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借鉴与融合策略

2019-07-09周莉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

周莉

摘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按照演唱方法和演唱内容可以分为民族、通俗和美声三种唱法,这其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关联最为密切,二者在我国声乐演唱的教学中相互借鉴和融合,使得教学形式得到极大的丰富,使我国声乐教学进入到新的领域,群众也得以聆听到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感受声乐艺术的魅力。本文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点概述,并分析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希望可以对我国声乐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声乐教学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借鉴   融合

纵观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向来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美声唱法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该唱法具有音色优美和唱法多变的特点,深受欧洲人民的欢迎。美声唱法严格划分声部,注重统一音区,并且发声方法专业,对音量的控制要求较高。而民族唱法乃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其以情带声,具有极强的舞台感染力,深刻的表达了群众对民族和祖国的歌颂。

一、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异同点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风格迥异的两种唱法,但内在相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源地也不同,其中美声唱法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具有独特的演唱魅力,受到世界的推崇;而民族唱法源于我国,经过长期演变而成,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产生的背景和文化各异,所以在音乐领域被分为不同的唱法类别。

(一)两种唱法的相同点

无论是民族声乐中的民族唱法,还是西洋声乐中的美声唱法,这两大声乐体系都由语言和曲调组成,从语言的角度讲,我国民族声乐普遍展示出生动的语言,极具艺术感染力。长期以来,民族语言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丰富的民族语言也让民族声乐艺术光彩夺目,成为世界声乐的瑰宝。同样,在西洋声乐中的歌词也是音乐主调,结合节奏与音效,使得美声唱法展现出强烈的舞台表现力,在美声演唱中,歌唱家要保证字正腔圆,发音醇厚有力。民族唱法主要利用上、中、下丹田运气,而美声唱法更加强调胸腹式呼吸,以及结合整体混合式共鸣[1]。

(二)两种唱法的不同点

在民族唱法中汉字是基础,汉字分为四声,需要在发音时利用唇、齿、舌等器官的相互配合,进而使吐字咬字更为清晰;而美声唱法的发音和民族唱法有所不同,其主要以元音的发音为基础,形式相对较为简单,在艺术表现上发音风格更有规律,保持较好的连贯性,民族唱法不仅要展示出声乐部分,还要实现演唱和表演的结合。民族唱法可以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引发观众的共鸣,而美声唱法通常更加注重演唱本身,认为在演唱中的表演会影响到演唱。因此,在美声唱法中演唱者往往只是进行单一地演唱来满足听众。

二、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将美聲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

(一)真假声混合的利用

我国民歌的体裁丰富,其中山歌的演唱形式实现了真假声的混合,对提升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有较好的作用。山歌多见于丘陵、山区或者高原等地区,具有声音缥缈、音域广阔的特点,其旋律起伏较大,并且节奏自由,强烈的表达出个体劳动人民内心的情感,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山歌有《山歌好比春江水》、《风仔吹来味清香》、《娘汝看来君看去》《十八小妹学插田》等,这些山歌在不同歌手的演唱中会呈现出不同特点,演出别样的风格,在演唱形式上不仅润腔多样化,发声习惯还存在差别。在山歌声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合理把握教学方法,学生容易出现演唱中的气息不稳、声音颤抖、僵硬等情况。因此,教师在民族唱法教学中可以融入美声唱法的教学,利用美声的发声方法实现真假声混合,借助胸腹式呼吸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调节共鸣,提升嗓音发声势能,进而实现声区高音、中音和低音的位置统一。其中,兰培尔蒂曾主张演唱者运用胸腹式呼吸让气管维持良好的弹性和状态。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借助真假声混合,提升学生的音量和音色品质[2]。

(二)吐字咬字的利用

在我国的民族唱法中小调是经常被利用的演唱形式,其流行于江南城镇的民间集市,具有感情委婉细腻、结构均衡、节奏规整等特点。知名的小调有《探清水河》、《月儿弯弯照九州》、《十二月观灯》和《剪靛花》等。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挖掘小调的歌唱特点,使学生表现出民族声乐细腻的情感,但是演唱传统的小调时,吐字咬字口形较扁,嘴巴向两边拉开,并且牙关打开较小,以此形成共鸣,这样的吐字方法,会让听众觉得演唱者声音单薄,尤其在高音部演唱中声音会变的又细又尖,容易破音。因此,在小调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融入美声唱法,以此弥补民族唱法的缺陷。美声唱法以五个元音(a、e、i、o、u)作为发音标准,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时,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利用五个元音的发音,进而加强口腔和咽喉的共鸣。比如我国著名演唱家宋祖英、谭晶、祖海等在演唱民歌时都十分注意咬字的口形,多呈现椭圆形,而这种发声方法不仅可以让声音更加圆润,同时还有利于对面部表情的控制[3]。

(三)呼吸上的结合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来重视对呼吸的把控,然而学生在歌唱中经常容易由于呼吸、运气的问题导致声音紧绷,或者在演唱中重视歌词而忽视对声音的把控,还有的学生过于关注喉咙和声带部位的振动,这样呈现出的声音往往较为苍白,没有情感。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美声唱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演唱中调整呼吸,重视腔体的作用,使学生把歌唱声音建立在气息之上,这样吐字模糊的情况就会有所改观。比如流行歌曲《刀马旦》就借鉴了西方传统的花腔艺术,而这类艺术也是构成美声唱法的重要部分。当前高校的声乐教学正在积极学习美声唱法的独到之处,使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学生的演唱功力也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民族唱法在保留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同时,学习美声唱法如何控制呼吸技巧,实现吐字和呼吸的统一,使得学生的声音更加通透丰富,比如在《牧笛》的教学中,就需要确保呼吸充分。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