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夫之对专制政治制度的思想探析

2019-07-15马利亚

神州·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道统正统

马利亚

摘要:王夫之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9年),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去世。为表自己的民族气节,拒绝清廷邀请,作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以表自己作为明臣的坚贞不渝的情操。在此文中,他对周文王以来的近三千年君主专制主义的批判,对专制极权可以强国的驳斥,对专制政治的非道德性的揭露,对“正统论”和“道统论”作为专制统治者“镇压人心”的洞察,以及对“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的的近代政治学原理的揭示。

关键词:专制政治;君主专制;家天下;道统;正统

一、引言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是基于对明朝灭亡教训的总结。作为封建主义历史上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即明王朝灭亡,游牧民族女真族(满族)入主进入中原。对王夫之(一个明臣)来说是极大的刺激,他在《黄书.后序》中提到“哀其所败,原其所剧,由此展开了对明朝灭亡的历史原因的探究。通过对中国封建王朝三千年的政治历史的考察,他清楚地意识到明朝的灭亡,这是中国三千年专制政治演变和封建专制政治危机普遍爆发的必然结果。明朝的政治统治之术是集历代王朝之大成。从秦始皇的“恐强有力者旦夕崛起”,然后是隋文帝和隋炀帝“销天下之才智,毁天下之廉隅”,直至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等等。这样,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不仅是明朝政治统治的不平衡,而且是对三千年国家兴衰的专制政治制度的批判。

二、政治思想

1.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王夫之的政治文章《立政周官》(出自《尚书引义卷五》)一文中,就极为深刻的总结了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从周文王的“以家天下自私者为强”而废宰相,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专制制度,由皇帝“乾纲独断”,主宰一切。王夫之认为,朱元璋是在效仿周文王姬昌,因为他,中国才有了“取天下之经提携于一人”的绝对君权,把家天下的观念提升到了极致,而他所设立的“三公论道”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就像朱元璋的内阁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秘书处一样,没有真正的权力。所以,王夫之认为,不管是周文王姬昌的做法,还是明太朱元璋的做法,都是失大于得,不良于行的。

因此,王夫之總结了中国政治历史兴衰的教训,特别是明朝的灭亡,以及历史政治制度的得失。提出“君,相,谏官”三者“环相为治”方案,主张分权制衡,也就是说,利用权力来限制权力不仅可以改变垄断所有权力和“乾纲独断“”主宰一切”的君主制的绝对专制,又能真正对国家和百姓负责,可以有效的防止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

2.分析专制政治制度的不道德性质

中国传统的君主制官僚独裁主张实行“德治”,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那些真正有才华和智慧的人往往要么罢黜,要么被杀,而那些缺乏德治和贤才的人往往被视为知己和高位。例如:抗金名将岳飞被奸佞之人秦桧所迫害;由于魏忠贤与袁崇焕不和,一代名将被魏忠贤杀害,就此陨落,明朝的灭亡至少提前了十年,这是“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的结果。王夫之认为,造成小人得志,身居要位的根本原因就是君主嫉妒贤能,却没有包容贤能之心。隋炀帝正是这样一位“销天下之才智,毁天下之廉隅”的统治者。王夫之在《船山全书》中写道:“逆广之杀高颎、贺若弼也,畏其贤也;薛道衡、王胄、祖君彦一词章吟咏之长耳,且或死或废,而无自以容,非以天子而求胜于一夫也,畏贤者之可轧己以夺己,而不孝者人望所不归,无如己何也。”因此,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君主的极端自私和短视。“忌天下之贤而驱之以不肖”必然是“毒流天下”“身戮国亡”的结局。

3.“正统”论和“道统”论的批判

正统儒家以“君权神授”的正统论来论述了皇权的天然合理性,从董仲舒的“五德始终说”而提出“三正三统说”到朱熹的“只天下为一,诸侯朝觐,狱讼皆归,便是正统”,以此来论证君权神授.再来看所谓的“道统”,即道统论就是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专制王朝实行其思想统治、“裁判异端”的政治工具,从孟子首创儒家“道统论”之雏形,其说略云:“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至于孔子。”到韩愈正式提出“道统”说:“尧以传之舜,舜以传之禹,禹禹传之汤,汤以传之文、武、周公,周公传之孟轲”。王夫之深刻的揭露了“正统”和“道统”的本质乃是专制统治者及其文化仆从“奉尧,舜以为镇压人心之标的”,认为称“尧、舜”的“统治者”不过是借二者之名来自我神化,是别有所图,并非真正知晓尧舜之道。

4.对“家天下”私心的分析

不管是周文王姬昌的“恃一人之耳目以弱天下”,还是隋炀帝“销天下之才智,毁天下之廉隅”、“天下之贤而驱之以不肖“,足以表明皇帝为维护自己的私权而怀疑天下,为了维护皇权的垄断,历代的皇帝不可避免地怀疑他所统治的这个天下。但是其中亦有辩,周文王继昌,汉高祖刘邦,晋武帝司马炎,他们都认为只有同一个姓氏是可靠的,所以封藩卫附属;然而,在东周之后,礼崩乐坏,诸侯们无视周天子,汉朝有七国之祸,晋有八王之乱。因此王夫之认为,无论皇帝是疑天下还是疑同姓,结果都是一样的,最终会导致灾难。

王夫之突破了正统儒学的束缚,说:“生民之生死”思想高于民族政治思想“一姓之兴亡”,天下百姓的生死是高于统治者家族的兴衰的,他认为,“家天下”的本质就是专制时代的“统治者”用以“镇压人心”的工具。故黄宗羲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也。”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中国的专制主义政治史就是一部以天下为“一姓之私”的政治史,也就是“家天下”的本质。王夫之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批评中国独特的封建君主制的政治制度,反对“一姓之私”,并认为“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

参考文献:

[1]《王夫之评传》上、下 萧萐父、许苏民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4

[2]《王夫之政治思想近代突破的模式考察—以《宋论》为中心展开》戴林云《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12 期

[3]《王夫之政治思想之再认识》杨世华 玉溪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 第4期 1996

猜你喜欢

道统正统
荀子“圣王”观与儒家道统论的内外维度
英文摘要
心学道统论——以“颜子没而圣学亡”为中心
张东荪道统论刍议
试论金代塑造正统地位的举措——以祭祀名山大川为例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道统的重建——二程“道统论”的政治自觉及其限度
论《一代宗师》中的“道统”、 “政统”与“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