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别干部“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

2019-07-12梁建强周畅

领导文萃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失语董明珠真话

梁建强 周畅

有意见选择保留,有不满私下“吐槽”,有怨气藏在心里……笔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在职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谨守“为官不言”原则,由此产生的干部“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值得引起重视。

真话、实话、心里话,因何都成“稀缺品”

“这个话题我们就不谈了吧,不好说,说不好。”新春时节,笔者在基层和一名副镇长交流时,言及上级政府部门的部分政策,这名干部选择了回避。这样的现象并非孤例。在中部某地,一名镇党委书记谈起基层迎接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时欲言又止。

“我们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也没考虑那么多。”当笔者承诺会以不具名的形式反映后,这位干部还是说出了自己了解的迎检乱象。只是,介绍完毕他不忘再次强调:“一定不能写是我讲的啊。”讲出“真心话”的干部,会收获什么呢?中部某地一名县级干部收获了一纸检讨。只因他在宣传当地旅游时讲了一句:我们这太穷了,广告费出不起,要学格力的董明珠,不请明星,自己做代言人。随后不久,他就被上级领导找去谈话,领导严词厉色:你说你向董明珠学习,董明珠是谁?她是老板,你是老板吗?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些离职的干部,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时会直接很多。中部一名离职县领导,就以敢言著称。不少谈及干部腐败问题、扶贫猫腻问题的犀利言辞都在網络上广为传播。部分已经退休的干部,同样敢于说真话、触碰真问题。“有的‘一把手只有两怕:除了怕在任的上级,就怕退休的前任。”

假、大、涩,劣币驱逐良币

干部讲不了真心话,“该”讲什么话呢?笔者发现,一些干部逐渐习惯了用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格式化的“套话”、场面上的“应酬话”等表态式话语来替代。有学者总结了这类话语的三种典型表现:

一是“假”,诸如“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亲自指挥、反响强烈、效果明显、成绩巨大”之类的“关键词”,可谓是起草发言稿或工作总结的万能元件,几个这样的词一镶,一篇四平八稳的会议八股就完成拼装。

二是“大”,三五分钟就能说明白的问题,要分三五点展开,点下有小点,结果半个小时讲不完。

三是“涩”,借着上面有了新精神,下面出了新问题,炮制一些堂而皇之的新名词,翻出一些自己未必懂的生僻术语,让听众带着一头雾水鼓掌。

为什么真话实话得藏在肚子里,假大涩话语成了场面上的“硬通货”?

深圳市委党校教授宋腊梅认为,讲真话不仅需要个人的勇气,更需要有一个能够讲真话的氛围。“本来,官员讲真话自是必然,毋须提倡,可是,有一些领导就是喜欢听拍马屁的好话、漂亮的大话,不愿听不同意见的真话。”

消除“语言形式主义”,真话与实话的闸门该怎么打开? 

“让更多人讲真话,必须先要有能保证讲真话的制度安排和民主手段才行。”宋腊梅说。关键是要做到让干部不会因为讲了真话而被“穿小鞋”和“坐冷板凳”,更不会被打击报复。另外,还要做到“真话管用”,换句话说,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讲真话没有什么成本与代价,从而不必顾虑这顾虑那时,讲真话才会成为可能。受访专家指出,当前,消除领导干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已经引起高度关注,是到了正视消除语言中的形式主义的时候了。一方面,给了解情况、敢于直言的基层干部以发声的渠道和空间,辅以必要的保护机制;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带头改变作风,开会不讲大话套话,不念空头讲稿,鼓励立足调研、根据实际的“即席发言”,由此以上率下,带动风气扭转。同时,把领导干部发言落实情况列为考评重点环节之一,在问责中也予以体现。

(摘自《改革内参》)

猜你喜欢

失语董明珠真话
执掌3000亿帝国的董明珠戴着口罩依然是“最佳辩手”
Comparative Efficacies of Next-Generation Insecticides Against Yellow Stem Borer and Their Effects on Natural Enemies in Rice Ecosystem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真话都可以写吗
“铁娘子”董明珠:最好的爱是给儿子发展的空间
强权下的失语者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沉默的先知
热刀董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