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ARCS动机模型的实践应用

2019-07-16秦黎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声部动机模型

秦黎

【摘要】本文在美国心理学家凯勒教授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的基础上,尝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A”,建立“R”,增强“C”,获得“S”,改善初中音乐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ARCS动机模型;初中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音乐课堂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枯燥无味,多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再加上艺术将作为中考科目,更让原本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产生排斥。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机,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成为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ARCS动机模型的内涵分析

ARCS动机模型是包含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四个层次的教学设计模型,由美国教授John M k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这一动机模型从四个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注意(Attention)。注意是带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学习心理特征。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会在第一时间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关联(Relevance)。关联是指教学中学习内容或方法和学生已有内在储备的联系。这种内在储备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个人需求等。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建立恰当的关联,学生的学习将会更为顺畅。

自信(Confidence)。自信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增强学生对成功期待的环节,确保学生在愉悦和充满自信的情绪中学习新的知识。

满意(Satisfaction)。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他们将会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教师应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手段,采用表扬和合理的奖励性评价来维持学习动机。

三、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人入胜——激发“A注意”

好的导入往往是一节好课的开始。为了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如使用形象化的实例和比拟,增加情趣;提问或设置智力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感情因素或个人信息,拉近师生间学习情感的距离;提出反论, 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等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唱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时,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教师用这句话导入新课,学生们听到这句时兴的网络语都比较兴奋。接着教师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带着学生走进西南少数民族。继而教师又说:“今天老师作为导游,同学们作为游客,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彝家足迹。按照彝家的风俗,游客需要踏着彝族的舞步过了牌坊才能走进彝家山寨。”学生跟着歌曲的伴奏音乐学习完舞步后,教师又说:“看,彝家姑娘来迎接我们了。彝家有个规矩,进门先要对歌,让一起和彝家姑娘对唱吧!”教师顺势把歌曲中的经典乐句教唱完成,同时也让学生开了声……就这样学唱高低声部、加入动作、加入乐器演奏等一个个教学环节下来,最后“导游”带领“游客”参加彝寨晚上的火把节,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点学生变换队形,让学生尽情的唱、跳、奏,在欢乐的歌声、竖笛声、舞蹈中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以上的课例从网络语和教师表演开始,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课寻找彝家足迹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教师借助“导游”和“游客”的身份转换,让学生有新奇感,在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创设彝家山寨牌坊、姑娘们的热情欢迎、彝族火把节等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二)课堂跨界——建立“R关联”

跨学科教学是课堂跨界的主要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多学科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教师要启发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来建立知识结构,培养其知识对接能力。音乐课堂中可确定目标,跟着教师参与音乐活动。

目标定向,增强参与意识。

在教唱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时,教师首先设计了热身动作,教师说:“我们来热身,先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的顺序及变化,然后再跟上。”学生表演。教师:“能否用一句话来配上这个动作?比如: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学生表演。教师:“分两组——、分三组——”。进入单声部的学唱,在唱到高潮乐句时,教师说:“让我们在这里加上手势增强气氛,注意一次比一次高,有力量。”在学唱双声部时,教师又说:“你能用前面学的动作用轮唱的形式为歌曲配二声部吗?”学生自行设计。教师:“第二声部什么时候进入更合适?那结尾怎样唱才能一起结束?”学生又进一步修改了设计,最后演唱与动作完美融合。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二声部轮唱歌曲的学唱,教师利用身体的动作创造一反常态的教学,让学生从兴趣情绪的激励开始,逐渐参与体验,提高对轮唱的认知和表达的能力。

(三)胸有成竹——增强“C自信”

作为教师,应建立和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适当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音乐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信心,引领主动学习。

在教授中音八孔竖笛时,离下课约10分钟,教师为学生布置了10小节的旋律,有的学生说:“这么多呀,我肯定不行。”教师微笑着说:“别害怕,前5小节比较简单,每个人都能够完成,第六小节开始我们一个音一个音练,就从第六小节开始,谁来吹奏第一个音do?”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人愿意第一个演奏。教师叫了一个该班公认的调皮学生,其他人一听都哄堂大笑。该生顿时涨红了脸,大声说着:“老师我不会。”其他学生更乐了,教室里象炸开了锅。教师示意其他学生安静,走到该生身旁说:“老师相信你可以,刚才我已经说了找各个音的方法,你先想想要按住哪些孔,然后找到正确的指法,吹奏出来就行。”该生看到教师鼓励的目光时,他深吸了一口气,定心想了想,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指法,随即在教师肯定的眼神中吹奏出了do。“好!”教师带头鼓掌,同班的学生都不可思议的看着他,继而也跟着一起鼓掌。接下来的学习大家都异常兴奋,一个个的要吹奏后面难的五小节,最终所有学生都完成了演奏作业。

乐器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课例中通过教师的鼓励,给予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自信心,由此带动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最终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多元评价——获得“S满足”

要使学生能维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评价体系中,应鼓励和允许多种评价方式并存。不可否认,考试仍然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在强调质性评价方式应用的音乐教学中,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情趣等非智力因素。

評价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多采用有成长意义的话语让学生及时得到自信和鼓舞,比如多跟学生说说“老师发现你的声音比以前明亮多了”“你的动作比以前更舒展了”等等,让学生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总结性评价可采用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让他们自行排练节目,将时间、空间全权放手给学生,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观众,把舞台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展现个性。也可为每位学生开设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特长、音乐资料库、学期音乐得分、学期总结(包括我对自己说、父母对我说、老师对我说)等。总之,教师可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化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

凯勒教授ARCS动机模型中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这四个成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个要素统合在一起激发和维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实践证明,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ARCS动机模型,系统地设计与实施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

[2]刘晓宇.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化学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8).

猜你喜欢

声部动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动机比能力重要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模型小览(二)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