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能力需求和就业现状为导向的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2019-07-10王宪宁沈成万吴婷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院校

王宪宁 ,沈成万 ,曹 挺 ,吴婷婷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福建 福安 355017;3.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福建 福清 350313)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指出,截至2020年我国仍有121万的护士缺口,而目前我国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还是以中职和高职学历护士为主,分别占37.5%和47.9%。我国护理专业发展起步晚,护理人才紧缺,中高职院校仍将是长期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2]。随着社会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化,护理专业人员需要不断提升学历以适应社会对护理服务的各种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护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就读高职。本研究旨在了解福建省对中高职护士职业能力的需求,结合中高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期根据护理人才的社会需求与中高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来探索中高衔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法从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宁德等城市按地区、医院等级和性质抽取68家医院进行调研。

1.2 方法

1.2.1 制定调研表 通过大量文献检阅,课题组自行设计《福建省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表》,并结合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两类专家的指导进行反复修订,问卷预调查效果良好。调研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等级、性质、床位数等)和中高职护生主要职业能力情况等。

1.2.2 成立调研小组 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由福建省3所护理职业院校的教师组成调研小组,课题负责人对研究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研目的、流程、调研工具的应用、工作分工等,以保证调研质量。

1.2.3 开展调研 调研基本流程为:调研员首先电话联系所负责医院的护理部,说明目的,取得知情同意,约定时间。调研员在约定时间内到各医院进行调研,发放问卷,解释问卷相关内容。共向福建省各地区68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教学副主任当场发放调查问卷68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为94.1%。

1.2.4 收集近三年护理毕业生就业信息 收集福建省一所高职院校、两所中职学校近3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统计分析2015—2017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等数据。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Epidata 3.1录入,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s)、计数资料描述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中高职护理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福建省64家医院的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64家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40家占62.5%、二级医院24家占37.5%,综合性医院55家占85.9%、专科性医院9家占14.1%。所有医院均为二级及以上医院。

2.2 中高职护理毕业生主要职业能力欠缺情况

调研显示,分别有93.8%的医院认为中职毕业护士和34.4%的医院认为高职毕业护士的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在满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上尚有一定的欠缺,且中职毕业的护士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医疗文件的书写、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均不及高职毕业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福建省64家医院认为中高职护理毕业生主要职业能力欠缺情况[n(%)]

2.3 2015—2017年中高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截至各年年底,按已签订《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协议书》《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协议书》《用人单位接收函》的人数计,两所卫生学校的护理毕业生共3 019人,平均就业率达95.6%,其中有平均31.8%的中职护理毕业生选择继续就读高职,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1。高职院校的2 511名护理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97.7%,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职于省市级医院的占比明显高于中职学校毕业生,见图2。

图1 2015-2017年中职护理毕业生高职就读率

图2 2015—2017年中高职护理毕业生就职基本情况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调查结果显示,93.8%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认为中职毕业护士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与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这直接导致了近三年中职学校护理毕业生就职于二级及以上省市医院的占比仅9.0%,远低于高职院校护理毕业生的79.6%。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就读高职以提升能力。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中职护理毕业生高职就读率从2015年的17.7%逐年增加,至2017年已高达59.1%。因此,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在高职阶段为这些已有一定护理专业基础的中职护理毕业生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尚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与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护理专业教学方法陈旧以及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3]。因而,改革创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突出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使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能更好地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不断优化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的现代中高职衔接护理职业教育体系尤为紧要。

3.2 优化中高职衔接护理人才培养的对策与思考

3.2.1 划分中高职衔接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边界和衔接点 众所周知,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单招形式升入高职的中职生,这两种不同生源的学生在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实践经验上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两种不同生源的护生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培养,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罗菲菲的[3]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缺乏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中职和高职护理教育两个阶段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中职阶段护理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医学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而高职阶段则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二者在层次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次调查显示,中职护理毕业的护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医疗文件的书写、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主要职业能力较高职护理毕业生而言,明显不能满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P<0.05)。因而,中高职院校应科学定位中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中高职护生主要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从对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认知、技能等方面体现出中高职护理人才职业能力的差异性和连续性,明确中高职护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区别及其联系,划分其在各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边界和衔接点,明确其递进关系,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一贯性[4]。

3.2.2 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体的中高衔接课程体系 研究显示[3],有87%的高职护生认为高职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在衔接性较差。高职阶段与中职阶段相比较,知识模块和课程设置上的重复率达90%以上,各课程授课计划的重复内容约80%以上[5],出现了高职不“高”的现象。因此,中高职院校应有效联合,以满足社会需求与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中高职护理人才的不同层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统筹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形成良性衔接,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体,强化人文社科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能力+服务对象”的课程体系,使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体现素质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体现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体现学科专业发展和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同时满足行业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护理人才需求,以及中职护生在高职学习阶段的能力提升和个人需求。

3.3 中高职衔接护理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快社区护理发展、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这些护理服务的拓展领域,拓宽了护理职业教育领域和护理人才的就业渠道,同时也对中高职衔接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方向教育正在兴起,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平台已经构建,也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多样性需求的相互统一[6]。因此,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模,积极探索“普通护理+专业方向”的中高职衔接护理人才培养直通车,不断摸索培养出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护理人才,是中高职衔接护理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院校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