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析

2019-07-15刘忆

卷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实践生活化

刘忆

摘 要:开展作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质的开端。写作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提高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本文根据现实生活情趣渗透到语文作文教学,简单阐述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和乏味,教学范围也特别的狭窄,作文教学课堂上并没有做好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素材基本来于背诵,对于学生来说,并学到如何运用生活视角来进行语文创作。至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生活化的教学空间里,要把生活中的情趣融入到写作上,为生活而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在这里,生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老师,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元素驻入到作文之中,让作文更加的有灵魂,情感更加真实。在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展开叙述。

1 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的导向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段是最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时候。目前,传统教学正在向新课标教学过渡,教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打破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进作文中,富有想象力的作文就是这么生成的。在某一个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拟定一个写作场景,根据这个写作场景把学生带入写作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写作欲望。例如教师上完《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四季变化的文章,以当下的季节变化,来引导学生,从而引申到让感受到不同的季节的变化特点,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再如,学生在学完丑小鸭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主动对其故事的续写,写丑小鸭变为高贵的白天鹅后,变得骄傲自满,最后被猎人枪杀而没有人救她的故事。续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地创作,他们可以在浩瀚的作文世界里能夠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老师只需要在旁边鼓励学生和赞美学生即可。根据故事的不同,来拟定不同的写作要求,锻炼学生的创作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1]。

2 以触动心灵的方式,培养学生自由创作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写作感受,唐代诗人李贺,他的诗来源于生活的美景,在看到美景的时候就会有感而发,一开口诗句就这样被写成了,一路的景色,不知道会成为他多少诗词的写作素材。随后,他会挑选出其质量高的诗句来做成完整的诗,李贺采诗对语文教师的灵感启发是短暂的,而生活上触动学生心灵的时刻也是短暂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触动的心灵瞬间,让学生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的情趣。心灵上的触动能来自大自然的美丽的景色、人类的情感表达或者是激动人心的动物世界。这样的触动可能是情感上的震撼,还可能是事件引发的思考。当老师指导学生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便是老师播下关注生活的种子,它能引导学生记录生活的瞬间,也能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2]。

3 开展各种写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

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关于写作竞赛的活动,并把学生的写作成果向全体师生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只有感受到成功了,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写作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更加的吸引学生去创作,为此,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开展各种有特色的作文竞赛,朗诵比赛,写作交流等。以班级写作竞赛为例,老师拟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写作要求进行创作。如以《美好的回忆》为题,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篇作文,然后交给老师审核,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作文写得较差的同学应给予鼓励。一场写作比赛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老师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到学生的自信心能否得到满足。只有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学生才能有兴趣参加作文竞赛,进而给予了学生创作的机会[3]。

4 把生活情境融入到写作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了,而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生活情境,拓展作文视角已经成为新课标的标准要求,据调查发现,学生缺乏对生活元素进行积累,学生通过对生活元素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把生活情境渗透到写作文中,进而更好的作为写作的素材,填补作文上的空白,使作文具有特色。因此,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之一。第一,初中生要有开阔的写作视角,需要留心观察这个世界,要让文章更加的有情感。第二,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同之处,好好利用生活这个资源,让生活能够写进作文里,使写作不在枯燥乏味。

例如以《我的母亲》为作文主题进行写作,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母亲,是通过什么事来写母亲,如何表现母亲的伟大,这个学生就不得而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情境出发,观察母亲的一言一行,以及她的生活习惯。通过观察母亲的生活习惯,来了解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以及留心观察母亲对你表达的爱。通过细心观察,写作的素材也就变多了,文章也更好写了。作文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的收集,把生活情趣渗透在作文上,使作文更加的有生活情趣,对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时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的变化,给内心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学会写作,喜欢写作,动手创作,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从生活上积累写作教材,做到有感而发,让自己的内心情感能够在写作上表达。本文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使素材选角方面,更具有多元化,为培养良好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让学生更加的爱上写作,为深入语文学习创作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方丽.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具体作文教学策略的分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1):73+115.

[2]景建军.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33):65.

[3]杨建华.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90.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实践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