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美”起来

2019-07-15薛俊英

甘肃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言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薛俊英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言美;神韵美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105-01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优美的语言文字,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巧准确的修辞手法,鲜明生动的感情色彩,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肖像,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如何使审美主体(学生)感知审美客体(名篇佳作)的自然美,从而逐渐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神韵美、意境美、个性美,与作品发生感情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

一、在朗读中感知语言美

1.范读佳作名篇,让学生体会美的情境。教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因为朗读技巧较好的范读,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随着教者声情并茂的朗读率先进入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语言和意境美的感受。如果教者自身朗读条件较差,可以采用朗读视频或音频,创设良好的情境,以弥补不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配乐范读。可选择意境接近作品意境的乐曲来播放,这样能使审美客体通过音乐优美旋律,在审美主体的脑海中构成形象,产生热烈的美的享受。

2.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自己感知美。朗读指导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自然美的关键。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春风图”的描写,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表现出来。这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如何通过朗读指导在学生眼前突现出来,除了在停顿、速度、节奏上加入指导外,主要应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

3.抓住关键词语导读,让学生领悟语言美。教者抓住关键词语导读,能起到点拨指导的作用。这样的读法能让学生积极思维,深刻体会作品的自然美。如,《春》一文中对“春花图”的描写。教者抓住关键词语朗读,学生对美的感受就更深。“不让”“赶趟儿”“像火”“像霞”“像雪”教者一边读,学生一边想,想象那春花争芳吐艳的美景,想到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形象、生动,再由“闭了眼”“仿佛”“满”展开联想,由春花联想到秋天硕果累累,使人看到了希望。加入蜜蜂“闹”、蝴蝶“飞”衬托花美和花香,“树上”“花下”“地上”,一幅五彩繽纷的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便在导读中充分展现出来。

二、在课文的分析中挖掘神韵美

1.体会炼字的精妙传神,感受文字美。在朗读中,学生已经感知作品的语言美,那么,在课文分析中,就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美”。母语中有丰富的语汇,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而当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产生精美、简洁的效果时,教者就应该让学生体会炼字的精妙。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中对孔乙己两次付酒钱时的动作描写:“排”字表现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神态,吻合了他生活贫困又自命清高的迂腐性格,表现了他站着喝酒又穿长衫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而“摸”字表现孔乙已已经穷困潦倒,可怜之至,但他毕竟还是把这四文大钱“摸”了出来,不失他原来诚实的性格。至此,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罪恶的深刻性也就在这两个动词上体现了出来。从“排”到“摸”,通过教者引导,学生体会到炼字的好处,了解了小说的主题及其深刻的含义,同时体会了鲁迅先生刻画人物性格的精彩。

2.品味修辞的表意作用,体会作品的意境美。修辞手法除了让学生感知音乐美、语言美之外,还能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如,老作家叶君健《看戏》一文中,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作辞手法,描写梅兰芳的演唱。作者把歌词比作珠子是这段的妙处。歌词和珠子之间相似之处是什么?那就是梅兰芳的歌曲字正腔圆,珠圆玉润,似乎柔和而又铿锵,音色辉煌,这些特点与珍珠十分相似,所以能将无形的歌声比喻为有形的珠子。歌词怎么从“一笑一颦中”“优雅的水袖中”“婀娜的身段中”滚下来?这是说梅兰芳的表情、“水袖”、身段与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融为一体,今人感觉他演唱的歌词像珠子似的从他的表情中,从他的水袖中,从他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令人回味无穷。通过欣赏,学生将无形化为有形,将音乐形象具体化,根据视觉形象可以联想并想象音乐形象,在审美愉悦的同时感受到艺术家的热情,体会了文章主旨。

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教者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带领学生在字词句章中徜徉,挖掘内涵,体会作品的神韵美。由此得知:语文教材中存在美;教学艺术表现美,挖掘美;教者必须在教学中渗透美,让学生在丰富的美学内容中感受美,鉴赏美,得到美的享受,激起创造美的欲望。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语言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