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

2019-07-17张菁菁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价值观核心

张菁菁

(商丘师范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来自这个国家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1]艺术类大学生肩负着未来文艺繁荣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特殊意义。为准确反映当下转型期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状况,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一些高校的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状况进行了调查。依据数据分析,呈现出转型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状况,同时据此实况提出艺术类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改进建议。

一、调查概况

为了准确把握现状,笔者带领团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2018年暑期对河南省内外10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2份,有效回收率为95.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问卷设计了4个方面的指标:艺术类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高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表明,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高,思想主流健康向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积极认同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立场坚定,道德认知良好。这表明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效明显,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向上向好发展的良好趋势。与此同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其他普通大学生思想状况有一定差异。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有一定比例,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知有待加深,践行度有待提高。这反映出高校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有待创新和改进。

(一)认知与认同度差别大

艺术类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有着绝对的认知度,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0.4%的被调查者表明没有听说过核心价值观,但是对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艺术类大学生比例高达29.3%;认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没有意义”和“说不清楚”的比例为7.4%。在回答“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联系”的问题时,有28.2%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没有联系”或者“说不清楚”,有45.4 %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没有必要”或者“有无皆可”。这表明虽然几乎所有艺术类大学生知道核心价值观,但是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知却有待加深,认知度与认同度之间存在差异。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观迷茫、对核心价值观认知模糊等问题。也反映出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够深入,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灌输不到位。这种认知与认同之间存在较大差别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效果还没有达到。

表2 艺术类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二)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发生偏差

调查发现,由于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与认知度不同步,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价值标准存在偏差。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时期,受多种因素特别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少数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如表3所示。在“判断人生价值大小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的问题中,有42.9%的艺术类大学生选择了“拥有财富的多少”或者“社会地位的高低”,只有28.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有45.2%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实现个人理想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的社会关系”或者“个人运气”,认为是“个人的努力”的不到50%。需要重视的是,有23.3%的艺术类大学生“没有入党意愿”,另外有30.4%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有利于就业”,有26.7%的被调查者的入党动机则是“满足政治荣誉感”。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社会不良风气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较大,自身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参与意愿有待提升。

表3 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

(三)核心价值观践行度缺失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体现其内在功能,真正发挥作用。在艺术类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情况调查中显示,尽管绝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有92.6%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核心价值观“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认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只有18.7%的艺术类大学生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始终努力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这与只有20.8%的艺术类大学生“关注并主动参与”和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实践活动调查结果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这表明了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不一”的状况。在“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你的反应是什么”的问题中,有20.5%的艺术类大学生选择了“直接走开”;对于是否会在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状况下,坚守诚信的问题中,有30.8%的艺术类大学生选择“会”在就业应聘中造假;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有21.5%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有24.1%的艺术类大学生“说不清楚”自己的态度,还有1.2%的被调查者“自己也曾经有过作弊”。这些数数反映了社会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等不良社会现象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造成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表现欠佳。

表4 艺术类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情况

(四)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存在的问题暴露出当前高校培育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有待增强,需要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资源挖掘、教育教学途径和方式创新等方面努力。在回答“你所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如何”的问题中,有32.4%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是“一般”;20.3%的被调查者直接认为“没有效果”;认为效果“非常好”的只有22.6%。显示艺术类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成效的认可度比较低。在选择“影响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因素”时,选择“网络舆论”选项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了新时期现代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度愈发增强,给教育者提出了新问题。对于“你最希望通过什么途径学习核心价值观”和“你认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最为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的两个问题,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艺术类大学生比例都是最高的,分别是40.4%和40.6%,而选择“理论学习”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比例分别是17.3%和14.9%,是4个选项中所占比例最低的。选择“网络教育”或者“网络等媒体宣传”的比例为22.5%和28.3%,位列第二,这也再次凸显现代媒体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

表5 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

三、原因解读

(一)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特点所致

艺术类大学生与其它大学生群体相比,在文化基础、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在进入大学之前,艺术类大学生的大量时间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对文化课和公共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文化基础知识深入性和全面性不够。艺术类大学生长期受到艺术熏陶,情感丰富,更加容易受到舆论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他们擅长形象思维,感性大于理性,思考问题相对简单直接,容易走向极端。作为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最具有创新意识的群体,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开放,热衷于标新立异,突出个性,所以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淡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艺术类大学生的家庭从小就对他们个人的专业技能期望很高,使得艺术类大学生更为关注自己的表现,行为表现形式世俗化,重自我轻他人,重个人轻社会。由于专业特点,艺术类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商业活动,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大,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化。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其他类别大学生比较而言趋于成人化。这主要因为艺术类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要离开家庭独自到外地学习专业课,或者经常奔波参加各种活动和专业考试,他们的心理更加趋于成熟。这些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造成艺术类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上的表现也与众不同,缺乏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愿,外化践行的行动力不强。

(二)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不强

无论是从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还是他们对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可度,都说明了当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现了偏差,实效性不足。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校面向艺术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不强。不仅是艺术类大学生自身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课及思政课教学重视不够,将绝大的部分的人力、物力放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针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没有发挥。作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针对所有大学生群体,没有考虑到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的特殊性,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辅助课本,教师的授课方法不灵活,造成本来就对文化课程不感兴趣的艺术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应知应懂的知识了解不够,个人学习生活中应该坚持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形成。

专业课教师应有的育人职责没有履行。艺术类大学生的授课方式大多采取小班制或者是单独授课,他们与专业课教师的交往相对较多,关系较为融洽,“亲其师信其道”,这些专业课教师的思想观念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影响较大,但是这些专业课教师的正向影响力没有有效发挥。其一,有些专业课教师本身的核心价值观就有待提升,甚至有时给学生传播一些不正确的或者消极的思想观念;其二,有些专业课教师只重视传授专业技能,漠视立德树人这一育人之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

(三)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的外部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所处社会的影响,思想活跃、感性思维较强的艺术类大学生,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更加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劳动和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使一些人形成了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单纯以个人拥有的金钱和物质财富为唯一标准。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虽然不是主流,但无时无刻的在侵蚀着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艺术类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目标发生了偏差,将判断人生价值的主要依据归结为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不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个人技能水平的高低。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缺失,个人利害得失成为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做出判断的主要考量。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加剧,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纷纷入场,在拓宽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自我视野的同时,一些消极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思想观念也不同程度地进入他们的头脑。在这种泥沙俱下、美丑共存的多元文化冲击下,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和迷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了动摇。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更是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增大了培育艺术类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素养的困难。

四、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一)遵循艺术类大学生发展规律,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如何把握好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精神与功利等之间的关系,更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因此,高校要依据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和个性特点,遵循他们独有的成人成才规律,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群体实际状况,制定符合艺术专业特点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改进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内容与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契合度,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话:“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社会实践活动是艺术类大学生认为最有效并且最希望采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必须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高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参观艺术大师工作室或者开展艺术讲座等途径,给艺术类大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上艺术大师学习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在与艺术大师接触中汲取艺术养分,提升综合素质。实践活动不仅给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艺的平台,而且是他们艺术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要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鼓励支持艺术类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艺术大赛和文艺活动。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3]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对文化课兴趣不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同样如此,甚至有抵触情绪,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理想。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就有着理想化的倾向,再加上新时期社会转型产生的各种突出矛盾使他们看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对政治产生不同程度反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有偏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和任务的普遍性与艺术类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殊性一致的前提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编写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在统筹解决好“自由与导向”“个性与标准”“薄弱与深厚”和“形象与理论”等几对矛盾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先进的艺术作品和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事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三位拓展的方式,实现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内化为艺术类大学生的正确艺术精神追求,外化为引领时代的艺术创作”[4]。

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正向影响力,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师的品德操行、价值取向、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有着深厚而持久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5]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艺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力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思想问题。通过宣讲艺术大师高尚的爱国情怀、优秀的人格品质和高超的艺术技能,引发艺术类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转变。

(三)融合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当下信息化的新时期,大众传媒的作用与影响是无法替代的,而且会愈发突出。高校必须因势利导,充分融合新媒体新技术,遵循新媒体新技术互动传播规律,主动占领网络阵地,通过“搭建网络交互机制,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打造网络生活平台,重视大学生情感关怀;优化网络教育载体,拓展大学生交往渠道;强化网络监控管理,致力大学生实践养成”[6]等途径,增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不能因噎废食,禁止艺术类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而是应该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他们对大众传媒信息的甄别和选择能力,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开展辩论赛等活动,旗帜鲜明地宣讲网络虚拟世界应该遵循的法律法规,提升艺术类大学生认识、分析和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朋辈效应”和“群体模仿效应”,通过转发、点赞和评论等方式,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树立网络舆论领袖典型,发挥他们的正向引导作用。

以人为本,推进网络教育载体优化和平台建设。信息化时代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生活的需要,重视对他们的情感关怀,通过情感交流,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实现艺术类大学生主动去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不能接受,二是愿不愿意接受。”“愿不愿意的问题始终是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有效的关键和难点。”[7]要创设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网络语境,使艺术类大学生在情感上关心关注核心价值观,进而将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实践。要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综合运用网站、微信、微博和慕课等手段,及时、准确地对艺术类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做出回应,实现与大学生的实时对接,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与引导。要打造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网站等主流教育平台,推动先进网络社团建设。在强化网络监控管理的同时,建立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网站等主流教育平台,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以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通过先进网络社团建设,整合网络教育力量,发挥艺术类大学生中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网上网下相互促进的网络教育工作新格局。

猜你喜欢

艺术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