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月光》的创作背景及作品分析

2019-07-16代昕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创作背景贝多芬

代昕

【摘要】贝多芬的钢琴在历史发展中是一个伟大的存在,他不仅是在谱写简单的音符似乎还在讲述一个伟人的一生,讲述了他自己这一生的创作的浮浮沉沉。年轻时,他像一只翱翔的雄鹰无所畏惧创造属于自己天堂;中年时,他内心的热血被激发,挑战权威是一个不畏强权英雄;晚年时,他则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探索生命的神秘境界。贝多芬的钢琴曲与普通的键盘音乐不同,他的钢琴协奏曲有着艺术家的不屈和坚韧,对后世的钢琴曲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贝多芬;《月光》曲;创作背景;作品分析

【中圖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独特风格,他的《月光》奏鸣曲是他的一部著名的代表作品,这首奏鸣曲不仅从根本上突破了以往的奏鸣曲的形式还向里注入了许多新的创作,里面蕴涵了许多贝多芬自己的灵感与创作思想,所以改变了贝多芬自己也改变了当时音乐发展趋势的钢琴奏鸣曲,可以说是将一个音乐家的心理变化表达了出来,实际上这首《月光》把贝多芬一生的全部创作都淋漓尽致地包括在了音乐里。

一、《月光》的创作背景

1801年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被这位伟人创作了出来,这首影响钢琴曲发展趋势的曲子是为爱而诞生的。贝多芬的爱人朱丽法塔·贵恰尔,这个美丽的女孩成为贝多芬创作灵感的源泉,使贝多芬在创作中投入了许多自己的真情实感让音乐有了自己的灵魂。故事发生在美丽的莱茵河畔旁,两个热爱音乐和音乐创作的人相遇了。但感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两个年轻人最终并没有走到一起。贝多芬也经历了感情的大起大落,经历了从恋爱到分手的折磨。这种折磨使得贝多芬投入到了音乐中,于是一部他为自己心爱之人创作出了影响深远的名曲《月光》。1801年的11月16日,在贝多芬给和勒写的信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两人是彼此相爱的,信中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是等到1802年初的时候,她就已经爱上他人了一位名叫罗伯尔·哈伦堡的伯爵,等到1803年她就和哈伦堡伯爵结了婚。罗曼·罗兰把这首曲的第一乐章理解为悲痛、犹豫和哀伤。他解释第一乐章说:”幻想维持的不久,奏鸣曲里的悲痛和愤懑已经多于爱情了。”俄国音乐家奥立比舍夫同样认为第一乐章是表达了贝多芬失恋的痛苦,他说第一乐章就好比“垂之火”,是被爱人背叛后的“沉痛的悲哀”。但是当时1801年正是贝多芬与贵恰尔第热恋的时间,解释这个作品为失恋后的悲痛未免与作者的当时情感生活不符。我认为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对曲子的理解应该是比较客观和符合当时背景的。他解释说,在听过李斯特的演奏后,奏鸣曲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一种柔和的、富有想象的,不时地还会表现出阴郁的一种精神状态。就像从看不见的远方,在安静中忽然响起了令人安静、肃然起敬的声音。曲子中有时是阴郁的、有时是悲伤的、有时又充满了一些令人哀痛的回忆,音乐在耳边回想回忆也会不断地在浮现。《月光》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这首曲子称为湖上的月光。贝多芬说过:“《#c小调奏鸣曲》可以被人们熟知,但我写过比《#c小调奏鸣曲》更优秀的东西,《#F大调奏鸣曲》就是一个应被人熟知的作品。”也就是说被人们称赞的《月光》对于贝多芬呢自己来说并不是特别满意。

二、作品分析

(一)第一乐章

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 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这个乐章的情感变化从柔情到阴暗,表现得极其丰富。虽然在这一乐章中主题凸显的并不明确了,但是仍有音区和节奏的变化,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微妙的变化。这首奏鸣曲里面有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即兴的创作探索着与钢琴之间的默契,这似乎将乐派向后预测了100年(印象乐派)。乐曲的开头由一个连续的三连音打造了一个让人想象的空间,四小节过后,第一个主题在中音区开始隐隐约约的出现。接着第二主题在一分一十八秒处出现。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之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接连出现,最后以低音奏出最后的尾音,随着音乐的结束而消失。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属于过渡的乐章,它是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做用户。此乐章更像是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作曲人创造此乐章的意图是想要将自己内心深处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所以在音乐中我们会有一种舒适的感受,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夜空之下,与月亮隔空相望。在这个乐章中,作者对自己曾经的爱情做了一番美好的回忆,采用抒情的方式,呈现出一个温暖、安静的氛围,给人以一种优雅的感觉,同时也寄托了作曲人对爱情美好的回忆与向往。中部采取的结构是两曲式,虽然主体基调仍然是D大调,但整体的调性布局在乐谱中是极为不常见的。在第二乐章中,将小快板作为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采取了降D大调的方式,选择了使用四分之三拍子。作为钢琴演奏家,右手和左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右手可以用来切分音节奏,至于左手,将其低音与重音进行强烈碰撞,从而将作者饱满而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与第一、三乐章不同,第二乐章相对来说较短,因此它能够通过精简的音符将两个乐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很好的将第一乐章的恬静温暖以及第三乐章的紧张节奏展示给听众。

(三)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由D大调上升至C小调,由原本的四分之三拍子调整至四分之四拍子,采取奏鸣曲式。此乐章的结构更为精巧,饱含着丰富的音乐内容,呈现了十分美妙的音乐效果。尽管在调性方面本乐章与前面的乐章密切连接在一起,但是它蕴含的情感与其它乐章则有着很大区别。第三乐章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情感不尽相同,包括三个主题。首先,第一主题是充满激情,无法抑制的沸腾以及强烈的煽动性,就好似暴怒之下的猛兽,又如同持续不停的跳脚声。然后,第二主题就如同来自心灵深处的哭诉及委屈。在即将结束演奏的时候,八分音符连续出现,它将热血澎湃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力展现出来。在历经了上面的展开部分之后,迎来了内心深处最为强烈的波动。最后,在结尾中,当内心的激情到达最高点时,忽然之间沉静下来,可是内心深处缺始终处在沸腾的热情当中,久久不能得到平静。贝多芬曾经这样感慨到:他的作品27号中的两首奏鸣曲全部都如同幻想曲一般。他曾说,要想让乐章能够从刚开始通过暗示性的方式慢慢来展开,那么就必须要保证《月光》奏鸣曲的不同乐章之间要做到紧密的联系,不能存在间断,这样才能一步步地深入到错杂交错的最终乐章。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创作背景是在欧洲的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奏鸣曲不再是沿用古板的方式,而是充满了创新的方式,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尝试性的手法。这是因为他想要将奏鸣曲式的主要创作原理重新进行定义。如果按照传统的原理来创作,通常情况下,奏鸣曲式常常出现在第一乐章中,并且从头到尾只能出现一次。但是,从《月光》奏鸣曲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突破了原有模式的束缚,《月光曲》便是古典派向浪漫乐拍转变的重要作品。贝多芬的每部作品都是经过其一系列的深思熟虑,一改再改的产物。于他而言,进行音乐创作不是很简单。但是,我们所听到的每部作品都是自然的,不存才漏洞的。贝多芬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展示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其雄伟的气魄,在他的带动下,古典主义音乐到达了巅峰,并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三、结语

贝多芬的月光曲采取了暗示性的手法,与各乐章间紧密连接,逐渐的进入错综复杂的终乐章。每个乐章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展示出其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使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抒发着自己的热情,也使人们的心灵得以慰藉。

参考文献

[1]李洁.贝多芬《月光》的创作背景及作品分析[J].戏剧之家,2014(8):157.

[2]丁妮.以比较的视野看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D].暨南大学,2010.

[3]刘广伊.贝多芬《月光》创作背景及作品分析[J].艺术教育,2007(2):83,89.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创作背景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