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我国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创新发展策略
——基于调查问卷《Taste武汉受众调查》的统计结果

2019-07-11熊燕妮

传播与版权 2019年5期
关键词:类节目美食武汉

熊燕妮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一、背景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美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10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引起一场美食风潮,不仅激发了全民对品鉴美食的热情,也带动了各类美食节目的走红。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分享美食、传播美食文化。Taste武汉作为我国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的代表,一直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Taste武汉于2016年创立,节目主要是由三位本地人在武汉的大街小巷试吃美食,并对美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Taste武汉在微信、微博、弹幕网站等多平台展开投放,在微信订阅号上,其每周固定发表两期,单篇点击率超2万。文章由视频+文字+图片组成,视频时长为8~13分钟,配以文字和图片加以介绍,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单个视频最高点击率超18万,总播放量591.1万,粉丝超9万。节目主要是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微博上粉丝超6万,主要是组织受众线下打卡和分享美食进行互动等。

二、我国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的特点

(一)美食节目深受女性用户追捧

表1 Taste武汉美食节目观众性别统计

以Taste武汉为例,笔者发现我国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受众以女性居多,在收集到的345份问卷中,有277名女性,68名男性,说明此类节目比较受女性用户的追捧。与此同时,笔者在分析男女对美食需求是否存在不同时发现,Taste武汉受众的性别与需求满意程度上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所以可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对“Taste武汉”需求满意程度上是相同的,说明我国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均可满足大家对美食的需求。

(二)年轻受众多,以高学历受众为主

表2 Taste武汉美食节目观众年龄统计

Taste武汉受众中18~25岁占比最大,为74.49%,共计257名;其次是26~30岁,占18.84%,共计65名;最后是31~40岁,占4.64%,共计16名。Taste武汉受众主要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群体中,说明Taste武汉节目比较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因为Taste武汉的节目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美食需求,对于40岁以上的群体来说,他们对武汉美食有自己的见解,并不会因为节目改变自己对美食的看法,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选择美食。Taste武汉受众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占65.22%;其次是大专学历,占21.16%;再次是硕士及以上,占11.59%,这说明Taste武汉受众接受过高等教育,属于高学历层次。该学历层次的受众对生活有品质的追求,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对节目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三)受众多数居住武汉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表3 Taste武汉美食节目观众居住地调查统计

Taste武汉主要传播地是武汉,分享的基本上是武汉的美食,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共有264人现居住在武汉,占总比的76.52%。Taste武汉受众大多数居在武汉,这样更有利于Taste武汉线下传播,在第六题询问关注渠道时,有52人通过线下的渠道关注,这说明Taste武汉可以通过线下打卡的方式和粉丝形成良性互动,增强受众黏性。与此同时,Taste武汉受众主要是学生和上班族,其中上班族占比46.96%,为162人,学生占比45.51%,为157人,因为上班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经常通过线下打卡美食的方式形成良性互动,成为Taste武汉节目的支持者。学生群体空闲时间丰富,生活比较自主,有较多时间来进行娱乐生活。学生群体喜爱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Taste武汉推荐的都是比较有特色的美食餐厅,符合他们对美食的需求。

(四)受众忠诚度高,关注时间长

表4 Taste武汉美食节目观众关注时长调查统计

Taste武汉节目有自己固定的播出时间,基本上是周二和周四晚上8∶30分,每周两期,固定一个月八期,这样有利于形成特色和培养受众的使用习惯。通过调查发现,50.14%的受众坚持每期都看,说明Taste武汉受众忠诚度高,对Taste武汉节目也十分喜爱。2016年7月Taste武汉开始在视频网站和微信订阅号上传原创视频,有20.29%的人是Taste武汉的忠实粉丝,这体现了Taste武汉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真正通过原创的好视频来吸引粉丝的关注。同时,Taste武汉大部分受众只关注了1~2年,也就是说大部分粉丝是在2017年开始关注Taste武汉的,这主要是因为Taste武汉在2017年成立了“武汉胖胖堂忒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现了企业化的发展,有了自己的运营理念和发展目标。所以在2017年发展得比较快,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三、我国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发展的不足

(一)节目制作周期长,难以满足观看需求

Taste武汉在微信订阅号上更新频率基本上是一周两期,一期是吃播视频+文字+图片介绍,一期是商业宣传,主要是以文字+图片为主。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42.03%的人认为Taste武汉存在的最大不足是视频节目每周只有一期,无法满足其观看需求。在与其他的美食节目作比较时笔者发现,日食记的视频更新频率是一周更新两次,办公室小野的视频更新频率是一周更新一次,李子柒的视频更新频率是两周更新一次,说明美食视频类节目制作复杂,耗时长,无法实现每日更新。但此类节目正是通过视频的方式吸引着受众,以动态播放的形式让受众了解美食的魅力,若不以受众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播放频率,必会流失一定的受众,不利于美食节目的长期发展。

(二)商业化运营,广告增多

Taste武汉前期以免费宣传为主,推荐的店铺都是团队自身认为优秀且开业时间在十年以上的店铺。在积累一定量的粉丝后,2017年Taste武汉的节目由一周一期变成了一周两期,而其中一期便是商业推广。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17.39%的受众认为Taste武汉不足是节目的广告增多,许多受众认为Taste武汉所接的商业推广大多数只点评店铺好的方面,对于不好的方面避而不谈,促使受众认为Taste武汉商业气息浓厚,节目质量下降,变成了宣传而宣传的工具。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25岁及以下的受众情感需求层面的满意程度非常突出,主要集中在“非常满意”,其中对“看到美食赏心悦目 想去尝试”的评估达到了55.3%,其次是“主持人幽默搞笑,有很强的带动性”的评估达到了51.5% ,最后是“美食中的故事和人物引发了自己的兴趣”的评估达到了45.0%。而这部分人群是Taste武汉的主力军,若不能满足其对美食的情感需求,可能会将其演变成盈利的工具,必将失去其主力受众。

(三)受众存在局限性,影响节目发展

Taste武汉节目地域性明显,发布的视频中宣传武汉本地美食视频占比达95%。从节目的表现方式上看,主持人都是用武汉话来介绍武∶汉本地的美食。虽然这是Taste武汉的一大特色,但也造成了受众的局限性,因为受众大多数是长期生活在武汉的人,限制了Taste武汉节目在外地的发展,流失了大量受众。

四、我国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发展的路径

(一)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节目质量

Taste武汉节目内容应该以“受众为中心”,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满足受众对美食视频的需求。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其他地域的美食,如抖音“二十吃垮成都”起初是宣传成都的美食,吸引大量的受众关注后,成立“二十吃垮广州”“二十吃垮上海”“二十吃垮长沙”等美食号。Taste武汉也做有关长沙、广州、上海的美食节目,提高节目的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应提高节目质量,除了介绍美食的口感之外,还可以介绍美食的来源,让受众因此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二)多渠道宣传,提高节目知名度

Taste武汉的宣传渠道主要是微博、微信和弹幕网站三种渠道,但在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播渠道不应该局限于这三种,应该与其他的传播形式相结合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在抖音和小红书上面的宣传,抖音引领年轻潮流,可以打造一二线年轻用户生态。抖音的日均播放量和火爆程度在当下市场潜力巨大。在抖音上可以拍摄简短的视频作为节目预告或者拍摄简短且有特色的内容进行宣传,抖音还具有直播的功能,可以适当进行直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建立达人与粉丝对等的交流方式,强化短视频社交链接,使社交更加朋友化。小红书的用户增长完全是依靠平台用户“写笔记”,分享购物心得、产品使用体验等UGC内容推动起来的。在小红书上,可以发布“笔记”,带上“Taste武汉”等相关关键词,内容包括美食的位置、美食的口感和图片展示等。通过更多累积的点赞收藏数来“口碑传播”。

五、结语

近几年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发展迅速,但如何增强受众黏性,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好感度仍然是内容提供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不要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损害公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美食文化,使原创美食团队类节目得到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类节目美食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美食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美食都被玩坏了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