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红楼梦》中钗黛的形象构成

2019-07-13北京理工大学100081

大众文艺 2019年24期
关键词:宝钗黛玉红楼梦

(北京理工大学 100081)

根据当年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校订的《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著】和《文学小百科》等等相关文学出版物,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进行了最简明概括的定义,二位重要角色的性格因此成为两种典型性格模式的标准,一直影响到当今二十一世纪。

深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红楼梦》的分析产生的论调:读者普遍认为黛玉忧郁,是抑郁质,而且多疑,自身清高目无下尘;宝钗八面玲珑,善解人意,但同时又冷漠(持此观点者多以金钏投井自尽后她安慰王夫人的话为据,见“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一回)。因此,千百年来关于钗黛熟美争论一直不休,甚至上升到了要为两位少女的性格孰好孰坏分个高下的程度。因此,笔者特来探讨这二美的角色形成。

一、林黛玉的形象分析

笔者从不认为黛玉是纯粹的抑郁质性格。黛玉的刻薄,部分原因出于年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而产生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而某些时候刻意地使小性(尤其以书中前期尚年幼时为突出),落脚点其实是担心宝玉会由于所谓“外四路”的女性亲属(比如宝钗和湘云)而对自己产生疏远。

宝钗进府时三人都尚年幼,黛玉彼时的所作所为,笔者认为更多是源于和宝玉一起自小青梅竹马之情,尚未达到男女之爱的程度。少年期性格敏锐的心思细腻的小女孩,怕是很难接受自己的青梅竹马将注意力转移至他人,毕竟自从宝钗进府,“众人谓黛玉多有不及”。成人面对这种直白的比较,内心尚也难免失落,何况以黛玉之玲珑心。

黛玉的抑郁,来自于她的多情。喜欢文学和写诗的人多有感情丰富的共性,而黛玉又因为深藏内心的感性,所以她面对很多自然现象内心情绪就会比一般人波澜起伏地更多,内心比之其他人要更为柔嫩细腻。另外,寄人篱下的生活和对贾府众多奴仆家丁性格的了解(贾母曾谓贾家上上下下的人,是一颗玲珑心,两只势利眼),众多因素集合构成了她忧郁的气质。黛玉是一个有些双重性格的女孩,只是抑郁方面表现比较明显,容易掩盖了她的天真浪漫和俏皮,这和她所处环境以及所受教育有关。黛玉既聪明又娇俏,看四十二回“薛蘅芜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一回,惜春开单子买材料预备画大观园图,当中念到盘子、生姜等物件的时候,黛玉则接了一句“铁锅一口,铁铲一个!”当宝钗诧异地问她做什么,她则答曰“我替你要口锅来,好炒颜色吃啊”,活泼的模样瞬间跃然于纸上,活脱脱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就从书中跳出来了。后面她打趣宝钗说把嫁妆单子也写了上,宝钗追着她要拧她嘴的时候,她讨饶的话让宝钗都感叹“怪不得老太太怪疼你的,如今连我也疼你了”。人说宝钗为人心机深,其实这话用与黛玉并不为过,“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一回说到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旁脂砚斋批曰“写黛玉自幼之心机”可见黛玉和宝钗间的相似性,有心机在曹公笔下并非贬损之语,实则是赞扬青春女性的冰雪聪明。很多人喜欢黛玉的真,确实,黛玉外冷内热,为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对于真正的关心投之以诚心诚意,这份情谊并不单对宝玉、或对宝钗。书中所谓目无下尘,也只是对那些卑劣人性由衷的反感罢了。

二、薛宝钗的形象分析

宝钗的性格,不能单纯用左右逢源和八面玲珑来形容,更不是程高版续书中满腹城府、一心想上位成为“宝二奶奶”的人,她也是一个脱俗的奇女子。宝钗的行为,私以为和她所处的环境不无关系,她的姨妈(王夫人)是贾家的儿媳,从定位来说,她和母亲薛姨妈一家,属于进京取道贾家借住的外戚,和贾家并无半点血缘关系。对于宝钗家这样家底背景的,加之与王夫人又有亲属关系,贾家的下人们依着见风使舵的习性,自然要照顾更加周全。从更实际的角度,宝钗来京参选秀女,又是亲戚,出于礼貌,必然要待客周到,自不能让即是皇商、又是亲戚、还可能出一个宫妃的薛家耻笑,失了贾府身为贵族人家的身份。即使是现实生活中出外做客,哪怕是平常老百姓家客人也不能一切随性,按照礼仪要尊重主家习惯,更何况宝钗借住的是豪门公府的贾家,她为客自然不能像在自家一样和哥哥拌嘴跟母亲撒娇:她是大家闺秀,又是待选,要处处礼让,为人大方,对人不严厉苛刻,平易近人,凡事要以主家为准……宝钗在贾家的举止,多有源于在外做客的基本礼貌礼仪和她家庭的严格淑女教育的缘故。

平易近人、举止大方、慷慨大度是宝钗最突出的性格特点,但并非唯一特点。二十九至三十回清虚观打醮,宝黛因张道士提亲一事大闹,解劝之后聚于贾母处,因宝玉用杨贵妃做比,宝钗便语中含酸“借扇机带双敲”,可见宝钗不是没有小女儿情态,其性格刁钻起来与黛玉是不相上下,而语气中之刻薄黛玉恐也甘拜下风。

宝钗的人生观应该是她自小受到的教育决定的,不过笔者不知道她自己有没有最原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就参看“薛蘅芜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一回,宝钗就黛玉行酒令时误说了《西厢》《牡丹亭》中戏文一事,曾坦言道:“你当我是谁,我小时候也是够个人缠的……”可见,宝钗本性也是或曾经是浪漫洒脱的女孩子,且也做过背着家长偷看闲书这等“胆大妄为”之事。不妨做一个妄想,宝钗的天性里确乎曾有过一丝反叛和不甘被摆布控制的基因,当她慢慢开始长大懂事的时候,家长的谆谆教导,社会对于大家闺秀的要求,让她学会了出门待客之道,学会了做大家闺秀的谦让之道,学会了封建女性贤妻良母应该擅长的针黹女工等等。至于她的人生目标,也被她的家长人为塑形了,像一台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日复一日的灌输之中,泯灭了她的本性,虽然不知道那矫情的冷香丸是否象征压抑她热情的外界压力,不过,家庭或者整个社会对于女人德行的枷锁才是真正的黑手,当读者们看到宝玉挨打后宝钗诚恳的宽慰和羞涩的面庞,应该理解,她毕竟是花样的少女,和黛玉一样,她内心也曾有炽热的爱,可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宝钗学为人处事,同时,内心开始变的冰冷和淡漠,她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达成家庭给她提出的要求的,她终其一生的目标就是完成它(这个目标应该也包括薛姨妈提出的“(金锁)要拣有玉的男子配”)。宝钗的薄命,不止在于她嫁给宝玉却“到底意难平”的凄凉,也在于她从生到人间就被人为规定了命运走向的无奈。

三、小结

有观点提出,宝钗进了贾府之后其性格被很多人欣赏,许多小丫鬟也愿意亲近她,“众人皆为黛玉所不及”,这证明宝钗的性格比较讨巧,与之相对的,黛玉性格就不为大多数人喜欢,因此同意贾母逐渐喜钗厌黛并最终决定让二宝成婚这一观点的,也以此作为依据。笔者依然选择现实中的情况来说明:

现实中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家里来了另一个亲戚或者朋友家的孩子,家里人往往就会极力夸赞那个外来孩子的优点甚至加以放大,更甚的,会说比自家的孩子强;黛玉是贾家近亲,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和宝玉一样的待遇,事实上,由于黛玉实为贾府“收养”,贾府人已经逐渐将黛玉看成贾家内的自己人了。而宝钗是外戚,始终是外人,从礼貌的角度大家是会纷纷夸赞宝钗的好,自然也会说黛玉、探春等女孩多不及她,就此可见曹公笔力深厚,人之常情被鲜活明朗地运用进故事情节里,因为曹公写的是人之常情,所以不能把它与对待钗黛二人性格的态度所混淆。事实上,黛玉的易伤感、清高、刻薄、使小性与宝钗的冷漠、大度、擅于交际、平易近人是她们两个人性格中比较明显突出的地方,也是曹公着重强调的地方。由于被强调了,以致千百年来我们提及这两位女性角色的性格与设定,便呈现了“模式化”和二元扁平化的情况。

然而不论从角色的设定还是角色自身的成长,钗黛都不是扁平化或模式化的形象,她们的性格在所处背景以及故事的发展变化中也在发生着成长。作为作者来说,曹雪芹对这二者无疑是没有任何偏袒的,钗黛二人性格中的突出面,甚至是她们各自的缺点都是曹雪芹想着重塑造的,从而人物也显得更为立体和真实,这方是理解钗黛二人形象和性格的核心。

猜你喜欢

宝钗黛玉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品潇湘妃子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红楼梦》“述古翻新”管窥——黛玉不喜义山诗、正邪两赋及意淫新论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黛玉为什么爱哭?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