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7-15史露露李梦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躁动全身麻醉

史露露 李梦霞

【摘要】 目的 探究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模式对减少其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76例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 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每组3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 实验组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苏醒期血氧饱和度水平为(96.08±1.18)%, 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血氧饱和度水平为(96.14±1.22)%,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分别为(135.37±11.52)mm Hg(1 mm Hg=0.133 kPa)、(84.67±11.35)mm Hg、(71.52±6.84)次/min, 均低于参照组的(149.17±15.30)mm Hg、(97.04±12.28)mm Hg、(78.73±10.25)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期躁动0级31例、躁动1级5例、躁动2级2例、躁动3级0例, 参照组苏醒期躁动0级14例、躁动1级13例、躁动2级9例、躁动3级2例, 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

对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苏醒护理干预模式,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苏醒期状态, 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腹部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87

本研究针对76例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 分别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与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模式, 并加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6月76例于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其中, 男49例, 女27例;年龄最小21周岁, 最大78周岁, 平均年龄(51.03±16.34)周岁;麻醉时间最短3 h, 最长7 h, 平均麻醉时间(5.31±1.08)h;体质量最轻43 kg, 最重87 kg, 平均体质量(62.03±10.84)kg。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每组38例。纳入标准:①了解本研究目的与方法的患者;②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③麻醉分级为1~2级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患者;②孕妇及哺乳期患者。

1. 2 方法

1. 2. 1 参照组 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 对患者实施术前访视与约谈, 并在患者苏醒期予以常规体征监测, 等待患者苏醒。

1. 2. 2 实验组 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模式, 具体方法为:①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针对患者麻醉期间感官异常情况予以介绍, 并详细阐述麻醉的安全性, 给予患者心理暗示, 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信心, 防止患者受到恐惧、紧张等情绪的影响[1]。②患者手术后进入苏醒期, 护理人员保持患者仰卧位, 理顺患者各项进出管道, 防止管道相互绕结造成管道意外脱落问题。另外, 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其舒适度, 避免长时间同一姿态对其皮肤及血管造成压迫。应对患者呼吸道予以重点关注, 防止患者因痰液及唾液造成窒息问题[2]。因患者蘇醒期发生躁动的可能性较高, 可给予患者束缚带, 使用约束带的患者需根据其实际情况调节约束带的松紧程度, 防止患者发生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患者苏醒前期具有一定意识, 此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进行尝试性沟通, 随时掌握患者苏醒程度[3]。③患者苏醒后应安排家属陪伴, 能够降低患者恐惧心理发生比例, 并提升患者安全感。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 分为躁动0级、1级、2级、3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参照组患者苏醒期血氧饱和度水平为(96.08±1.18)%, 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血氧饱和度水平为(96.14±1.22)%,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分别为(135.37±11.52)mm Hg、(84.67±11.35)mm Hg、(71.52±6.84)次/min, 均低于参照组的(149.17±15.30)mm Hg、(97.04±12.28)mm Hg、(78.73±10.25)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31例、躁动1级5例、躁动2级2例、躁动3级0例, 参照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14例、躁动1级13例、躁动2级9例、躁动3级2例, 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阶段时其意识尚处于不清醒状态, 但麻醉药物残余药力对其感官及神经均有所影响, 加之手术伤口及各引流管对其身体造成一定刺激, 在上述多种因素共同制约下, 腹部手术患者极易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 其对患者的影响极大, 一方面, 躁动中患者往往伴有牵扯引流管道、肢体无意识动作及哭喊等, 极易造成患者管道非计划性拔管问题, 同时部分患者因躁动程度较重, 甚至发生坠床事件[4-7];另一方面, 患者在躁动过程中其血压水平较高, 心率较快, 极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尤其针对部分高血压患者, 躁动致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较高。因此, 对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模式十分必要, 通过术前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 增强其心理防御机制, 苏醒期间给予患者舒适护理, 并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体征波动情况, 加之对患者采用必要的约束措施, 能够有效降低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的躁动发生率[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参照组患者苏醒期血氧饱和度水平为(96.08±1.18)%, 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血氧饱和度水平为(96.14±1.22)%,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分别为(135.37±11.52)mm Hg、(84.67±11.35)mm Hg、(71.52±6.84)次/min, 均低于参照组的(149.17±15.30)mm Hg、(97.04±12.28)mm Hg、(78.73±10.25)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期躁动0级31例、躁动1级5例、躁动2级2例、躁动3级0例, 参照组苏醒期躁动0级14例、躁动1级13例、躁动2级9例、躁动3级2例, 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苏醒护理干预模式,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苏醒期状态, 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霞, 李華, 杜秀云, 等.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探讨. 吉林医学, 2016, 37(6):

1559-1560.

[2] 卓锡芬. 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 32(3):339.

[3] 刘德敏, 刘红.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6, 22(8):1361-1364.

[4] 丁祎. 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6):70-72.

[5] 马晓媛, 郑俊晨. 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现代医学, 2016, 44(3):393-397.

[6] 梅利平.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探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5):242-243.

[7] 年美丽.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6):650-651.

[8] 周蓉芝. 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研究.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9):1438.

[9] 任颖, 刘碧英, 连丹红.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5):96-98.

[10] 卢春丽, 张曙, 朱小冬, 等.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探讨. 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4):571-572.

[收稿日期:2018-09-10]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躁动全身麻醉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游乐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躁动与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