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以秦皇岛北戴河项目为例

2019-07-12延边大学133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北戴河海滨共生

(延边大学 133000)

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体的公园。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性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场地条件与优势。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一、概况与分析

北戴河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的西部,作为秦皇岛海滨的海港城市,北戴河海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产业以及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被誉为“生态水乡、文化名城”。

秦皇岛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拥有历史文化名城、滨海、生态等良好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北戴河,环境优美,兼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浓郁。

湿地公园现有现状以植被种植为主,植被种类过于单一,绿化未打理显得杂乱无序,缺少统一的规划与主题设计;湿地景观效果表现的不明显,鸟类栖息环境单一;同时在靠岸周围处理比较生硬,单调。

湿地公园内缺少节点细节设计,极少场地供人休息驻足,使得公园的功能性发挥不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且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缺少与人的共鸣和与海滨文化的衔接。

二、设计理念

设计灵感源于海水潮涨潮汐以及在沙滩上留下的印迹,结合丰富的植物种类以及花园城市的优势条件,通过融合海滨文化元素,以植物造景,形成海中湿地,海滨文化与生态景观和谐共生的湿地景观。

通过对湿地景观合理规划,修复湿地生态功能,贯彻海绵城市的生态原则,在不破坏原有湿地景观的前提下,融入自然植物景观以及海滨海洋文化,传播湿地文化,还人类、鸟类以及植物一个和谐自然的湿地景观,展示湿地景观的独特魅力和海滨文化内涵。

以“展现海滨文化,追求自然生态”为主题,追求湿地与海滨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湿地公园,突出展示人与自然、生态与湿地之间的和谐共生,展示海滨湿地公园的独特魅力。

1.充分挖掘自然景观,结合生态理念,在建设和布局上,以保护生态湿地为准绳,在不破坏生态景观的前提下将自然、生态、休闲有机融合起来。

2.融入海滨文化元素,以生态设计的手法加以表现;将自然生态理念导入景观环境设计中。

三、景观分区设计

根据北戴河湿地地形条件,将整个区域根据景观结构划分为“三湾五道带一心”的空间脉络结构,形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各式景观区域。

1.“一心”

主体建筑为文化交流馆,外观造型上选用自然形态设计,贯入生态仿生元素,结合潮水在沙滩上留下的印迹为建筑造型,赋予建筑造型“海洋”特质,将生态绿色植物元素注入建筑,远远望去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呼应与海滨文化共生的主题,强调湿地与海滨文化元素的交融与冲击。

材料上采用生态环保的新型钢结构、铜皮、清水混凝土以及节能玻璃幕墙等材料,以天然质感和现代技术呼应周边生态环境,与湿地环境完美结合。

2.“三湾”

根据湿地公园结构条件,结合湿地景观、自然生态和海滨文化,将整体公园区域分别进行营造,进而形成三大景观空间:潮之湾--生态游赏、城之湾—地域风情、景之湾—休闲交流。将三湾根据区域条件划分为以下几个景区,

(1)湿地花海区

秦皇岛素有“北方后花园”的,美誉,为了展示四季皆有美景,和秦皇岛丰富繁多的花卉,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将该区域设计为湿地花海区,以海浪的造型为花海的依托形象,点缀缤纷炫彩的花卉,使游人在驻足欣赏的同时仿佛进入花的海洋。

(2)观景慢行道

景观设计中有桥可造,可谓锦上添花,结合土人景观设计案例-秦皇岛汤河公园景观规划中红飘带的设计想法,根据公园湿地地形建立以海浪为原型的连续、统一、弯曲的木栈道,穿梭驾驭于各个景区,以此来沟通和衔接各个景观节点,也使得人们可以行走的同时感受湿地景观的魅力,步移景异,怡然自得。

(3)休憩交流平台

设立多样的休憩平台,在形状上采用自由曲线和几何图形,打破绿地空间的过于规整,设置供人休息的植物座椅、观赏的景观小品、儿童嬉戏的娱乐设施等。为游人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供人们交流、休憩、游玩等。

(4)湿地展示游赏区

为了宣传湿地特色生态景观资源,展现湿地独有魅力,在该区域设立景墙,湿地介绍展廊,注重生态体验、人文传承与科普宣教,充分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

(5)高台观鸟区

北戴河鸟类种类繁多,被誉为“观鸟的麦咖”设立高台观鸟处,使游人可以通过高台观赏鸟类的活动,也可以从高处一览湿地其他景观,感受湿地特色。

(6)观景渔廊

高度仿生的廊架耸立于水边,以渔船和锦鲤鱼背的形状为灵感来设计造型,在廊架两侧种植优美的植物花卉,使人行走在其中,感受自然的美景。渔帆形的廊架采用钢构木隔栅,为观光游客提供散步休闲场所。

(7)生态湿地恢复区

将被破坏的湿地植被区进行规划划分,贯彻海绵城市生态理念,实施生态保育,尽可能利用现有湿地地形适当进行调整,以便形成景观多样的湿地景观效果。

3.“五道”

整个规划区是以一条由主体建筑区引入各景区所在的道路为主要景观轴线,四条次要轴线分布于各个湿地景观节点之中,形成了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的景观组合。使游客能够自如的穿梭于各个景点之中,整个景观线路系统成为具有导向功能和空间连续的路网设计,根据其景区特点,分别为空中风情道、城市轴廊道、康体休闲道、生态共生道和滨水游憩道。

(1)空中风情道

根据地形的丰富变化,设置复合多样的交通体系,形成多层立体的空中廊道网格,满足功能的同时自身也是独特的风景。

(2)城市轴廊道

延续和之湾的城市轴线,结合景区景观特色,贯穿于整个湿地公园,构成了由城市入景区的景道。

(3)康体休闲道

结合自然生态的理念,融合绿道理念,结合康体用地形成空间序列,提供游人休憩交流的平台,加强与湿地景观的互动。

(4)生态共生道

本着生态节能的原则,采用可回收利用的低碳环保材料,在设计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滨水游憩道

环绕海岸布置的生态栈道,将绿地与海水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驳岸等元素配合,成为独特的滨水游憩廊道。

四、规划设计

1.植被规划设计

在保留和修复原有湿地植物的同时,以生态保育为原则,以乡土植物为主,突出季节相变化,加强各景区景观效果,创造出多样性的湿地植被景观带,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湿地植被。

2.空间竖向设计

在不破坏原有生态湿地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运用地形的起伏和植物的竖向层次形成视觉通廊。同时根据高点的位置,设置观景平台点,以方便人们对于整体公园的欣赏以及游览。

3.水系设计

整个水系规划是运用现代生态设计的理念,在生态保育的基础条件上,通过水系的开发挖掘,形成具有优美的观赏效果、丰富的休闲功能和良好的生态效应的景观水系。

4.生态驳岸设计

驳岸设计结合水利,营造生态驳岸,以求水体与绿地景观形成自然过渡;驳岸作为水与路的边界,兼具保护水体道路绿化的多重生态功能,演绎和谐的生态绿色空间。

五、结论

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逐步修复北戴河湿地景观地区的生态系统,营造一个湿地公园与海滨文化和谐发展,具有秦皇岛北戴河特色优美景观,并发挥其涵养水源、蓄洪排涝等综合生态效益的作用,成为北戴河湿地公园的绿肺之一。

在建设和布局上,以保护生态湿地为准绳,突出湿地景点和海滨文化特点,以植物造景为主强调水生植物特点,将自然生态休闲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以海滨文化为主的生态湿地公园,将湿地景观的意境,以生态的手法加以表现;将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海滨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中;将湿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表现在景点中,打造全新的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湿地景观公园。

猜你喜欢

北戴河海滨共生
夏日海滨
海滨的夏天
避暑胜地 北戴河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随手拍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北戴河的夏天
赵学敏书法作品《浪淘沙?北戴河》
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