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琴歌艺术表现形式

2019-07-16焦杨阳

北方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吟诵昆曲

焦杨阳

【摘要】琴歌,是古琴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音乐文化百花园中一支韵味醇厚、风姿绰约的奇葩。自2003年古琴艺术申遗成功后,在查阜西等古琴家的带动下,在近年国家大力推动传统艺术的政策下,琴歌艺术越发丰富,更多地融入了吟诵以及戏曲艺术。本文旨在通过对琴歌历史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各类琴歌的腔韵进行分析,以呈现出当代琴歌演唱的现状;通过梳理琴歌的各种表现形式,以求更好地呈现琴歌的艺术特征,为琴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琴歌;依字行腔;吟诵;昆曲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琴歌是古琴琴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人长期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大多喜欢弹琴,并且爱好吟诗,他们在操弄琴弦之时,就不免融诗入琴。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精神思想发展。琴歌是古琴艺术出现以来就有的表现形式,已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从简单的依字行腔,再到出现戏曲后拥有独特的腔韵,虽也经历过低谷,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一、琴歌历史概述

琴歌作为古琴艺术存在以来一开始就有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先秦时期,音乐的表现形式是琴、瑟和歌咏经常配合在一起来唱、奏的,当时称之为“弦歌”。琴最早是被作为道器而不是乐器,琴歌是帝王用来与神明沟通、祈福降祥的,题材多为敬天事神、以养群生的内容。那个时期的器乐不能离开歌唱,所以,在《尚书》中有“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说法,那时的琴曲源于琴歌,其主要曲调和民间歌曲、民间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到了两汉时期,由于汉乐府的出现,为巩固政权,收集了各地的民间歌曲作为相和歌曲,使琴歌的曲目丰富起来。这个时期古琴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态存在,汉代琴曲作品往往具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具有故事性,二是和歌唱相结合。琴歌作品数量比前代显著增加,并且内容更丰富,题材也更广泛。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具有时代风貌的清商乐,当时许多琴曲琴歌都与清商乐有联系。由于战乱,不少文人琴家因为世族门阀的制度限制经常处于不得志的境地,他们往往愤世嫉俗、隐遁逃世,以琴书自娱,琴歌的内容也大多是抒发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近现代,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狠狠打击了垂死的封建文化势力。1919年,在苏州和上海连续召开了两次琴会,并且两次琴会的范围都相当广泛。1934年,查阜西等人创办了“今虞琴社”,并且定期聚会。当代琴家如常熟的吴景略、扬州的张子谦等人,都是该琴社中的骨干力量。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有关部门对各地的琴人都做了全面的调查,并给予了妥善的安排。同时,对琴书、琴谱以及各派的琴曲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并系统地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二、琴歌演唱现状

现当代,在查阜西前辈的带领下,一改“重琴轻歌”的观念,许多琴歌被挖掘并整理了出来,并提出了“乡谈折字”的吟唱方法,到今天,琴歌在表现形式上,还融入了吟诵、戏曲等艺术形式。

(一)依字行腔的琴歌

“乡谈折字”是古琴名家查阜西先生总结的琴歌吟唱方法。乡谈,即方言里的“四乎开合”与“四声阴阳”,折字,是指琴歌中的韵,指用纯粹的方言吟唱琴歌,方法是将古琴的“谱字”与方言中的“字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类型的韵腔让方言中的“字”得以琴歌“音”的准确、忠实的表达。依字行腔即是乡谈折字的一种体现,例如谢东笑老师的《桃夭》:

《桃夭》的曲调是按照歌词字的读音来弹奏的,唱词根据字的读音加上倚音,音调不同就会将旋律改变。例如,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是“宜其室家”,吟唱的音是“6 56 2 1”,而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宜其家室”,吟唱的音就变成“6 56 1 21”。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是“宜其家人”,吟唱的音是“6 56 2 61”。因为“家”字是第一声,是平声,所以,在弹奏和吟唱时没有倚音,但“室”字是第四声,因此,在弹奏和吟唱这个字的时候要加上“注下”的弹法,唱的时候也要把这个“注下”的倚音唱出来;由于“人”字的读音是第二声,是上扬的声调,因此,在弹奏和吟唱这个字的时候要加上“绰上”的弹法(唱法同理)。

(二)吟诵艺术与琴歌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以及含蓄美的特点。吟诵是我国传统读诗词和读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再配合着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的意境从抽象的、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诗词吟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诗词“吟诵”与“吟唱”,不仅是我们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诵是依照一定的声调规律,有节奏地读(或背);‘吟诵,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或背)。”“唱”,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依照乐律发出的声音。”“吟唱”,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唱。诗词的吟唱,实际上是诗词音乐性进一步衍展,其表演性更强。

诗词的吟诵与琴歌的吟唱有很多共通之处,吟诵讲究“依字行腔”,琴歌的吟唱讲究“乡谈折字”,两者都对字音的忠实呈现有要求,并且内容都是诗词。在刘明澜发表的文章《中国古代琴歌的艺术特征》中明确提出:“古代琴歌是由曼声长吟诗歌语言形成的,它的旋律都建立在诗歌语言吟诵的基础上,琴歌具有吟诵性旋律的艺术特征。”例如,由金蔚老师吟唱、玉谦老师吟诵的李白的《将进酒》吟诵(唱)调, 就是同一个旋律的吟诵调。

琴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的一种途径。琴歌中蕴含的汉语音韵学文化,使琴歌在古琴音乐中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三)昆曲与琴歌

昆曲艺术作为文人音乐的代表,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其曲词不仅典雅,而且优美。昆曲的唱词属曲牌体,其字、句及平仄都有规定,曲牌的音乐与文学结构一致。演唱时讲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昆曲的重要演唱特点是“依字行腔”,有一定腔格,强调“韵味”,具有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正如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先生所说:“昆曲无它,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詞藻美。”

通过“琴歌”,可以体现出古琴与昆曲艺术的相融性,琴歌具有古朴精炼的歌词(诗词),再伴以优雅的旋律,使诗歌与琴乐可以完美结合,琴人们往往“歌必弦之,弦必歌之”。“‘一弹三叹与‘一唱三叹表现了古琴与昆曲音乐的‘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两种艺术的‘写意风格”。琴歌作为古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美意识上与古琴艺术的传统相辅相成,人声“琴韵化”和琴声“声腔化”协调统一,共同展现“天人合一”的琴乐观。

古琴艺术家李家安先生说:“古琴与昆曲是相通的。古琴为何揉来揉去?在揉的过程中有那么多变化。”昆曲作为中国古老诵唱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从其唱腔篇章的章法到音乐的行进方式,一些程式化的诸腔处理都与古琴音乐有相通之处。“诗歌与音乐相结合,通过语言的声音形式,呈现某种‘声微而韵悠然长逝的意象”的表现,即对“韵”的追求,成为两种艺术共同的终极追求。例如,在古琴中处理“韵”的方式有吟、揉、绰、注等手法,昆曲艺术中也有许多处理“韵”的方法,如首腔、顿腔、连等各种行腔,无论是古琴的弹奏手法还是昆曲的各种行腔,在处理“韵”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著名琴歌演唱家何怡老師的琴歌中,就融入了许多昆曲的元素,例如她的《黄莺吟》《暗香》等作品。

在《黄莺吟》的演唱中,“金衣簇”的“簇”字为入声字,唱得短促,突出了古音的特色,并且在唱完第一遍后,运用昆曲的念白唱腔,将歌词念唱了一遍,突出了昆曲的韵味。

在《暗香》的吟唱中,“月色”的“月”字,以及“玉人”的“玉”字为入声字,在唱的时候也相当短促,突出古音字调;“清寒”的“清”字,唱成“cing”,也就是昆曲中的尖团字,突出尖字音;“与攀摘”的“摘”字,唱成“ze”,这种念法是“摘”的古音,为押韵使用,也突出古音字;“梅”“人”“寒”均为阳平声,因此都加上了韵腔,还有“与”为上声,音调向上,也加上了倚音来韵腔。

三、总结

我国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琴歌作为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琴歌的各种表现形式作以粗浅的探讨,从中发现琴歌的艺术特征及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其目的是为琴歌能更好地融入学校音乐教育作出贡献,从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使更多的人关注传统音乐的传承,吸引更多的专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挖掘、抢救、保护,使我国的传统音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许健.琴史初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薄克礼.中国琴歌发展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3.

[3]刘明澜.中国古代琴歌的艺术特征[J].音乐艺术,1989 (2).

[4]查阜西.琴歌的传统和演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5(4).

[5]戴晓莲.《东皋琴谱》的打谱及其琴歌吟唱初探[J].音乐艺术,2010(4).

[6]吉颖颖.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J].黄河之声,2009(20).

[7]张雪丽.“韵”通,“歌”融——古琴、昆曲艺术之“写意”手笔[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猜你喜欢

吟诵昆曲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越剧火了别忘了昆曲
八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策略探析
小学高段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