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流通变革下的供应链企业信息化建设

2019-07-08韩成果赵林度丰伟

计算机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供应链信息化

韩成果 赵林度 丰伟

摘  要: 新流通颠覆了传统的供应链的“链式”运营模式,扁平化、社区化、共享化的特点,给供应链企业信息化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会。文章深入分析了新流通变革下供应链企业的转型定位,推导出新流通对供应链企业信息化的四个挑战和要求,重点阐述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路线图。从信息化战略定位和原则、系统规划、系统框架和实现步骤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中国第一家供应链上市公司怡亚通为案例,从基础系统、升级、新建三个方面落地信息化建设,并通过此研究探索出一套供应链企业信息化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 新流通; 供应链; 信息化;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9)04-103-04

Abstract: The new circulation has subverted the traditional "chain type" operation mode of supply ch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at, community and sharing have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informatization of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ses the transformation orientation of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in the new circulation era, deduces four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of new circulation to supply chain informatization, focuses on the planning and roadmap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studies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principles, system planning, system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informatization. A practical method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presented by the case study of a enterprise. Conclusions and further efforts are presented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Key words: new circulation;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ase study

1 新流通变革环境下供应链企业转型定位

新流通是对整个商品流通行业进行全链条升级,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互联网”[1],新流通有三大核心特色。

⑴ 扁平化,生产厂商(品牌商)、代理商、终端门店以及消费者联结在一起。

⑵ 社区化,即每个社区商店都能够得到生产厂商的支持,都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社区的营销活动和节日促销支持。

⑶ 共享化,即品牌方、代理商、终端门店,不管是网上商店还是小区商店,都是利益共享者,在新流通平台共享成果。

以中国供应链第一家上市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亚通)为例,其是新流程变革下的供应鏈企业代表,传统供应链的“链式”运行模式已经被颠覆,供应链的运营从“串联”改造为“并联”,已经逐步从“链式”的传统供应链体系升级为“网状”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新流通时代的供应链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与服务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它体现了新流通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强调供应链协同整合、创新优化、价值创造、绿色共赢的功能特征[2]。

怡亚通建立了供应链平台,既服务于大型的网上商场(京东、唯品会等),也服务线下大卖场,如华联、沃尔玛,为大客户提供分销执行服务;同时也是中小客户便利店、小超市的供应商,做社区便利店的一站式供货。通过其完整的B2B2C电子商务体系,云商、云店、微店等产品,怡亚通为下游的渠道或者消费者提供商品分销服务,同时协助品牌商、代理商做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获得增值服务的价值,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增强了品牌商、代理商、消费者的合作粘性。

因此,在新流通的供应链企业运作既有传统的分销转型,也涵盖B2B、B2C电子商务,同时还有营销系统以及供应链金融。

2 新流通对供应链企业信息化的挑战和要求

2.1 新流通对供应链企业信息化的挑战

新流通将带来四个转型[3]。

⑴ 管理转型:运营重心下移,省区与平台作为经营主体,管理职能大幅增强,总部则强化风险管控、经营决策能力。

⑵ 服务转型:传统供应链向“+互联网”转型,供应链与营销、互联网协同发展,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⑶ 产品转型:由于利润空间变薄,代理制将向VMI、代销制等转变,履行“物流+供应链金融+营销”的职责,进入供应链生态模式。

⑷ 渠道转型:终端连锁、覆盖区域变广,平台数量将快速增加,产品品类、供应商、客户数量急剧扩大。

业务的转型需求对信息化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单据量十倍、百倍增长,从百万级/月上升到千万级、亿级/月;单据处理、拣货、配送等要求高效率、透明化;互联互通、信息集成和共享;支持”分销+营销+金融+电商“等多种模式;支持快消、家电、日化、医药等多行业;要求实现商品、渠道、用户、数据的充分共享。

2.2 新流通对供应链企业信息化的要求

⑴ 支持总部监控和决策:省区和地市成为经营主体,总部需加强对其经营的过程监控,降低经营风险。

⑵ 支持省区和平台经营:省区和地市通过分销、营销、金融、零售等业务协同,提供综合服务以及渠道复用,打造自身经营能力。

⑶ 支持整合高效的业务: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整合、高效的业务支撑平台,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⑷ 支持线上线下协同:支持渠道下沉和新客户发掘,发挥怡亚通已有的供应链、物流优势,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能力。

3 新流通变革下供应链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路线图

3.1 信息化战略定位和建设原则[4]

面临以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供应链企业必须把信息化定位为打造高效、低成本打造新流通供应链生态圈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有五个方面。

⑴ “五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化的事情标准化,标准化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信息化,信息化后要智能化。

⑵ 保持业务持续性:秉承“业务的持续性+改造、新建和升级”,两方面要做好协同,企业不可能终止业务等信息系统建成,首先要保持业务的持续性,不断完善优化信息系统。

⑶ 集团规范+平台自主+分布式服务化:要统一业务规范和平台自主开发,前台应用要本地化,中台要微服务化。

⑷ “拿来主义”+“自主开发”+开源外包:坚持“外包+自有”的原则,企业把控需求设计和验收规范,从提高开发效率的角度可以部分开发外包,企业必须有骨干开发团队掌握核心的代码和知识产权,多采用成熟的开源平台。

⑸ 开发和实施资源的协同:“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供应链企业信息化技术多数都很成熟,信息化成功的关键点是对业务需求把握精确性以及联合关键用户实施运用推广应用。

3.2 信息化建设规划

新流通变革下的供应链企业信息化目标是建设支撑供应链全业务过程的透明化和一体化综合智能管理平台。系统规划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系统三部分(如图2):前台主要面向上下游客户(品牌商、代理商、门店终端、企业和个人用户等)提供直接服务的窗口,能够将中台的新业务快速便捷地推向客户,主要包括零售POS系统、B2B和B2C电商平台客户端、数据查询等,前台注重用用户体验,在UI/UE设计、APP、微信、PC多种版本协同等方面尤为关键。

图2  新流通变革下供应链企业信息规划

中台是供应链企业运营的“发动机”,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呼叫中心等涉及到供应链运营和快速拓展新业务的支撑系统,为避免重复建设,必须将中台系统拉通整合,实现运营和财务的解耦,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构建统一的业务中心(商品管理中心、价格管理中心、订单管理中心等),确保业务数据的惟一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图3)[5];中台的架构搭建非常关键,功能规划应坚持如下原则:基于服务中心的服务组合,快速完成视图层构建,组织成多样的业务系统;能够通过API方式对接第三方应用系统,使业务范围的延伸不受限;合理划分应用中心,在数据内聚、服务开放的原则下为应用系统提供应用数据服务;既可以是云化的服务方式,也可以独立部署,物理隔离;通过第三方平台,快速补齐基础服务能力,为快速构建大容量、高并发、高可用、安全及云化的应用服务系统打下坚实基础[6]。

3.2 信息系统功能框架和实施步骤

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化伴随着业务的拓展不断地建设完善,根据前文分析的新流通变革对信息化企业的要求,我们以怡亚通为例,梳理其信息系统框架和实施步骤如图4所示。供应链企业信息化从三个方面开展。

⑴ 已有基础系统推广应用,主要包括分销进销存管理(Sales & Distribution)、仓储管理(WMS)、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据2016年10月统计,怡亚通全国350间仓库上线WMS系统的有85家,经过11个月的实施推广,到2017年底总计有315家仓库使用WMS(未上线仓库面积过小,或者搬迁改造等不具备上线条件)。上线仓库的库内作业全部基于系统,统一规范,数据准确。

⑵ 现有系统改造升级,主要包括营销系统、电子钱包、供应链金融系统,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的管理视窗等系统。以供应链金融系统为例,在2018年为解决国家“去杠杆”政策下的资金紧张问题,系统升级对上游品牌商的采购应付反向保理模块以及对下游小型便利店贷款的功能。同时基于微服务的已有基础系统的分布式改造也是重点工作,主要包括替换开源数据库、完善应用监控和消息机制(MQ)、拆分各服务中心(商品、价格等)。

⑶ 新建补充系统,新流通变革下供应链企业和终端门店的紧密度增强,面向消费者服务管理的零售终端系统、售后会员服务系统、呼叫中心等都是供应链企业需要新建的,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运输路径优化(RQS)、自动分拣、商品溯源等系统也根据业务发展的紧迫度,纳入到信息化建设日程表。

4 信息化对供应链企业的价值回报

覆盖供应链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以怡亚通公司为例,价值回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⑴ 信息化系统在仓储、运输等物流运作中推广应用,降低企业物流费率与成本。通过物流系统的应用推出,我们2017年上半年对比2016年同期物流成本节省了5千万,同比下降了0.22%。

⑵ 信息系统助力全国中转站点建设完成,为供应链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物流网络基础。通过信息系统整合,在新的基地把仓储、运输、系统互联互通,通过整合我们在全国形成了6大区域分拨中心(RDC)和300多个分仓,这部分都是互联互通,标准统一作业。

⑶ 面向终端门店和消费者的前台系统以及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增强怡亚通和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的合作黏性。2018年下游门店的订单满足率提升到92%,比2017年上升8%;POS系统客户使用的满意度达到93%,有明显提升。

⑷ 先进的商品供应及物流配套供应链解决方案,打造差异化服务,行程企业独特竞争优势。不同行业和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找到了各个行业的特征,比如家电、酒水的信息化差异不同。与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销售[7]、商品供应模式的建立,为客户提供“要货有货,不要货零库存”的先进商品供应及物流配套方案。

5 结论

信息化建设是供应链企业在新流程变革下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建设方向是开展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智慧物流数据及关键技术集成、智慧物流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研发。重点建立云计算模式下数据与计算平台、供需特征数据库,基于数据分析技术,提供物流供需能力动态预测和智能匹配服务等。通过技术、平台、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的综合应用,实现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和物流全场景智能化,助推中国供应链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魏际刚.迈向物流强国—中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

[2] 丁俊发.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2017)[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7.

[3] 韩成果.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的主题演讲(摘要).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17.

[4] 韩成果.基于业务流程优化的3C分销电子商务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5] 林庆.物流3.0“互联网+”开启智能物流心时代[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6] 俞立平.我国企业供应链架构及信息化模式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4:112-113

[7] 彭劍峰.供应链改变中国[M].中信出版集团,2017.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供应链信息化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