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小调作品的聆听体验

2019-07-16邹明珠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莫扎特

【摘要】众所周知,莫扎特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天才。他既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欧洲古典主义的音乐典范。莫扎特的一生是与音乐相伴的一生,他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出很多部流传后世的作品,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具天赋的音乐奇才。本文将就莫扎特的小调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莫扎特;小调作品;聆听体验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几乎涉及到音乐的所有领域,是没有界限的。在他的代表作品中,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等都有流传世界的经典之作。莫扎特的音乐是有灵魂的,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他的音乐不仅仅给予聆听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更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呼声。

一、关于莫扎特的概述

英国有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叫做莎士比亚,他在有生之年共写下了一百余部惊鸿巨著,多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学科,那就是莎学。而在音乐领域,也有一位可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仅仅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三十五年,但是却一共留下了六百余部音乐作品。他就是音乐奇才——莫扎特。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音乐世家,少年时代的莫扎特就展现出与众不能的音乐才能。

“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三岁开始学习弹琴、六岁尝试作曲、八岁写下了人生第一步交响乐、十一岁创造了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乐队完成了第一部歌剧的演出。毫无疑问,莫扎特就是为音乐而生的,音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融入到了他的生命当中。

关于莫扎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傅雷是这样评价的,“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创作数量巨大,品种的繁多,质地的卓越,是独一无二的”。

莫扎特这样描述他自己的音乐创作历程。不管什么类型、不论多长时间的作品,都是在我的脑海中一气呵成的。所谓的音乐创作就是从我的记忆中提取这些已经储备好的东西。所以,我把它写在纸上的速度会非常快,而且它呈现在纸上的模样和我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基本上完全一致。我不害怕任何打扰,我甚至可以做到边写边说。

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分析

(一)莫扎特的钢琴作品

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标新立异,智慧与自然兼具,紧张与舒适结合,他的钢琴作品中会在无形中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与舒适坦荡的气质。典雅、精致、纤巧、细腻是莫扎特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优美、流畅、明朗、乐观则是莫扎特钢琴作品的主要特征。莫扎特的每一部钢琴作品都拥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容,会刻画出非常丰富且生动的主题形象。莫扎特在创作歌剧中所呈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旋律,也充分体现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当中。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及形式,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 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优雅风格,且对19世纪, 波兰钢琴家肖邦产生很大影响。

(二)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

与相对外露的钢琴奏鸣曲相比,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会相对内敛或者更为深刻一些。小提琴奏鸣曲会更加倾向于反映莫扎特的灵魂状态,会让听者感受到奏鸣曲层层叠叠、波澜起伏的内心状态,听者爱上的不仅仅是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更是莫扎特本人。

1778年,莫扎特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这也形成了莫扎特的独特风格。可能大家还是习惯简称为小提琴奏鸣曲,但是,深入研究便可发现,莫扎特在后期所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当中,小提琴似乎并没有占据主要地位,甚至经常会处于附属地位。反而钢琴会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钢琴的音色清脆,更具穿透力,占据着更大的声音优势。

三、莫扎特的音乐特点分析

(一)功力深厚、技艺纯熟

聆听、欣赏莫扎特的音乐,在被其流畅悦耳的旋律深深打动的同时,还会被其深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艺所折服。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可以随处可见他在细节处所运用的各种技术。如莫扎特著名的第41交响曲“朱庇特”中,令人耳目不暇的对位展示。再比如F大调钢琴协奏曲(K459)末乐章所展现出的智力凯旋。都充分展现出莫扎特登峰造极的音乐技艺与深厚功力。

(二)舒适自如、自然流畅

在聆听莫扎特的作品时,听众的内心往往会感受到非常舒服、自然。这就源于莫扎特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始终都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自如感。莫扎特创作音乐就如写信一般流畅,莫扎特天生对音乐就有着一种他人无法企及的灵气。无论是闹剧的开场还是突来的忧伤,在莫扎特的手中,都可以转化得自然流畅。莫扎特音乐的流畅、自如,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真正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跳跃的美妙旋律。

bE大调第39交响曲,旋律非常流畅,整首旋律带给人的是一种充满诗意且非常明朗的愉快感。而g小调第40交响曲是一首为大众所熟知,并充满现代感的旋律。

(三)外表動听,内涵深邃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坚持认为莫扎特的创作是非常随性的,一切随感觉而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你静下心来仔细聆听莫扎特的作品后,便会感受到旋律中所蕴含的深邃与高远。其实,莫扎特所创作的每一首旋律都包含着隽永而深邃的人性内容。

举例说明在奏鸣曲创作中,《c小调奏鸣曲》和《c小调幻想曲》蕴含着非常强烈的戏剧性和深厚的情感。而《a小调奏鸣曲》则织体凝重,有着非常丰富的和声,极具风格。

四、莫扎特代表性小调作品聆听体验

(一)《g小调第 25 号交响曲》

莫扎特的作品,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人们常常形容其为”音乐世界里永远的阳光“。笔者最喜爱的便是莫扎特的小调作品。特别是一些相对欠缺阳光气质的小调旋律,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g小调第 25 号交响曲》是笔者最喜爱的小调作品之一。这部小调交响曲给予笔者最大的感受便是看似阴郁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是是无比激情的本质。《g小调第 25 号交响曲》是莫扎特青年时期最为杰出的一部作品。

1773年,《g小调第25号交响曲》诞生于这个世界。1773年的德国,正在发生着一场“狂飙突进运动”,文艺形式也开始从传统的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此次“狂飙突进运动”,发起者便是当时德国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作家,核心人物有两个,分别是歌德和席勒。当时的莫扎特也逐渐受到这一运动思潮的影响,从他的这部《g 小调第 25 号交响曲》便可以感受到一种“狂飙突进”的力量。

《g小调第 25 号交响曲》在最开始的四个小节当中,有很多动荡不安的切分音,这就很明显地展示出“狂飙突进”的特点。这与莫扎特之前音乐作品的宫廷式风格大相径庭。

《g小调第 25 号交响曲》是1984年美国拍摄的电影《莫扎特传》中的开场音乐,很难想象,当时年仅十七岁的莫扎特能够创造出如此独特的旋律,或者这正是源于他强大的音乐天赋吧。

(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提到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必须要先交代一下这部交响曲的創作背景。这是莫扎特在难以想象的生活困境中完成的一部传世之作。当时,莫扎特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贫穷,妻子身患重病,孩子饥饿难耐。莫扎特在写这部乐谱之前,写下的是向朋友借债的信件。他向他的富商朋友普赫贝格写信借钱,“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他的富商朋友只借给了他很少的钱,对于当时莫扎特一家困窘的生活状态,简直是杯水车薪。但正是这种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让他仅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与莫扎特之前创作的交响曲风格完全不用。在交响曲的最开始,便没有使用慢速度的引子,而且莫扎特将这部交响曲的基调定为痛苦与伤感。但是,《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虽然极为阴沉,但是细细听来,便也会为莫扎特感到释放,因为这是他写作的最狂暴、最为豪放的作品。从这部作品中能清晰地感触到莫扎特的呼吸,感触到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灵孤寂。

1.第一乐章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中,第一乐章是极快的快板。是典型的奏鸣曲式的乐章。

在聆听第一乐章的过程中,听众很快便能够从小提琴和中提琴不停变换的声部中感受到焦虑与激动,不安多变的节奏渗透出的是压抑愁苦的音调,再现的是迷人而忧郁的第一主题。而当音乐开始呈现流畅舒展的节凑时,第二主题便以忧郁感伤的情感出现,进一步加深了莫扎特更深的伤感程度,让听众处于一种痛苦感受当中,不可解脱,无法自拔。

在后来的过渡中,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又开始交替出现,巨大的强弱起伏变化给人一种终于逃离痛苦的气势。但是,很快便进行到一小节的休止,调性也开始转为升f小调。这样频繁的移调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对位效果,戏剧性也非常明显,与开头恰好呼应。小提琴带来的轻微叹息与双簧管安静旋律完美配合,也为副部主题奠定了平稳的音调基础。但副部的主题并没有持续太久明快的气息,反而是在一声不和谐的音响中骤变,回转到第一主题。整整六次的调性转换使得氛围越来越紧张,让听众始终未曾感受到一刻的安静与稳定。

2.第二乐章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是奏鸣曲式的行板。缓和了第一乐章急促不安的情感,调性也从g小调转向降E大调。第一乐章中体现出来的伤感也从第二章节开始出现了变化,慢慢浮现出了越来越明朗的色调。但是,第二乐章并不是完全明朗的感觉,更多的是缓解的间歇。

第二乐章中出现的两个主题,对比性相对小一些。两个主题都相对平静、明朗、抒情一些,但是两者又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是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具有温暖的家庭。但是在这个乐章中却有一个从头到尾的不安的搏动底色。宛如在寻找答案却什么也没得到。两个主题中的断续节奏和个别音调也为安详的音乐投下了一丝阴影。

3.第三乐章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小步舞曲。这与莫扎特的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小步舞曲是流行于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宫廷舞曲,莫扎特从小便生活在这种氛围当中。但是,后来的莫扎特却开始肩负起生活的重担,所以他的小步舞曲又有了一种沉重的感觉。用复三段体写成的小步舞曲情绪热烈激昂,却丝毫找不出小步舞曲那种温文尔雅的特征。舞曲中可以感到第一乐章中副部主题所特有的半音音调及一些动机的交织。乐章一开始,便演奏出一支昂奋有力的音调。它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向上冲激,直到攀援到高音区的最高点时,音乐才迸发出痛切伤感的泪花。在对比性的中段,g小调转换为G大调。一串明亮的光线突然使人们心境开朗。这个中间的三声中部是整个乐曲唯一能使人感到舒心和快乐的地方,这象征着莫扎特那快乐的天性。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唱出的柔软旋律,却始终掺杂着些许哀伤。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仿佛可以看到莫扎特脸上纯真却又坚强的微笑。而当小舞步主题出现时,似乎又感受到了莫扎特获得了些许安慰,听众此刻也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4.第四乐章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极快板。这个乐章也是奏鸣曲式的。与第一乐章相辅相成,但是,第四乐章却继续发展了第一乐章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与小舞步曲调非常相似,前半部分,弦乐器演凑出非常柔和的音调,后半部分,则加入了合奏,音调变得非常威严,明显的力度对比直冲而来。但是,很快这个主题便消失在弦乐奔流不息的音潮中,这汹涌的音潮象是莫扎特迈着急促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着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

在第二主题,更具歌唱性。其中间有着一段尖历的和弦互相撞击着,给人一种很不安定的感觉,还好在结尾处,演奏开始变得辉煌而又振奋,似乎是在告诉人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勇敢前进,终会迎来喜悦和幸福。

(二)《a小调回旋曲》

《a小调回旋曲》是莫扎特创作于1787年的一部优秀作品。《a小调回旋曲》旋律优雅、脉络清晰,背后隐藏的却是莫扎特在贫困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所产生的抑郁、愁帐和彷徨。《a小调回旋曲》并没有完全被莫扎特的负面情绪所覆盖,聆听过后,还是会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那是莫扎特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种极为热切的渴望之情。

《a小调回旋曲》采用的是维也纳古典时期五部回旋曲的典型结构形式,但是,該曲却有着自身独特之处,在回旋曲式的基础上,自然融入了三部性原则、奏鸣原则和变奏原则。细细品味,《a小调回旋曲》中,莫扎特对主体部分的创作继承的是古代回旋曲的陈述性写法,但是,在插部采用的却是莫扎特自己创新的个性写法。从调性来局部分析,虽然该曲的主调性并无突出特点,但是其主部和插部之间的调性关系却是之前出现的回旋曲中并不具有的。而在结构规模上来看,莫扎特扩大了主部和插部的规模,增加了每一部分的内容含量和前后部分之间的音乐对比。而在和声上面,在传统的功能逻辑框架下,莫扎特凭借自身对和声的独特理解,运动巧妙的和声配置,多样的转调手法以及多种形式和弦外音等,形成了独有的和声风格。

除此之外,《a小调回旋曲》主部的每一次再现都不是之前出现的回旋曲所习惯的原样再现,而是根据音乐发展的内在需求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变化,这恰恰能够赋予 回旋曲这一古老乐曲体裁更为深刻的思想情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是笔者聆听莫扎特的音乐以及具体代表性小调作品的真实体验与感受。

参考文献

[1]马箐媛.莫扎特的交响乐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上演奏技能的探究——以莫扎特《g小调第40交响曲》为例[J].戏剧之家,2016(18):88.

[2]李格格.莫扎特《c小调幻想曲》K.475的戏剧性与悲剧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7(14):65-66.

[3]周舟.莫扎特c小调钢琴幻想曲/奏鸣曲之音乐特征与演奏研究[J].南昌大学,2017.

[4]袁利军.“音乐活性构造”之“过程构造”反思——兼谈音乐聆听与分析的视角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2):60-67.

作者简介:邹明珠(1975—),女,江苏人,硕士,中级,研究方向“音乐学,金融研究。

猜你喜欢

莫扎特
莫扎特: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法语“莫扎特”年末“摇滚”申城
该舍弃就舍弃
莫扎特冷言激励贝多芬
莫扎特修鞋
该舍弃就舍弃
该舍弃就舍弃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