。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多举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吸引学生,必须挖掘文本当中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教师在讲解一篇文章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找出能与学生现实生活产生共鸣的关联点,让文章中提及的事物串联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因为喜欢而阅读,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阅读。当带着兴趣读一篇文章时,学生与作者之间才有了情感的沟通,才通过思考完成了创造性的阅读,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见解,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完成。如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一文时,抛去以往的教学程序,从淮安的感动人物孙美兰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继而联系“感动人物”中呈现出的感人事迹,与学生的日常撞击出感动的力量,这样导入实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文本相融合,学生很容易融入课堂教学。如讲授《虞美人》一文时,以费玉清的歌曲《虞美人》导入,在歌手的演唱中学生产生了真切的、浓郁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氛围中,将文本内容以一种声情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积极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利于学生思维拓展。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主动权,自主地阅读、感受,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采用演讲、即兴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形象,使阅读教学成为再现文本的一种方式。

(二)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职业学校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在把握职业学校学生这一特点后,一线语文老师要把这种实践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会穿插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朗读法、问题法、分析法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锻炼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方法不能太单一,要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就要教会学生不同的文章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得到的体验与感受是全然不同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类型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朗读、默读、速度、精读等阅读方法,达到最佳阅读效果。例如讲授《故都的秋》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的问题,通晓文章大意,接下来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五幅场景,然后对每一幅场景精读,总结故都的秋的特点。通过本文讲解,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名句名段,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只有充分储备知识,才能产生阅读迁移。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在讲授《项链》一文时,主流评价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虚荣的女性,这时候再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玛蒂尔德跑了的话,那么故事的情节该如何发展呢?要求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谈一谈,引导学生探究玛蒂尔德人性中的闪光点,她善良,诚信,勇于承担。这样迁移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概括水平越高,迁移速度越快。

(三)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

阅读课堂上,阅读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通过主动阅读文本、主动探索得到的感触,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行为。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不断吸取新的信息,在自我发现问题与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讲授《致橡树》一文时,在阅读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悠扬舒缓的音乐配上深情的朗诵,将抽象的诗歌形象化,画面上出现的凌霄花、鸟儿、泉水、沐浴在日光和春雨下的小草、树木,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爱的静谧之中,体会爱的执着和缠绵,在音乐的变化中出现挺拔的橡树和婀娜的木棉。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把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文本相融合,更能引起感触,体验文本中的真、善、美。独特的体验和感悟需要以学生的个性参与为基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存在,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不同。要把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动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并在不断体验中获得启发,从而有所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感悟和体验是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情境创设和语言描述等方式,引领学生进入预设体验感悟。

(四)倡导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的一分子,理所应当追上改革步伐,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能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阅读为写作积累了很多富有價值的内涵,阅读时要分析文章的言语形式,理解文章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而揣摩文章语言运用的妙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对阅读体验和感悟进行记录,换句话说就是课堂的小随笔,字数没有太高要求。例如讲授《过去的年》这篇文章,要求学生联系家乡的年俗完成一次小练笔。这样中职学生难动笔、怕动笔、无话可说的现象就会出现较大的改观。

完成作文之后对本次作文进行评价,最好的方式是阅读性点评。如阅读课文一样,把学生文章中的情感、文章中的表现手法用最直接的语言描绘出来,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接受多种阅读方式的融入课堂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也在国家各种政策的激励下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是一代人对教育的偏见还是存在,部分中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手机拥有率达到100%,上课有玩手机现象,每个班级都存在,在课堂上屡禁不止,着实令很多老师头疼。怎样发挥手机的作用呢?一次讲授《拿来主义》时我发现,学生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更无从提高学习兴趣,索性低头玩手机,于是我请所有同学把手机拿出来,上网搜一搜这段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并在班上交流,这样所有同学都投入课堂学习中,一改以往沉闷的氛围。经过这一事件的启发,我在后面阅读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为阅读教学做好知识积累。手机不仅可以为课前预习服务,还可以方便学生阅读课外文本。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永友.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中职生智能手机上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37).

[3]孙祖碧.如何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J].新课程(中),2014(5).

[4]盛一英.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一项写作教学实验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中职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