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航高空美食的诞生

2019-07-12撰文张玮玲

厦门航空 2019年7期
关键词:餐食机上舌尖

撰文_张玮玲

提起厦航,机上餐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包小小的黄椒酱,一份精致的水果盘,一道精心烹饪的舌尖美味,狭小客舱里,当乘务员笑脸盈盈奉上一份份荤素搭配的餐食时,一场舌尖上的佳肴美酿之约就此开启。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航空餐食在生产、储存、运输上存在很多要求和禁忌。冷链工艺、几经辗转、机上二次加工,航空餐的口味难免受到影响,而旅客在高空味蕾敏感度下降,就餐环境的局促和困倦,难免会带来用餐体验的进一步降低。如何让旅客食不厌倦,厦航空厨花费了不少心思。今天,我们深入后厨,细解一份航空餐的诞生,品读云滋味背后的故事。

开启门禁,换上统一消毒清洗的白大褂,将头发裹进一次性发套,戴上口罩,整个头部基本只露出了眼睛,穿上鞋套,一番“全副武装”后,我们正式向航空餐食生产链出发。

首先是食品的验收环节。早上七点,餐食原材料送货卡车已经在配餐部验货大厅前排起长龙。质检、生产、采购三方工作人员齐聚,仔细检查食材的品质。除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外观也要求大小基本一致,这样不仅能保证餐食美观,也方便控制每份餐的数量。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各类原材料分类别在水果加工间、蔬菜加工间、海鲜加工间及肉类加工间内处理。在海鲜加工间,空厨们仔细地为鱼进行去骨的处理。飞机上常有颠簸,所有带细碎骨刺的食材都不适合使用。果蔬加工间里,工人开始对果蔬进行清洗消毒,很快,一筐筐干净剔透的果蔬经处理装框入盘,送入对应冷库冷藏,等待下一道工序。

冷荤车间的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8 度以下,水果的切配还有冷盘的配备在这里进行。对于水果,厦航向来讲究,除了精心设计切配的大小形状,不同种类水果的处理方式也“量体裁衣”,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原生口感。莲雾用5%的糖水浸泡既抗氧化口感也更清甜;苹果用柠檬水浸泡,增加清香;菠萝用盐水浸泡去除酶的活性……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窍门在这儿摇身一变,成了让水果更新鲜可口的小秘诀。

厦航还被旅客亲切称为“米饭航空”,这源于配餐工人对大米的“较真”。每一批大米进入配餐后,都需经过三重“体检”:首先检测大米含水量,确定最佳存储条件,而后进行吃水性检测,“量身定制”米饭蒸制的水米配比,最后一道“关卡”是严格的挑米环节。按照国家标准,大米里的异物控制在3%内就算合格,但厦航却要求米饭内100%无异物。挑米工两人一组挑拣米饭中的异物,挑完一遍再交换检查,平均每天需要8 名工人集中挑米2 小时。挑洗淘,入炉蒸制,50 分钟后,热气氤氲中,一盆盆香喷喷的米饭新鲜出炉。

推开一扇门,来到热厨车间。中式餐食、西式餐食、素食餐工作台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只见空厨抄起一口大铁锅,行云流水间,一份色香味俱佳的热菜盛出。高空缺氧,食物易干,空厨们就选用如冬瓜在内的水分充足的原材料进行搭配烹饪,再次加热时,食材的水分可以滋润餐食,口感也会更加鲜美。

配餐工们正在挑拣米粒中的杂质

空厨在钻研两舱的新菜品

为保证食品安全,所有物品都要经过仔细查验

配餐工正在摆盘

原材料选定、清洗、切配、烹饪、速冷、包装、配送、机上加热……几经周转,一份餐食终于得以呈现在旅客面前。伴随着飞机进入平飞,工作间传来不同器皿碰撞的合奏,烤制加热后,各种食物混杂的香味穿过门帘飘入客舱。新鲜食材、星级美食、优雅侍酒……品味好、品相佳、品质高、安全可靠的航空餐食成为了厦航的引客利器。

千人千面,想要做出让每一位旅客都满意的餐食,的确是很大的挑战。为了让机上餐食更契合旅客用餐需求,厦航在两舱推出“四十道选餐服务”,在经济舱推出“我的餐谱我做主”票选活动;为了避免频繁出差的旅客吃到相同的餐食,厦航每个季度推出三套餐食,每15 天一个周期进行轮换,丰富旅客选择。元宵节的汤圆、情人节的巧克力、中秋节的月饼……每逢节假日,在厦航飞机上总能得到不一样的舌尖惊喜。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小小的心意满满的温情,通过一口一勺,在旅客的唇齿间留香,绘就了一场场舌尖上的美妙邂逅。

猜你喜欢

餐食机上舌尖
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航空餐食销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世界银行:可持续的学校餐食计划要避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