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进化史

2019-07-17海欣

齐鲁周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青春片青春校园

海欣

从1990年的《十六岁的花季》拉开国产青春剧的帷幕,经过近三十年的嬗变,“青春”一词早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青春剧的进化是青春进化史的缩影,它折射了不同年代观众的成长轨迹。

鲁迅先生说过:“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在这群翩翩少年身上,展现出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学习力、艺术力、人际交往力、适应环境力,恰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少年精神。

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专属的韶华

中国最早也最具影响力的校园青春剧《十六岁的花季》中,女主角白雪品学兼优,担负班长职务,怀揣一顆正义心,喜好打抱不平。男主角欧阳严严是个敏感谨慎的学霸,跟白雪是竞争对手,两人时常针尖对锋芒。《十七岁不哭》里,一群就读于振华中学的高中生,班长简宁勤奋自勉、杨宇凌聪明伶俐、雷蒙桀骜不驯、岳晓丹文静内向……

如果说九十年代的校园青春剧,主要把笔墨落在学生的青春思潮上,呈现Ta们的蓬勃朝气、青涩叛逆、学习困扰、成长烦恼和感情迷惘,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那么从2000年后,则加重了老师在剧里的比重,Ta们与学生的有趣互动,成为一抹亮色。《十八岁的天空》,除了有“风云人物”石延枫和长相甜美的尖子生蓝菲琳这样常规的男女主角搭配,还加入了因独特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古越涛,以及泼辣女汉子型的英语老师裴佩。

唱响红色主旋律的《恰同学少年》堪称国产校园青春剧的创新产物。虽以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湖南第一师范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批青年才俊与以杨昌济为代表的优秀中外教师之间的点滴,但全剧跳出了年代戏呆板沉闷的窠臼,采用独特视角展现革命前辈在青葱岁月的励志进取和人格魅力。

同一时期,台偶剧和日韩偶像剧极大程度冲击了国产校园青春剧的前进步伐。渐渐地,这类最早登上青春剧历史舞台的剧种开始消沉。直到视频网站发力自制剧和IP改编热潮的兴起,为校园青春剧的复苏提供了土壤。

近年,随着中国电影年票房以30%的速度飞增,国产青春片作为一大题材类型也跟着风生水起,也成为电影市场攻城略地的主力军。

戴锦华定义青春片的主旨是“青春残酷物语”,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于表达出青春的痛苦和诸多的尴尬与匮乏、挫败和伤痛,是对“无限美好的青春”神话的颠覆。

2013年,赵薇导演首秀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举拿下了惊人的7亿元票房。赵薇将2000年左右的青春背景向前推移了10年,以契合自己的青春记忆。影片承载了太多70后、80后的集体记忆,在一个不温不火的档期票房大热,很快开启了近年改编青春校园小说的浪潮,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此后,一大批包含校园成长、青春记忆和怀旧特征的青春题材影片异军突起,以小博大,成为动辄过亿的票房大户。如《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萧默》《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系列)《后会无期》《最好的我们》……这些作品往往以校园生活为起点,以感情为线索脉络,并以怀旧为共同视角,展现了70后、80后一辈人对青春过往的迷恋和追忆。

从青春片的名字上看,“将爱情进行到底”,曾经是当年一句流行语,而且扩展到了很多方面,变成了“将某某进行到底”的句式结构,来自于标语口号的这个句式,被用在之前还多少有点羞于启齿的爱情上,是跟当时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大环境相辅相成的。而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再到“后来的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句式变化的脉络,情绪从高昂到平和,再到几乎平淡,反而体现出青春题材影视作品的一种演进,从题材稀缺时候的那种高举大旗,睥睨一切,甚至有点不管不顾,到体会人生滋味,知道青春和爱情不是一切,更到发现青春不只有自己,还有他人,一个人的人生也是由我你他共同组成,爱情之外也还有许许多多……这种从“爱上层楼”到“欲说还休”,直至“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进化,也同样来自于时代的前进。

回顾国产青春剧近30年的发展脉络,将指缝间溜走的时光统统装进了一个密封的盒子,几代人都能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斑驳岁月的独家记忆。无论是在两鬓稀疏时穿越青春剧的时光隧道、举办一场告别锦瑟年华的盛大仪式,还是从剧中同龄人身上找到慰藉、抑或为曾经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举杯……这些勾起潮湿记忆的影像,寄存了每代人的情感故事,化为生命前行的燃料。

少年气与理想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一批有识知识分子痛感传统的中国社会暮气沉沉,整个国民都呈现出老年人的心态,缺乏一种活泼向上的精神,所以用“少年中国”这一响亮口号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的未来勾画出一种新的文化理想。

1900年,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一文,他大声疾呼:“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他以笔端常带感情之笔,明确了中国少年之责任,描绘了未来的少年中国一幅绚丽的图画。

回望一个世纪前,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一群热血青年投身爱国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那些青春而充满英姿的面孔,迄今令人难忘。如今,从战争走向和平,从落后挨打走向引领世界潮流的新中国,早已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局面,昂首阔步地走入了新时代。那么,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少年?

今年4月,在无锡机场,因为雷雨天气导致航班延误了3个小时,刚刚代表广东中学生参加完第六届全国艺术展演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纯男声合唱团的少年们在候机厅里即兴开唱,用悠扬浑厚的声音演唱《传奇》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在潮湿的雨夜里,这些空灵而活泼的歌声,抚慰了在旅途中焦急等待的人们。

而令人惊喜的是,这群声音雄浑,即兴无伴奏演唱的“学霸”们,并非音乐特长生,音乐是他们忙碌而紧张的学业生活之余的调节。再看他们选唱的两首令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一群十来岁的少年,轻松活跃地打着节拍,摆出活泼的表情演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记你容颜……”或轻松或深情的演绎,令人沉醉。候客厅就是舞台,南来北往的旅客就是听众,本来烦躁不安的人群被他们所带动,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了愉悦的神采。

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在这群阳光男孩身上,展现出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学习力、艺术力、人际交往力、适应环境力,恰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少年精神。

少年气是在烟火繁华的人间,给自己建了一个理想国;是干脆利落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拖泥带水,不故作老成;是笑着承认自己执拗的过去,也满怀信心地去拥抱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未来。

试想,若干年后,当这群曾经的翩翩少年再聚首的时候,应是一群来自世界知名学府的毕业生。因为不仅有知识,有修养,有情怀,有趣味,使他们如同阳光一样,照亮了雨夜被困足的旅人。

猜你喜欢

青春片青春校园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不打烊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