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渗透

2019-07-15杨玉梅

甘肃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方法

杨玉梅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品德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076-01

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以美、以真、以善良来喂养,并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中华传统文化的喂养不可或缺。的确,在孩子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接触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必将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润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滋养和锻造。一些传统文化一经入耳,一经入心,便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中最好的那一部分人生养料。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发挥最大效益,需要我们深思。

一、一种更为鲜明的界定:整体把握

时下,一些学校让学生择其单个经典名句进行背诵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支离破碎”的方式或割裂作品整体气脉的做法并不可取。的确,单靠背诵中华经典中某段某句不可能担负起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德育素养的责任。好的阅读在于全面领悟,而不在于单句背诵。一些专家提出的“一点突破法”和“挈领而抖,百纹皆顺,提纲一振,纲举目张”等等,同样也强调了学生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时要注重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追求“一读一得”,而不是“一读多得”。那种非要把经典古诗文“嚼烂嚼碎”之后喂给学生,涵盖“词语解释、段落大意、标点符号、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的“全景式”阅读,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从一个大的视域,从一个整体的和全面的角度去阅读、分析和感悟中华古诗文作品,以求收到全面把握、以少胜多、滋养道德的效果。

二、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自主自悟

不可否认,时下的中华传统文化阅读中,“理性指向有余,独立阅读不足”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你必须背会什么什么篇目…‘你是否应该学习某某某的良好品德”,类似的“牵着孩子的手走路”的现象大为普遍。窃以为,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才是纯化学生品性的应有之义。因为唯有从自主中理解到的“人性美、道德美、心灵美”,才能内化为成长所需的“维他命”。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体验,所学所得才能长久地贮存在其记忆库中,学生才有可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发现新的自己,成就独特的、最棒的自己。的确,当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字“活”起来,融进一个个学生的灵魂和行动中时,故事在“复苏”、诗歌被“吻醒”、知识在延伸、品性被纯化,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三、一种更有远见的走向:拓展延伸

显然,当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之时,他们的眼在洞开,心在扩展,情感的翅膀在扑棱棱地飞。教师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应该引领学生跳出文本,跳出规定篇目,进行多层面的探究阅读和整合阅读。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所打开的精神版图愈广阔,学生愈能得到多方面的锻造和滋养

如,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对比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情深厚、山难阻、勿沾巾”的刚强离别,还可以对比阅读王维《渭城曲》中的那种“自此一别,知己难求”的深情离别;还比如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对比阅读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對于沉浸在阅读深处的小学生而言,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愈开放,他们阅读的视野就愈开阔,随之精神积淀也就愈丰富。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必将走向多元,必将生机勃勃,必将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有专家言:“要有光,能够点亮儿童的生命”,而中华传统文化也许就是照亮学生生命的“光”。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抓住这样的“光”,如何利用这样的“光”,让学生在“光域”中得到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滋养。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除去尘埃与遮蔽,让光出来”。这是文学之光,中华传统文化之光,当然也是希望之光、自由之光、创造之光。但愿,教师能够引领学生沉浸在这样的“光域”中渐行渐远,引领学生与经典文化对话,与传统文化为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捧起一套经典,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方法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可能是方法不对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