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孩子是个ABC

2019-07-12叶眉

37°女人 2019年7期
关键词:保温桶华人老婆

叶眉

1

我的孩子荳同学,是个ABC(America Born Chinese,美籍华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这的华人太少了,荳同学从小就对自己的华人身份非常重视。

三年级以前,课间专门有个点心时段,学校要求大家轮着带点心到学校去。每个月到了我家荳同学带点心的日子,她都嘱咐我去买中国特色的点心,趁机弘扬一下中华文化。

我记得有一次荳同学带了老婆饼和麻薯去学校,她回来告诉我,同学、老师都反映老婆饼很好吃,但是都很困惑,为什么它叫作老婆饼?它和老婆有什么关系?

我说老婆饼没有老婆,鸡仔饼没有鸡仔,龙须酥没有龙须……中華民族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我真的解释不了这些食物是怎么命名的。

我听很多华人家长说,小孩上学后会慢慢习惯美国人的饮食,吃比萨饼、热狗、麦乐鸡块蘸番茄沙司,不再吃炒菜,更觉得保温桶在冷冰冰的三明治当中显得很尴尬。

可是荳同学每天一定要自己带饭,一定要提个保温桶,里面要装红烧排骨,装土豆牛肉,配馒头、饼都行——她不爱吃米饭。我没那么勤快,不会大清早起来做了早饭又做午餐,一般就给她带前一天晚上的剩饭。

结果学校老师把观摩她的午餐当成了娱乐活动。尤其是一名大学毕业没多久的体育老师,每天都来瞅一眼荳同学吃啥。

有一次,我午餐时间去学校,在食堂碰到教职员工,他们都跟我说每天都很羡慕荳同学吃的饭,闻上去特别香。

2

荳同学一直是全班唯一的华人小孩,直到有一天,她很激动地回来告诉我,隔壁班有个小孩叫作某某王,也是“中文人”。

对她来讲,华人身份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说中文,她没有“中国人”这种国家感,全靠语言来辨别民族。

她和王同学在学校也没机会一起玩,偶尔在食堂打个招呼而已。两个人也不好意思在一群美国人中间说中文。再长大一点,学校其他的同学对于她的“老外感”就更强了。经常有人问她,这个用中文念什么,那个用中文念什么。

还有个同学问她:“中国人吃不吃狗肉?”

我问:“这是个敏感话题,你怎么回答?”

荳同学说:“我就告诉她看地区,有的地方吃,有的地方不吃……”

虽说种族、民族在美国是个敏感话题,但是我也很佩服美国人的包容精神,处理多民族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很有智慧。

据我们学区官方报道,本地居民说100多种语言,所以学区还配了一名对外英语的老师,专门教外国孩子英语。虽然师资有限,但学校很会调动语言资源。

学校学前班收了一个华人学生,英语不够好,计算机课听不懂老师的指挥。于是学校就专门安排荳同学所在的班级和学前班在同一时段上计算机课,让荳同学去给那个孩子做翻译和助教。

我觉得学校这招真聪明,成本低、效率高,同时还让大孩子获得不少成就感。

她第一次做翻译兼助教时,回到家非常激动,说全校只有她才能干得了这个活。平时,我一让荳同学学写汉字她就哭天喊地的:“汉字太难写了,写了半个小时都没写出来几个,好不容易写出来的还都是错别字……”

虽然还是个“文盲”,但她对于自己的双语特征还是很得意的。上课时,如果老师布置的项目是“和班上的外国同学交换语言”,她就是班上唯一会说外语的人。

荳同学因为这点特别自豪,说:“我是全班唯一会说外语的人,这让我感觉自己很‘聪明。”

3

美国人对亚洲人的印象就是聪明、勤奋、安静。荳同学别的亚裔优点我还没发现,但是性格比较安静内向,这是铁打的了。

有一次上社科课,讲到了中国的长城。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她,希望她能介绍一点书本以外的知识。

可是,她拼尽全力拒绝了。她告诉我:“我不擅长公开讲话,我不想说。”

我曾经带荳同学去过一次长城,原以为她回来会愿意跟同学“显摆”,但她内敛的性格足够“华人”。

我问她:“你在什么场合下会觉得自己是华人?”

她想了半天,说:“当他们觉得我很聪明的时候。”

华人身上携带的“聪明”标签,深入人心。

我一直担心她作为班上唯一的华裔、少数的移民子女,会缺乏归属感。目前看来,她挺自在。她上学的时候跟同学讨论《哈利·波特》,英文阅读水平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放学后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己上网找中文视频看。

她的“斜杠身份”切换自如。

(摘自《读者·原创版》2019年3期)

猜你喜欢

保温桶华人老婆
林嫂的冷饮批发店
老婆饼
何为“华人”?
降低焊条电弧焊焊接缺陷产生的新型焊条保温桶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别把老婆丢掉
基于ANSYS的保温桶结构优化分析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小小保温桶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