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灵与充实
——谈杨天问的工笔花鸟画

2019-07-12杨灵敏河北大学艺术学院07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天问工笔物象

杨灵敏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071000)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特的艺术,它取材于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自然景物如花草、树木、禽鸟等,所刻画的自然形象是逼真生动,富有动感的。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五代时期,我国花鸟画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宋徽宗的提倡与参与,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其后擅长花鸟画的名家辈出,承前启后,世代相传。

杨天问是我国当代较为知名的工笔花鸟画家之一,其作品多次参加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并获奖,也多次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国内知名美术馆收藏。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传统宋花鸟画的影响,在积极吸收当代优秀画家的同时又具有时代气息。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典雅含蓄的审美气息,即一种怀旧、苍茫、朦胧、古色古香的味道,又隐含着现代绘画的形式抽象美。他的作品在强调深幽意境的基础上追求细节的真实,技法上也积极借鉴传统西画的厚重、层次与圆润之美,使其作品达到空灵与充实并立的艺术境界,从而具有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

画好工笔花鸟画,向优秀的前人画家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杨天问自然深谙此理,由此,不可不提的便是对宋代花鸟的研究,深入体悟宋人的笔墨精髓和审美情怀,揣摩各派技巧,广泛从中吸取营养,为他所用。杨天问通过早年对宋花鸟作品的多次临摹,追寻古人遗迹,不断体悟和揣摩古人所总结的宝贵技巧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除此之外,他还熟读中国传统美术史、绘画理论及相关古典美学经典,特别是对古今宋代花鸟画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以此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从而达到从源头上对宋花鸟繁荣昌盛原因的理解。画好工笔花鸟画既要有对传统的把握,又要有对自然以及对当代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画家一旦失去了生活,就失去了灵性,一旦失去了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就会使作品变得轻浮和浅薄,便失去了真艺术的方向。杨天问自然深知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重要性。长时期的外出写生,使他明白了“读万卷书,更应行万里路”的真谛。他走遍全国各地去开阔视野,汲取艺术营养。自然界的万千变化,无限生动,给他的艺术注入了活力,使他的作品更富于灵气。

大自然丰富而杂乱,如何用绘画语言处理出来,是画家整体修养的体现,杨天问首先在生活中观察写生,在写生中观察物象的形态结构及组织关系,如:花的生长规律,鸟的透视及形体的变化等等。然后是对写生素材进行加工,在加工中特别注重画面的质感,层次、体积、厚重感、以及画面的整体关系。他说画禽鸟一定要了解羽毛的组织结构,先强调出羽毛的斑纹,然后罩一层淡墨使其隐下去,给人一种若有若现的感觉,这样增加了画面的层次,也使整体的体积统一起来。勾羽毛的边缘不能生硬,要注重物象与背景的统一。在杨天问的绘画作品里,花不是单独的物象的造型,而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注重色调的统一。晕染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背景层次含蓄微妙,而不是千篇一律,同时还要重视画面的整体气氛。他所画的花鸟形态精微传神,与静穆的环境相映成趣。杨天问的工笔花鸟画尽展一花一世界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工笔花鸟画在精神内涵上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体现,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她不仅是“应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写实性,在能动的观察与写生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追求传神写照,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杨天问的工笔花鸟画有着强烈的主观情绪和意趣,他在剪裁自然素材时,有着缜密的选择,笔斟墨酌而又摈弃一切雕琢痕迹,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他善于利用画面的空白,给人一种空灵感和诗意美。

工笔画花鸟画是一个时间性很强的的艺术,整幅作品需要缓慢的吃进去,其过程是繁琐与枯燥的,作品的完成需要艺术家的细致与耐心,而杨天问是一个不计时间成本的画家,他对艺术有着执着的信念,每天十多个小时泡在画室中,不厌其烦的是细心的勾勒与渲染以及精致考究的用笔与用色,有时一片花瓣,一缕羽毛的刻画就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他总是心平气和、不动声色地坚持着。

宗白华先生曾说,“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该特重技术。”回顾历史,对于传统绘画,自古流传的艺术经典,技艺表达莫不精能极至,是经典作品不可缺的属性,杨天问作画精益求精,从不潦草马虎,敷衍了事。他作画不求数量之多但作画却力求精到,无论选材、写生、构图、物象、敷色、勾勒种种都有其独特的深入尽美的表现,令他的画无论远观近取可以反复观赏推敲而不厌倦。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杨天问不浮躁不造作,他的作品沉着而朴实,透露出他与世无争的性格,花之美总是被一些人表现的俗艳染尘,但杨天问笔下的花草超越时空,像从一个无人之境走来,格调清雅、纯正,给人一种超凡脱俗,忘却尘世之感。怪不得人们都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净化、澄清人的灵魂。

杨天问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情有独钟。正是这份“真爱”,使他义无反顾选择了中国工笔花鸟画这条艰辛之路。我相信在学画这条艰苦的过程中,他也体会到别人没有体会到的快乐,一幅幅精品的诞生,是对他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李可染老师讲过:“不依靠什么天才,是困而知之,是苦学。”艺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求有责任,也要有使命。搞艺术一定要有殉道精神。杨天问是一位勤奋、善于思考的画家,他以“学、厚、格、古”的治艺之道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品质使他对绘画经常有一些恰当而又独到的见解。一个用真爱描绘心中蓝图的画家,他笔下的一枝一叶定是他真情的自然流露,是他内心状态的直接表达。人们常讨论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杨天问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人生即艺术,艺术即人生。笔者佩服他对绘画的执着,敬佩他对艺术的痴迷。

猜你喜欢

天问工笔物象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天问一号”的绝招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读屈原〈天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