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读书

2019-07-09

前线 2019年5期
关键词:成年人毛泽东心灵

读书是一种阅读行为,是眼睛看、嘴里读、大脑想与心灵悟的统一,是人类独有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培育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事关生命的质量,决定国家的未来。

如饥似渴爱读书。读书需要心情,读书的心情就是对阅读的热爱。人有爱读书和不爱读书两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宋真宗赵恒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为金钱美女而读书的功利动机。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则是为了获取知识,追求真理,激发克敌制胜的灵感,研究治国安邦的方略。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执政时期,书籍都是毛泽东最亲密的伙伴,读书都是毛泽东最大的爱好,他的马背上是书,窑洞里是书,桌子上是书,床上也是书。毛泽东走到哪里,书就读到哪里。读书是一种乐趣。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他心真,他用比别人更浓的兴趣,读了比别人更多的书。

心平气和静下来。读书需要心境,读书的心境就是心态的宁静。成年人扮演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角色,工作很忙,生活很累,心情有时候也很烦。成年人读书,往往是工作之余忙里偷闲,闲暇之时闹中取静。只有静如止水,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装进心灵。如果杂念丛生,心浮气躁,心灵之窗就会堵塞,书就读不进去。为了练就在嘈杂的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青年毛泽东曾经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读书。毛泽东读书不择场地,不讲条件,在大军围困的井冈山上,在枪林弹雨的长征途中,在奔波巡视的专用列车里,不论多忙,只要一拿起书,毛泽东立马入神,如醉如痴。一部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毛泽东读了17遍。读书是一种修养。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他心静,他用比别人更静的心态,读了比别人更精的书。

聚精会神钻进去。读书需要心力,读书的心力就是将精神专注于书本的能力。时间和空间都是稀缺资源。成年人读书,缺少大块时间和不受干扰的空间。只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才有可能把杂事搁在一边,将干扰置之脑后,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全身心与作者对话、与思想交流。如果六根不净,心猿意马,心灵机理就会排斥,书就吸收不了。毛泽东读过私塾,《三字经》《论语》《孟子》《诗经》,背诵如流。毛泽东喜爱韩愈的文章,竟然将《韩昌黎诗文全集》的大部分诗文读得烂熟,背得流利。读书是一种功夫。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他心定,他用比别人更专的精力,读了比别人更好的书。

活学活用跳出来。读书需要心气,读书的心气来自做人的格局。读书读的是境界,读的是经验,读的是智慧,读的是能力,既要读前人留下的有字经典,也要读当今社会的无字天书,最忌讳装潢门面的假读书、一知半解的淺读书和生吞活剥的死读书。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读书的要义是独立思考,学以致用。1920年,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毛泽东,读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以后大彻大悟,牢固确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钥匙。读书是一种创造。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他心灵,他用比别人更活的方法,读了比别人更有用的书。

猜你喜欢

成年人毛泽东心灵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
成年人爆笑日常
1949,毛泽东点将
成年人的辛苦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