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升级打造人才高地
——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社局局长杨光

2019-07-17徐颢陈萧军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技能职业技能技能

■文/本刊记者 徐颢 图/本刊记者 陈萧军

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

本刊记者:您今年两会带来的《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不少内容契合,诸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请问您是出于怎样的思考?

杨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201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8个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三个失衡”:一是供需对接失衡,即技能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训用不同步、供需不匹配,有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底,全国1.65亿技能劳动者,当年仅有3%左右接受过岗位提升培训。二是产业分布失衡。快速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所需的各类技能人才,培训覆盖面不宽、种类不多,甚至存在盲区。比如,人社部拟发布的15个新职业,如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等,都是近年才出现的新职业,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2017年,全国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690万人次,传统行业培训占比高,新兴行业培训占比小。三是层次结构失衡。初、中、高技能人才结构比,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2017年,全国1199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仅占3.6%。加大高技能人才占比迫在眉睫。

本刊记者:失衡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确不能满足新形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光:面对“三个失衡”,必须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我的总体思路是“三化”:坚持培训主体企业化,改变目前职业院校为主的培训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体,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由“课堂”进入“车间”,有效促进训用一致、精准匹配。坚持培训资源利用最大化,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采取多种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引导企业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技能培训服务。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双轮驱动,促进供需平衡,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坚持政策导向精准化,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由传统行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由中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阶段性培训向终身技能提升转变,促进劳动力素质总体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

具体实施路径:一是放宽培训准入门槛。放宽民营、外资准入门槛,鼓励支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培训主体、多样化培训模式,共同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着力用好企业资源。鼓励企业培训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依托自有培训机构、师资、设施设备,对内开展员工培训,对外提供公共实训服务,由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对企业投入高端工种、紧缺职业培训的先进设施设备,财政给予一定的设备购置补贴或固定资产折旧补贴。支持企业针对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对国家职业资格、技术等级等基本培训制度未涵盖的项目和内容,组织开展项目定制培训,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

三是调整技能评价标尺。从改变技能评价水平的方式入手,由目前的以证书为标准,全面转向技能等级认定评价,以实际具备的能力确定技能水平,用有效管用的评价手段,促进供需更精准、更匹配。

四是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实施在岗高技能人才技术等级津贴制度和技术岗位年度考核制度,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提升高技能人才薪资水平。鼓励企业组织员工开展培训,把高技能人才配置比例,作为企业评选高新技术企业、参加重大项目招投标、申报资质评估的重要考量指标。

五是优化政策导向。在产业导向上,突出高端,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急需的职业(工种),加强政策鼓励扶持。在供需导向上,突出高技能人才,对供需匹配的高层次培训,加大奖励补贴力度。在资金投入导向上,调整投入领域和激励方向,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领作用。同时,对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培训经费税前扣除、教育费附加返还等财税支持政策。

“优先就业”瞄准重点人群

本刊记者:国家提出“优先就业”政策,请问天津在保障重点人群就业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杨光:天津预计今年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优先就业”将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人员、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全力推进。为此,我们启动了三年就业见习计划,将见习补贴范围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扩展至16—24岁失业青年,全年就业见习1.2万人。完善国有企业混改、“僵尸企业”退出分流人员安置政策。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与此同时,着力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上年度失业保险费的50%;对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坚持不裁员、少裁员,按照企业和职工6个月社保缴费总额的50%予以返还。加强就业失业监测预警,特别是盯紧去产能、国企混改、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本刊记者:未来的经济是人的资源开发经济,天津一直很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今年又会推出什么具体措施?

杨光: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措施:一是加快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需求,聚焦“团队+项目”,通过人才引进,带动项目引进;通过项目引进,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聚集,最终实现人才引进高端化,产业发展高质化,项目聚集高新化。

二是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依托企业培训资源,构建名师带徒、大师引领、项目定制、工匠涵养的梯次式培养体系,培养一大批爱岗奉献、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并授予“海河工匠”称号,形成天津技能人才培养品牌。

三是支持引进人才自主创业。

四是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启动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加快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层次和水平,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五是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和方式,打通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现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比照认定。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赋予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

民生保障发力提高人民幸福感

本刊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提高人民幸福感,在通过民生保障提高人民幸福感方面,天津都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成效?

杨光:2018年,我市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44.3万人、111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5万人、28.3万人。我们持续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老年人生活补助标准,月人均分别增加18元,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提高90元,职工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等8项待遇平均增长5.4%。

今年,我们将坚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与防范基金风险并重,坚持降低企业负担与提高群众待遇并举,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工作包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完善缴费基数政策;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面实现退休人员待遇按新办法计发、按新制度领取;落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扎实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对接准备工作;启动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公平规范确定投资机构,安全稳健提高职业年金基金收益;开展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试点;妥善做好社会保险费征收职责划转,稳定企业预期、保障参保人权益,确保平稳过渡;以新业态从业人员、中断缴费人群为重点,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适时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继续提高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等待遇水平;建立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基金风险防控体系,防控基金运行风险。■

猜你喜欢

高技能职业技能技能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