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梁溪区街头游园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2019-07-12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游园景观公园

(江南大学 214122)

一、研究背景

1.梁溪区作为中心城区,其改建任务迫在眉睫

经国务院批复的无锡市部分行政区域调整方案,将原崇安、南长、北塘三区合一,2016年2月22日正式成立无锡市梁溪区。作为无锡市中心区域,人口密集,商业发达,需求丰富,因需加大对区域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城市环境的优化,为保证更高水平的整合发展资源和强有力的竞争优势。除了区域规划更新外,还要紧抓绿化改建项目,促使绿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街头游园作为城市公共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改造街头游园是区域优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利于改善梁溪区景观环境,同时有利于区域规划设计更便捷化和合理化。

2.新旧城区建设差异化,导致各游园环境参差不齐

经三区合并后,梁溪区共辖16个街道,管理154个社区,其中涵盖一些古街、工商遗址、古巷等历史小城区,还有一些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城中村。新建城区与历史老城相比,前者在空间规划上更具科学性,而老城区的空间发展具有局限性,并且人口基数大,内部环境脏乱差,需求层次差异化大。致使两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各游园建设情况相差较大,并且老城区的现状问题需要一系列的优化方案得以解决。

二、街头游园的定义与分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街头游园的概念尚无明确的界定,多数期刊论文主要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作出游园概念的简要阐述:将其定义为一种城市独立的公共绿地,又称之为游憩小绿地、临街小广场、小公园等绿地名称。通常面积约为5ha左右,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0.75km,10min即可到达。街头游园的分布形态较为灵活,不拘场地形式,设计手法多样,设施简单,多以植物种植为主,可供居民短时休息、散步之用,属于一种小尺度的公共活动空间。

街头游园是基于城市绿地系统而成长的一种绿地公共空间,它的分布规律及游园类型往往需要视城市空间结构和绿地面积而定,空间变化的形式较多,游园的分类方式也呈多样化。从街头游园位置与周围场地关系出发,分为临街道型、临广场型、临水域型、临社区型四大类。

三、无锡(梁溪区)街头游园的现状问题

现今梁溪区的街头游园建成数量共128个,其中被评为市级综合公园4个,区级综合公园2个,专类公园5个,生态公园1个,,2014年预计规划新建2个市级综合公园(下甸桥公园、北尖公园),1个区级公园(洛社公园),1个专类公园(大路窑遗址公园),2个生态公园(兴塘河湿地公园牌、楼生态公园)。由于分布数量较为分散,管理机制较为落后,导致游园的建设情况参差不齐,多数游园处于废旧状态,部分处于中心城市的游园建设较为完善。梁溪区街头游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绿植景观缺乏艺术感

街头游园中主要种植有棕榈、红叶李、香樟、合欢、百日红、桂花、垂柳、沙金柏等较为常见植物,植物种类不够丰富,植物配置模式较为单一,彩色植物配置较少,致使游园景观色彩不够丰富。并且存在植物养护管理不当,严重影响游园景观艺术效果。

2.游园设施缺乏特色与管理

街头游园的常见灯具设施以园灯和地灯为主,灯具造型较为简单,装饰性灯具应用范围极其少。同时卫生设施中的过品相在造型设计方面也大同小异,大多都是采购市场基础款,缺乏游园地域特色。

部分游园中的休憩设施已被破坏,裸露的椅子钢架结构,在游人玩耍的过程,具有危险性,并且将无法满足多个游人的休憩需求。还有的游园中的休憩亭子存在一定隐患性,虽然给出了警示性的标语,但一直未给出及时修整的措施,并且设施的危险系数逐渐在上升。这反映了游园设施管理工作存在上下脱节现象,不能及时为游园设施展开补救措施。

3.游园群体面临老龄化趋势

在多数游园空间走访过程中,各游园的老年群体所占比例高,并且未来出现递增趋势。而当前游园空间设计在顺应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存在不足,游园设施多半以基础性的服务作为保障,缺乏对安全性、无障碍性的研究;并且游园的活动内容较为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长时间的逗留需求。

四、街头游园景观优化设计原则

1.保护现状原则

基于对现状资源进行合理分析,保护可留存的景观资源,挖掘日常游园的生活情怀,是街头游园优化设计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也是制定优化设计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灵感素材。在众多街头游园内都保留着一定的历史遗迹和片区记忆,这种历史文化信息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应以保护原则展开对场地的历史文脉进行合理性的开发利用。保护现状有利于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促进了游园原有特色的文化肌理得以传承与发扬。

2.以人为本原则

街头游园是城市人们户外活动的公共场所之一。一个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为大多数使用者所肯定,因而需关注游园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各式各样的游园活动,塑造人性化的空间是街头游园优化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无锡梁溪区的大街小巷正面临着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它为城市街头游园空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街头游园的优化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不同群体在游园空间中的行为习惯、使用情况,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并依据街头游园的环境条件、绿地结构、功能需求的程度,确定街头游园游园优化方案的再次定位和规划,设置更多人性化的公共游憩设施项目,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景观效果,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游人的需求。

3.地域文化原则

地域性原则指的是在充分考虑街头游园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街头游园现有的空间形态结构、景观植物、设施小品等构成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城市整体的地域性特征,使得街头游园在改造后景观上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主题性。

每个城市的历史都是不可复制的,因而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无锡梁溪区作为江南水乡之城,拥有独特的水居民楼建筑艺术、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造诣、商贾往来的工商文化印记等,这些都是无锡城市进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当今人们予以责任去传承的文化经典。在街头游园的优化设计中,采取保护与更新的设计理念,提取不同的地域文化元素,将传统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园林设计手法结合在一起,使游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激起人们的地域情怀。并可以适当的指定不同的主题,力求形成多元文化的景观载体。

4.改善生态原则

街头游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态作用。 保护游园的绿化生态性和物种多样性是优化设计的重点,也是提高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前提。因而,优化过程中要顺应自然,尽可能的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及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降低游园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并且需熟悉游园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尊重场地中的不同生物需求,维系好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同时保护好游园绿地的水系循环,减少能源消耗等,帮助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5.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指的是让城市居民能够直接地参与整个优化设计过程,包括了前期信息调研、优化方案设计、及实地改造实践中。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可以切实的获取使用者对其功能的需求,并给出综合性的优化设计方案,以此提高了使用者的游园体验感,避免了设计中经验主义带来照搬式的建设方案。同时,公众参与可以充分的体现公众的民主权利,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杜绝以经济利益为标准的改造建设。并可以不断完善城市街头游园的功能。

五、小结

街头游园的优化设计是一个持续、连续的过程,应以城市有机更新、场所文脉、场地使用后评价等理论作为指导,明确优化设计的目标和方向,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历史内涵,体现时代特征。无锡梁溪区街头游园的分布数量较多,因而更需要对当前城市自然环境、区域空间结构、街道人文特点进行熟悉与总结,促进每个区域的游园优化建设方式更加高效合理;同时需及时针对不同游园场地进行更新优化设计理念,以求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猜你喜欢

游园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游园——畅妈手作
游园昆梦
在公园里玩
《景观平面图》
一见如故
小动物游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