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进群众心里

2019-07-08何岸

公民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忠县老罗工作队

何岸

依托产业扶贫,使贫困户实现了保底分红;扶智更要扶志,让“懒汉”吃下了脱贫的“定心丸”;帮助申请无息贷款,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忠县人大常委会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赢得了贫困村民的点赞。

“出租两台挖掘机应该能收入10万元左右,在镇上做安全劝导员有6000块,近3亩地的李子能卖1万多元,还有3亩地的包谷、2亩地的黄豆和去年承包的鱼塘……今年应该有近20万的收入!”坐在家里的实木茶几前,忠县白石镇华岭村村民杨庆平和老伴按着计算器,笑嘻嘻地盘算着今年家里的收入。

一年近20万元的收入,加上蓝白相间、外观形似欧式洋房的三楼一底小楼,让人想象不到这是几年前村里贫困户的家。

脱贫致富,杨庆平家只是一个缩影。

据介绍,2014年,忠县人大常委会派驻了3个驻村工作队分别进驻白石镇的3个贫困村,并在去年7月再次配齐配强驻村工作队伍,派人大干部承担3个贫困村驻村任务并兼任第一书记。

产业扶贫使贫困户分红增收

华岭村位于忠县白石镇东北方向。忠县人大常委会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范景峰是华岭村的第一书记,也是县人大机关驻华岭村工作队队长。

“华岭村最低处和最高处的落差达到500米以上,山高路陡,产业发展滞后。”在范景峰看来,因地制宜引进或扶持产业,依托产业进行造血式扶贫,让村民人人有活干实现增收是当务之急。

46岁的殷宗芳家,是村里的2户未脱贫户之一,属因病、因学致贫的典型。“去年丈夫出事后,当时感到天都塌了。不过现在心里有底了。”殷宗芳说,一是自己去村里的花椒基地或红豆杉基地打工,一天能挣60元,一年能挣上万元;二是花椒基地按人头每年200元的保底分红,她一家7口人一年就有1400元。

殷宗芳口中的花椒基地,是几年前村上外出多年的陈玮夫妇回村创办的。当时,村里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下很多妇女在家。“让留守妇女到基地去打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范景峰说,但是花椒种植基地可用的土地不多,形不成规模,就难以吸纳更多的劳力。

通过实地了解发现,基地企业面临着缺资金、缺劳力、缺土地、缺产业链等难题。“要建立起一套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流转土地经营就是带动农户增收的一个好模式。”范景峰说。

但当时很多村民对此不理解,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随后,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人员走访全村各家各户,有的家庭甚至上门多次,每到一家都苦口婆心地解释。

看到驻村工作队的真心实意,村民们慢慢地开始支持这一想法。“后来我也愿意了。”殷宗芳称,当时家里没有一点儿积蓄,连1000元一人的入股本金都拿不出来,后通过村集体垫资才入了股。

2016年,花椒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流转土地经营,吸纳农民就近务工,带动农户实现“租金+薪金+分红”长期增收。目前,花椒基地常年可用工25人,采摘期每天用工达200多人。去年,1060亩花椒基地已投产270亩左右,产值达180万元,其中35万元用于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劳务支出,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难的问题。

通过产业扶贫,目前,华岭村已整村脱贫。

扶智扶志让“懒汉”定心定力

忠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朱斌是驻村第一书记,也是忠县人大常委会派驻巴岭村工作队队长,不抽烟的他身上常常揣着一包烟和一个打火机。

巴岭村与华岭村相邻,情况比较相似。老罗曾是村里有名的“懒汉”,“脏乱差”是曾经去过他家的村民的共同感受。

老罗的妻子在2014年因病去世, 50岁的他从此一蹶不振,长年消沉在家。“只有和老罗交上朋友,才能向他灌输重拾生活希望的信心。”朱斌说,老罗要抽烟,为了帮助他打开话匣敞开心扉,从那时起自己就有了随身放烟的习惯。

“你还是把家里整理一下嘛!家里清洁做干净了,我也好给你介绍新女朋友。”时常一口烟就着一口白开水,在朱斌的半开玩笑和耐心开导中,老罗慢慢地爱搭理人了。但还是没有“动起来”,思想上还没有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三年前一个盛夏的午后,朱斌看见老罗背着一捆谷子在路边缓慢行走,怕老罗中暑的,他赶忙把老罗请进室内坐下,递上一支烟,倒上一杯凉茶,让老罗歇歇再走。早已熟悉的两人又开始了家长里短的闲聊,朱斌也有意识地给他说着周围邻里脱贫致富的故事,不时对他进行着内心的激励。

随后,朱斌又通过和村委会一起协调安排,介绍老罗在农闲时去村里的企业做挖笋采笋的零工,一天能有上百元的收入,平时让他在村里公益岗位上服务,一年就有6000元。有了点积蓄的老罗又买了辆三轮车,跑短途运输给人拉貨,有了稳定的收入。

如今老罗脱贫了,重新组建了家庭。

“全村现有未脱贫贫困户7户15人,贫困发生率0.71%。今年对未脱贫户将实行倒排工期,拟脱贫5户12人,让贫困发生率低于0.2%。”朱斌说。

无息贷款帮到点子上

一元钱难倒英雄汉。华岭村村民杨庆平对此深有感触。

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的杨庆平通过亲朋,找到了出租挖掘机的渠道。“有了想法,有了门路,但是手上没钱。”急得不可开交的杨庆平找到了驻村工作队。

范景峰了解到杨庆平的实际情况后,就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帮助他向银行申请扶贫无息贷款,又帮助他看好性价比高的挖掘机。一个月后,拿到贷款的杨庆平购置了一台国产挖掘机,出租一天能有5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有活干,能挣上5万元左右。随后又添置了一台挖掘机,现在一年就能挣10万元。

无息贷款也帮助了万板村的聂世会一家。

2015年,还是贫困户的聂世会住在土墙房里,家里黑黢黢的,采光极差,靠务农的微薄收入完全不能支撑正在读大学的儿女的开支。

怎样才能精准地帮助他家脱贫?忠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驻万板村第一书记易志通过反复走访,了解聂世会具体情况后,为他制定了脱贫计划:“利用养猪技能,把猪养出效益来!”随后,易志和驻村工作队人员帮助聂世会申请了无息贷款,用于购买猪崽。

“帮到点子上了!”聂世会养猪还真养出了名堂,靠着贷款买的猪崽,目前他的小型养殖场每年能出栏20余头肥猪。

“现在的聂世会还带动村民一起养猪,免费为村民提供种猪授精,无偿帮助大家选猪崽,传授养猪技能,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易志说,自2014年来,万板村建卡贫困户99户398人,目前已脱贫了96户387人。

猜你喜欢

忠县老罗工作队
扶贫工作队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只卖三口锅
老罗只卖三口锅
老罗只卖三口锅
老罗只卖三口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