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探究

2019-07-16王峰马宁赵一玮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生存空间

王峰 马宁 赵一玮

【摘要】人类文明发源地的不同造就了文明的不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文化进入了交流时代。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文明整体上区域融合,微观上民族和国家传统文化也在向着多元化发展趋势靠近。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对外交流;生存空间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音乐对外交流史及启示

音乐以直观的方式向除己之外的地区、民族、国家展示特有的生活状态、情感文化和精神面貌。通过音乐形式,也是了解陌生民族和国家文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音乐具有高度文化概括特点,在音乐中能够看到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缩影,以此为锲机点深层次理解这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与思想价值,加深各国文化交流与理解,消除交流障碍,使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延伸的文化依然能够交流共进。

(一)开放的政治导向促进音乐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音乐历年来的对外交流历程中,以唐朝最为盛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政策开放为唐朝提供了宽松的文化环境,促使各国使者前来交流学。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增加了音乐文化交流水平,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并且,唐朝也在向周边国家派遣音乐方面的文化交流使者,例如皇甫东朝父女、袁晋卿等传统音乐家。与周边国家音乐交流最为频繁的实属日本,古代中国将传统音乐传播到日本,起初在日本进行原版表演,通过多年的音乐渗透、地域改良、音乐融合与调试,逐渐与日本本土音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日本音乐风格。

鼎立在盛唐时期的阿拔斯朝是世界闻名中心的另一个王朝。唐朝与阿拔斯朝均处在音乐文化发展的顶峰,两国实力相当,对外交流影响力巨大。在与共同邻国对外交流中,波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同阿拔斯朝之间进行的音乐交流主要利用商队,实现双向传播。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对外交流中不难看出,政治统治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实,是促进两朝、两个地区与其周边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这种音乐对外交流途径更加显示出自主性,更能够体现大众的喜爱,将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发展成为对外交流的载体。除以上两个地区以外,唐朝音乐在其他国家对外交流中也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朝鲜高句丽时代资料记载的36种民族乐器中,从中国传统音乐乐器中所借鉴的乐器达到数种,如玄琴、筝等传统民族乐器,经过改变发展形成现在所常见的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从十八世纪之前,一直拥有世界领先水平,在某种方面也体现出唐代对外交流水平的为强盛能力,是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并昌盛的原因之一。

(二)文化的包容性推动中国传统音乐与时俱进

中国传统音乐在数百年历史进程中,离不开对外交流中的吸收借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传统音乐表达形式。对外交流也同样成为塑造传统音乐人文特质和发展环境,成为促进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必要因素。外域音樂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快了国家经济与政治的交流,音乐精华也逐渐被融合于中原音乐中。例如琵琶族中的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直项琵琶都是由印度、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到我国的两种外域乐器,在隋唐宫廷音乐及大型乐舞表演中被广泛使用,四弦曲项琵琶经国本土化改良,成为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乐器之一,在当时古代中国具有普遍性特点。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这种政治统治格局上的包容性,兼收并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质文化,通过对外交流引进不同音乐,达到艺术多元化顶峰。纵观唐宋朝代之后,自上而下的一种思想束缚,阻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外域文化吸收能力,限制了对外交流,自然无法进一步的打破音乐发展局限性。因此,与闭门造车的文化发展形式相比,对外交流的包容性文化互鉴,能够有效开拓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前景。

二、中国传统音乐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一)为中国传统音乐谋求生存空间

中国传统音乐正在走出国门、地域与民族。2017年年底澳大利亚中国琴会正式成立,其组织宗旨是为澳大利亚地区热衷中国古琴艺术的学者构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并为想要了解中国古琴的华人与本土人提供交流机会,让世界非遗文化遗产之一的中国传统音乐乐器在澳大利亚的多元化国家更好的得到推广和发扬。在成立仪式后,来自澳大利亚中国琴会的广大爱好者演奏了《兰陵王》《长门怨》《阳关三叠》《归去来辞》《良宵引》《山水情》等作品。在中国“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在对外交流中日益频繁,交流机会也越来越广泛,这种形势极大扩充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市场需求与受众群体。由于传统音乐普及性水平的不断提高,反作用影响于广大音乐文化工作者,并将其继承于现有工作中,进而对中国传统音乐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传统音乐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必定有它存在和发展的艺术内涵与时代感染力。在不同文化地域中,外域音乐文化对于受传播本土民众带来了不同的音乐形态,与本土音乐相互碰撞、相互包容,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音乐文化表达形式,从而让传统音乐在不同的生存空间得以生存与延续。

(二)增强海外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并随着世界对外交流频繁度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机会也逐渐增多,中国华侨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遍布世界不同地区与国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1世纪初的十年之间,世界华侨总数已经超过4500万人口。世界多极化交流趋势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推广与传统提供许多便利条件。但是,由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环境对民族及其音乐的接纳程度不同,反过来会淡化出海外生存者的身份归属感。与世界上的大多数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历史华夏精神与民族个性的时代性浓缩产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外传播,不仅是对外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是增强海外华人在思想认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作为新时代华夏后裔,血浓于水的文化基因与族群意识使同族同宗事物给予了历史相融性,以此为前提推广中国传统音乐,增强新时代中国文化传播力是切实可行的。

(三)为音乐文化传播创造条件

纵观新时代文化强国发展趋势,及其涉及的沿线国家,均有历史沉淀的丰厚音乐文化底蕴,例如泰国古典宫廷音乐、印度尼西亚民族多声部音乐表达形式“甘美兰”、土耳其民间音乐图尔库、泽伊贝克、阿厄特等。随着对外交流的升级,必将会将这些丰富的、多元化的异域优秀音乐引进到中国。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走进中国国门,中国大陆掀起了新音乐风潮,但是这种外来文化形势并没有冲毁中国传统音乐,相反,中国传统音乐利用对外交流机会吸收了西方音乐的特有表达形式,使中国音乐焕发出新的色彩。二十世纪中叶,中苏在对外交流促使下,音乐融合尤为紧密,使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上增添了新的教学理念,让中国音乐文化交流点缀出苏俄色彩。虽然如此,但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力依然非常深远,没有因异域文化的冲击受到发展桎梏。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而且也深受国民的推崇和爱戴。因此,中国传统音乐能够传承几千年,其与文化包容性是密不可分的,唯有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环境与需求,才能让中国传统音乐继续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长春,王露晗.交汇与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高层论坛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2):155-160,5.

[2]丁想想.浅议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 北方音乐,2017,37(23):195.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生存空间
全媒时代报纸数字化发展探讨
图书出版在网络时代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对策
抗战前夕职业学校发展困境研究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转换性使用”原则的分析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生存空间探索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