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被孩子哭闹“要挟”的家长,应该怎么办

2019-07-12蜜思李

37°女人 2019年7期
关键词:调教界限零食

蜜思李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形,当孩子的要求不被满足时,孩子便会哭闹不止。此时你会满足他,还是任由他继续哭?面对孩子的“要挟”,父母应该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是怎么学会“要挟”家长的

前几天跟朋友见面时,发现她的小儿子把哭作为了一种“要挟”家长的手段,而且用得炉火纯青。

孩子哭的原因,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情绪宣泄和需求表达。

比如我朋友的儿子,他的段位一定是需求表达型的王者。在自己的需求遭到拒绝时,迅速号啕大哭。一旦得到自己的东西,立马擦干泪。他的确在用哭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开心,但更多的是在告诉家长他对这件事情的渴望。

面对情绪表达的孩子,我们可以怀着同理心去安慰他。但面對另一种“成了精”的孩子,单单一句共情似乎无法帮父母们走出困境。

很显然,孩子不会是生来如此的,在拥有如此熟练的“要挟”技巧之前,一定有个长期的“调教”过程。我们尝试还原几个“调教”过程的场景。

1.孩子不小心跌了一跤,开始大哭。这时他听不进去父母的安慰,家长拿出之前不让他吃的零食,哄道:“不要哭啦,只要不哭就给你吃。”

2.孩子想买零食,但家长认为不能多吃,于是拒绝了。孩子因为愿望破灭感到委屈,开始哭泣。家长这时感觉在公共场合太尴尬了,于是答应买零食给他。

3.孩子再次看到零食时,他想起上一次无论自己怎么说家长都不肯答应,于是在请求被拒绝的那一刻,沿用了之前的套路。他逐渐发现,只要自己哭,家长就会满足自己的愿望。

提出愿望——拒绝——哭泣——同意。这个流程在生活中被一次次的重复、印证,直到最后形成了条件反射般的痛哭模式。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流程时,其实很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想让已经习惯用痛哭来表达需求的孩子恢复常见的交流方式,有两个可行的方法。第一,提出愿望——满足。第二,提出愿望——拒绝——哭泣——不同意。

但是,能不能满足,该不该拒绝,两者之间界限的把握力度成为不少父母的难题。

如何把握满足和拒绝的界限

满足和拒绝的界限在哪里?拒绝孩子请求这一步,只是一种家长的试探,父母最终还是根据孩子哭的激烈程度来衡量是否要实现他的愿望。

家长可以在拒绝孩子之前先设想一下,孩子听到你的拒绝后会像之前一样哭闹,你会答应他的请求吗?如果答案是“会”,那就无需拒绝了。

还有另外一半,是要学会拒绝孩子。拒绝的内容很明确,是孩子在安全和道德的范围之外的行为。如果遇到了经济上的问题,也只需把握4个字“实事求是”。

之前有同事跟孩子去逛街时,孩子看到了一个特别喜欢的机器人,但这个机器人的价位大约是同事两个月的工资。同事想了一下,跟孩子商量道:“我现在没有办法实现你的愿望,因为这个机器人太贵了,但是妈妈可以攒攒钱,如果今年你过生日之前还想要,妈妈就把它当生日礼物送给你,可以吗?”孩子虽然有些沮丧,但也理解妈妈的难处,便答应下来。

刚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就兴冲冲地跑来找妈妈商量:“妈妈,我不要机器人了,我可以选择要一辆平衡车当自己的生日礼物吗?”同事欣然同意。

同样是拒绝,家长也要跟孩子做好诚恳的解释。能够感受到父母的认真态度,孩子自然不会在被拒绝的瞬间,再用哭闹来“试探”父母。

学会相信孩子,也要相信自己

在讨论哭闹和满足的话题时,最常遇到的疑问是:我会惯坏孩子吗?

也正是因为这个疑问,导致很多家长即便明确了满足和拒绝的界限,也不敢这样做。

朋友之前跟我说过:“孩子讲需求时,每三次要拒绝一次。这样他就知道决策权在父母手中,我们才能在他小的时候管得住他。”

话语中,不知不觉把孩子当作罪犯的预备军看待,动不动就要用地位不平等来强化自己的特权。而事实上,父母真正的权威,应该来自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我记得有位妈妈忧心忡忡地向我诉苦过:“我就是担心,现在都满足了他,他将来会一次拒绝都不肯接受了,你看电视里被家长拒绝了需求,就用自杀威胁的还少吗?”面对怀着这样心态的家长,我只能说:要学会相信孩子,也要相信自己。

我们要相信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并不弱于家长对他们的情感,他们不会把家长作为自己获利的方式,所谓的“要挟”也不过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最后挣扎。相信孩子向善的本性,如果父母愿意迈出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步,孩子必定会紧随其后,向上成长。

猜你喜欢

调教界限零食
界限
间隙
零食知识知多少
种公猪调教技术措施
破次元
阎肃:调教“顽劣”儿子成才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零食不能乱吃!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中山市体育教学调教观摩研讨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