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物探方法在新疆某铜镍矿上的应用

2019-07-11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物探重力岩体

凡 波

(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

铜镍矿床与超基性基性岩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其经济综合利用价值极高。此次研究,将新疆某铜镍矿作为对象,在分析其地质特征基础上,运用综合物探方法开展研究,有效地分辨岩体物性,提取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高重磁异常,圈定了基性-超基性岩体范围,为该区铜镍矿的寻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1-3]。

1 地质概况

研究区处于康古尔-黄山深大断裂带铜镍多金属成矿带上,泥盆系(上古生界)以及石炭系和侏罗系(中生界)与新近系第四系地层是区内的主要地层出露。区内的构造主要为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展布方向主要为近东西向,对区内铜镍矿带镁铁-超镁铁岩空间分布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带内的含矿与不含矿岩体展布方向和康古尔-黄山断裂保持相同的方向,次级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断裂的两侧区域内,发挥着导岩与导矿的作用,容岩与容矿的直接构造为更低序次的褶皱和断层构造。

2 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

康古尔塔格重、磁异常梯度带北侧区域是研究区的分布所在,南北侧区域上由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将其分割开开来,物理场呈现不同的特征。中立高值与正磁异常主要表现在断裂带北侧的区域上,重力低值与负磁异常(平稳、低缓特征)主要出现在南侧区域上。基性与超基性岩和中基性的火山岩在该区具有较大的雌性变化特征,同时含磁铁矿以及火山碎屑岩同样如此,中强磁性是其主要的特点。高磁场区是该区的主要磁场表现。该区的变质岩、火成岩以及沉积岩在岩石密度上表现为逐渐变小的特征,中深变质岩以及中基性岩浆岩具有较高的密度特点。

3 物探实际工作

3.1 研究区工作方法

镜儿泉西侧区域的第四系覆盖区是研究区的分布所在,该区具有30%左右的岩体露头,分布很多花岗闪长岩,同时还发育很多石英脉,超基性岩体在一些区域上零星出露。高磁异常在区内1万地面磁测图与航测图上非常明显,系统研究推断基性超基性隐伏岩体主要存在于中深部位置上,通过综合物探手段的应用,能够将超基性岩体与岩体的边界进行充分的提取出来,经物探正反演手段对岩体空间属性进行分析。

3.2 工作数据一维分析

将重磁测线17条设置于研究区,布网为50×10m,对物理数据(2227个)进行采集。在区内重力数据存在很大变化,表现为各向异性的特点,高值异常区能够很好的分辨出,一个在区域南侧端部具有较大的异常梯度,北侧则呈现较小的异常梯度;另一个异常在区内较大,但范围不大,梯度陡倾出现在两侧异常上,重力特征和其他区域存在很大不同,由南向北磁测数据呈现不断增强的特点,南侧呈现稳定与属性相同的特征。

3.3 工作数据二维分析

寻找和铜镍矿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是此次研究的主要任务,因此,需要将物探属性在超基性岩体上的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对高雌性异常区进行划分,主要分布于北侧的断层带区域上。同时对高重力异常区进行划定,将0.15 mGal为重力剩余异常的阀值,对Ⅰ号、Ⅱ号综合异常进行划定。

Ⅰ号综合异常长宽分别为300m、130m,为39000 m2的相对面积,依照形态特征,在平面投影上异常表现为矩形特点,呈现NE30°岩石走向,并倾斜向南,较为陡立,短册和负梯级带在南侧区域相互重合。依照重力等值线对异常进行异常分析,发现有3个小闭合圈形成于地表,其中最强的为W1异常,达到了0.31 mGal的重力异常极值,为1000 nT的磁异常极值;异常W2相对次之,达到0.23 mGal的重力异常极值,与685 nT的磁异常极值;异常W3最弱,呈现 0.18 mGal的重力异常极值与 720 nT磁异常极值。依照这些异常特征显示同一空间中侵入体形态分布的不同方向特征,使岩浆侵入和构造在断层中的分布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Ⅱ号异常表现比较弱的特点,其主要由相近的闭合圈(E1、E2)共同组成,有约170m2的相对面积,表现为规则的椭圆形特征,展布方向为NE50°,达到0.18 mGal与710 nT的重力异常与磁异常极值,依照这些特点,Ⅰ号异常体W3异常和两个闭合圈较为接近,呈现NE50°的磁异常展布特征,这些现实空间分布上三个闭合圈属性基本相同。详细研究,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重点加强Ⅰ号综合异常W1闭合圈的研究,以及其空间特征和物性特征等。②W2闭合圈为连接行的一个环节,应当加强研究,对隐伏岩体(不同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③W3闭合圈和E1和E2闭合圈(Ⅱ号异常)分布情况与相互关系。④对区内的重磁特征进行充分研究,对其分布情况充分了解,对几个重磁特性和其存在的属性关系进行研究。

3.4 工作数据三维分析

3.4.1 相关数据通过Voxlr 3开展拟合趋势分析,进行三维网格化处理重磁数据Voxler 3处理,以50×50×50标准设置分辨率,通过反距离兼各向异性法进行网格计算,如此能够将最小畸变在有限控制之中,进行重磁数据的分辨。

研究认为断层和高重磁异常具有非常好的套合性,保持和断层相同的展布特点,显示高密度高磁岩体分布于断层之下,依照区内异常特点,认为超基性岩体是引发这些异常的主要因素。

针对Ⅰ号综合异常开展拟合重磁三维等势面图,阈值主要为0.12 mGal的剩余重力异常以及510 nT的DT化极磁异常,在1280—1310 m高程方位对趋势图进行拟合,如下图所示。将草急性岩体综合异常进行了充分体现,闭合现象未出现在西向重磁异常之上,存在较高的异常特点,显示向西侧区域上还存在一定的重磁异常延伸,依照重磁异常趋势特点,有等梯度带存在于重力异常的西侧,目前不存在收敛的特点,显示岩体叠加出现在深部位置,峰值主要出现在磁异常等势面上,系统研究认为高磁异常范围之内即是超基性岩体的分布所在。

图1 3D 重磁等势面图

3.5 对Line110线进行初步反演

对Line110进行重磁反演,定量计算区内的综合异常特征以及区内标本物性特征,在197-208点范围即是超基性岩体的分布所在,达到2.95g/cm3的密度,处于50m的埋深,有110m厚,达到425m的延伸,呈现向南侧陡倾自立的产状。

4 结论

新疆某铜镍矿分布于镜儿泉区域上,镜儿泉西高磁异常带发现于1万地面磁测图上,与区内的地质信息进行研究,将区内有利的成矿带圈出。利用2千比例的高密度重磁测量对区内开展研究,将2个高磁异常区划分出来,分布于区内西北侧区域上的异常,呈现较强的重磁异常特征,分布于北西两个交错的断层位置,推测认为超基性岩是导致该异常的主要因素;分布于南部位置的花岗闪长岩周围的异常,主要由闪长岩所导致的异常。系统研究认为,高重磁异常分布的西北侧区域上,对成矿极为有利,分析该隐伏超基性岩体中此异常特点,在埋深上岩体不够深,具有较大的延伸。之后定量计算L110线,表现为50m的埋深与2.95g/cm的密度和延伸400 m,呈现陡立向南倾斜的特征,进行一维反演,得出结果,对超基性岩体情况基本掌握。

在第四系覆盖区通过综合物探方法的运用,可以将其岩体分布情况以及五行特征充分的查明,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综合物探手段在矿产勘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现在能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大的今天,在各类矿产找矿中应用综合物探方法,成为最有效的手段,更成为地质找矿工作的透视镜。

猜你喜欢

物探重力岩体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坝基岩体利用研究
重力消失计划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重力性喂养方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物探工作在大理石石材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与防治措施研究
地质调查物探技术及其发展的若干研究
重力之谜
岩体结构稳定分析原理和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