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实证研究

2019-07-15肖月

卷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大学生

摘 要:当代大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华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大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现状,探究当前存在一些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加强大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工作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 引言

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研读《宣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研读《宣言》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第二,《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首选读本,潜心研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朽之作,是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题中应有之意。第三,《宣言》中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研读《宣言》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扛起社会主义的大旗,不忘初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行。

2 大学生研读《宣言》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西华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5%。文科类学生91人,占48.1%,理工科类学生83人,占43.9%,艺体类学生15人,占7.9%。

2.1 大学生研读《宣言》的途径狭窄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63.5%的大学生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读《宣言》,了解其创作背景、核心思想和时代意义的;21.2%的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党课、团课来学习《宣言》;4.8%的大学生则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有关《宣言》的知识;还有4.2%的大学生通过高校的社团活动、6.3%的大学生通过学校讲座的渠道来研读《宣言》。这说明在统筹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一主要平台的同时,还需积极拓展其他途径供大学生进行《宣言》的研读学习。

2.2 部分教师引导不足,授课方式老套

在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是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方面给予指导时,有24.3%的学生反映教师会在课堂组织学生研读《宣言》,给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指导分析。但56.6%的学生表示教师较多是口头鼓励督促学生课下自发去阅读,课堂并未系统安排学生集体研读学习,还有19.0%的学生指出其教师并没有涉及该方面。这说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引导大学生研读经典著作的责任有待加强。在授课方式方面,54.0%的学生反映老师授课方式老套,照本宣科和灌输教学现象严重,授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理论空洞、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成效不佳。

2.3 部分大学生阅读《宣言》兴趣不足、功利心态较重

调查显示,约有63.5%的大学生表示完整读过《宣言》,29.6%的学生完全没有真正阅读过《宣言》,还有4.2%的学生表示部分读过。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完整读过《宣言》,对没有完整阅读或从未读过《宣言》的大学生进行原因的追问时,30.4%的学生反映《宣言》内容枯燥,语言晦涩,理解困难;43.5%的学生认为阅读《宣言》与本专业学习无关,且没有实际帮助意义,或者不感兴趣;26.1%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时间。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于研读《宣言》的认识还不够正确,意识形态模糊,学习功利化,心浮气躁,其阅读还只是基于对自己专业相关性的实用层面的考量,并局限于著作是否通俗、内容是否有趣的层面,忽略了著作本身和著作背后经典作家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主动学习经典著作的意愿不强。

3 加强大学生对《宣言》研读工作的思考

3.1 高校拓宽研读渠道

高校应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核心素质教育课程,以研读《宣言》为开端和范例,引领和倡导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良好学习风尚。同时以课程为基础,结合大学生不同专业、年级和政治面貌的实际以及不同思想需求编纂《宣言》导读材料,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增强其研读《宣言》的针对性。明确“读经典”的制度性要求,将《宣言》作为开篇必读书目以配合大学生学习,为大学生推荐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必读书目。各学院还应积极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比如学习讲座、师生论坛、学生读书会、交流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宣讲会等,搭建经典著作网络平台,实现《宣言》的阅读和研究与现代传播技术的结合,利用迅捷便利的网络推介与研读形式,把学习阅读《宣言》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实现其民族化与时代化,创新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拓宽大学生研读《宣言》的渠道。

3.2 教师加强引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应着力提升自身理论知识素养,以“同读与通读”为前提,实现教师的“导读”与学生的“精读、诵读”相结合,倡导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新风尚。向大学生详细阐述《宣言》产生的时代历史条件和思想意义,阐明《宣言》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宣扬《宣言》的基本思想和正确对待《宣言》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坚持和发展《宣言》的基本观点。结合课程“理想信念”专题,指导同学们深度研读十九大报告的文本与《宣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深度讨论,并撰写学习心得,悉心修改每一位学生的心得体会,帮助其完善并印制成文章文集。课上和课下学习研讨协同联动,使党课、思政课、核心素质课同向发力,推进我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大众化的进程。

3.3 大学生端正态度

大学生要提高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识,端正研读《宣言》的态度,从了解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人的成长背景、生活时代、革命经历入手,在了解《宣言》创作的背景的基础上仔细研读《宣言》的序言,理解《宣言》理论内容,掌握精神内核理论精髓。还要注重学习上的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可以主题探讨的学术方式,将学习、研究的新观点新思想进行分享和交流,切磋砥砺,并编撰阅读《宣言》后的心得体会,出版大学生《宣言》研究论文集,将学术交流成果集中展示出来,以推动《宣言》的普及、学习和研究,推动更多的大学生自觉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自觉学习和掌握《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增强阅读《宣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汇聚和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以历史使命担当的高度,为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思想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德霞.重温经典,坚定信念——读《共产党宣言》[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4(02):55-59.

[2]李明.共读经典二十年,传扬真理满校园[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2):5-11.

[3]贾晓晨.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徐国亮,贾晓晨.红色的力量: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状况调查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02):41-45.

作者简介

肖月(1994-),女,汉,四川大竹,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