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又红又专”思想的新内涵及贯彻

2019-07-15杨欣肖育苗

法制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贯彻内涵习近平

杨欣 肖育苗

摘 要: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重提“又红又专”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简述了“又红又专”的发展脉络,阐释了习近平“又红又专”思想的新内涵,分析了习近平重提“又红又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新的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习近平“又红又专”思想,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主题展开。

关键词:习近平;“又红又专”;内涵;贯彻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4-0274-02

作者简介:杨欣,法学硕士,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肖育苗,三亚学院时尚健康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又红又专”首先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而后邓小平对其进行了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重提“又红又专”,蕴含着哪些新要求,有什么重大意义,我们又该如何去贯彻落实,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习近平“又红又专”思想的新内涵

“又红又专”首先是毛泽东在1957提出来的,1958年1月他进一步论述了“红”与“专”的辩证关系,他说:“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就是‘又红又专”。此时的“红”是一个政治概念,主要是指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专”主要是指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业务和技术,“又红又专”就是要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又红又专”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他指出:“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按政治标准来说就不能说他是白,而应该说是红了。”这里“红”也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专”是指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结合青年教育他把“又红又专”的要求具体化了,即培养“四有”新人,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就是对“红”的要求,而有文化则是对“专”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又红又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高层讲话中也很少提及这个词。2016年4月22日,习近平致信祝贺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时重提“又红又专”,他指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105年来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形成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2016年6月19日到20日,刘云山视察上海时提到要按照“‘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党的接班人”。

以习近平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重提“又红又专”,此时的“又红又专”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当年所提的“又红又专”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下具有新的内涵。此时的“红”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不仅强调青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中国,更强调在新时代下青年要以德为先,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素质,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习近平重提“又红又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重提“又红又专”是基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高等教育改革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增强,这引起世界对中国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恐慌,他们一边鼓吹中国威胁论,一边妄图分化、西化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增强,交流更加密切,一些国家借此向中国输出所谓的真理,正如尼克松在《真正的战争》一书中所说的:“他们需要我们的技术,需要同我们做生意,当他们打开大门,取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应当把尽可能多的‘真理送过去。”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这种价值输出更为隐蔽,形式更加多样,影响范围更大,危害程度更高,极大地冲击了我国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青年价值观教育,积极提升中国的文化话语权,加强对青年的引导与教育,习近平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环境对青年重提“又红又专”。

二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需要。众所周知,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革命时期青年人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人刻苦勤奋,服从国家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人积极融入改革开放大潮,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总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青年一代都积极支持党的各项事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更离不开有坚定政治立场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青年的支持。

三是应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效果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也要不断变革。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仍然存在重理轻文、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塑造的现象,这在扩大青年知识积累,提升青年专业素质的同时,却没能很好的为青年解疑答惑,没能为青年提供价值引导,影响了青年的全面发展,制约了高等教育效果的提升。正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

四是帮助青年明辨是非,给青年正确价值引导的需要。“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青年由于阅历不深、经验匮乏常常不知所措、不明是非,功利思想过重,实用主义盛行,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和偏离主流价值的事情,急切需要国家重申主流价值,明确孰是孰非、孰荣孰辱,习总书记此次对青年重提“又红又专”,无疑是从国家层面为青年的价值选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又红又专”思想的路径

习近平重提“又红又专”,这里的“专”还是指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这里的“红”在新的时代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青年道德修养,提升青年道德境界,引导青年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贯彻习近平“又红又专”思想,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开,而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多方努力。

首先,全社会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氛围。党员干部和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尤其是对青年影响较大的各类公众人物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口上,停留在纸上,停留在会议中,而是要实实在在留在心中、深入到生活中、落实到行动上,形成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以践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耻的氛围,健全道德规范的舆论引导机制和评价导向机制,弘扬正气,鞭笞邪气,表彰遵纪守法践德行为,惩处违法乱纪失德行为。

其次,高校要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的主阵地。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并成立专门的机构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师岗前培训、准入和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教师的日常考核、职称评定等不仅考虑业务素质、教学科研水平,还需考量道德素养,且要将道德素养考核量化、具体化到日常工作中,尝试建立健全教师道德素养考核指标体系,使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政治、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不仅注重理论分析其科学内涵、重大意义等,还要有鲜活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激发青年崇德向善的强烈愿望,引导青年发自内心认同核心价值观。同时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渗透到其他学科专业教材中,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引导青年健康发展,在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点燃青春梦。要形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落小、落细,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流行的网络语言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可感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在自己的内心竖起一杆秤。

再次,大学生要自觉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勤学。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练就过硬本领,为将来胜任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做贡献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三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研读中华文化经典,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关注世界局势、国家发展和社会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胸怀天下,学会担当。

修德。道德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基本会经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愿和道德行为四个阶段。大学生要修德首先要加强道德知识学习,完善道德认知,明确何为是何为非。其次要培养道德情感,理解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重要意义,明确何为荣何为辱。再次,要提升道德意愿。在明是非知荣辱的基础上产生积极崇德向善、扬善弃恶的意愿,产生积极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想法。最后产生道德行为。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明辨。面对深刻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面对各种思潮的博弈激荡,面对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就业等各种现实压力,青年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旗,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真思考,善于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明辨是非从而做出正确抉择。

笃行。对于青年人而言,篤行就是运用所学知识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在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奉献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在助力中国梦的过程中点燃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做到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又红又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实现“又红又专”关键要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习近平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N].人民日报,2016-04-22(01).

[2][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2.

猜你喜欢

贯彻内涵习近平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