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桥”悲剧敲响警钟

2019-07-08李蕙君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束人格障碍敌意

李蕙君

日前,上海一位17岁少年跟母亲赌气,纵身跳桥身亡。舆论在评论这起事件时呈现出观点鲜明的两方:一方认为孩子心理脆弱批评不得,一方众多年轻人表示父母的语言暴力很可怕。由此不难看出,家长与孩子的心理關注点真的不在一个频率上。

孩子,你知道妈妈多爱你!

这起事件起因是孩子受到了妈妈的批评。现在,大多家庭都对孩子备加呵护,并且听信了很多专家倡导的“多表扬”教育理念,无论家长还是老师,从小对孩子更多的只是鼓励、表扬,于是孩子们习惯了赞扬、肯定,甚至是没有原则的鼓励。孩子们非常容易在一点点批评与挫折下崩溃,做出极端的行为。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在孩子一开始的教育上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过度娇纵。以孩子还小为由,过度强调所谓天性个性,少有管束,当进入青春期发现问题时,想管束却为时已晚。该管的时候没有管,本来在青春期该放的时候反而去收,非常容易和孩子发生激烈的冲突。以任性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孩子,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看,实际上就是对父母或者老师的示威,以自残的方式与父母激烈对抗。

爸妈,别用语言暴力毁灭我!

当然,父母对孩子适度的管教绝不等同于近似于人格贬损的责骂。正如有年轻人评论这起事件时说的:妈妈生了我一次,却用语言杀死了我一万次。

长期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孩子,如果伤害不够严重或者他的复原力天生较好,长大以后会在性格上表现出害羞、腼腆、孤独、容易内疚的倾向,而且低下的自尊感会影响到与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如果语言暴力比较严重,或者孩子的复原力比较弱,长大以后很有可能会发展出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会经常体验到巨大的情绪波动,以及随之而起的强烈身体反应,无法自我调节情绪,常被恐惧、愤怒和焦虑所支配,做出冲动的事情,如大发雷霆、歇斯底里、伤人毁物或者自残。不仅自己事后后悔,也给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由此进一步发展出品行问题。

你会和青春期孩子沟通吗?

青春期孩子,自身存在的叛逆性让他们很容易对父母产生不满。但青春期只要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意也会降低,他们会理解父母,跟父母握手言和。因此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就更要讲究技巧。心理学家主张“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

“不含诱惑的深情”是说妈妈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不会拿爱去要挟你,不会因为孩子做不到或无法完成的事情而不爱孩子,不会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而断绝一切爱的行为。“没有敌意的坚决”,就是说妈妈对孩子的管束和教育的态度应该是坚决和确定的,且不以暴力或者敌意的方式进行。否定孩子的无理要求和错误行为时,态度坚决却又充满爱意,因为爱所以拒绝和批评。批评的出发点仍是深层的爱。

猜你喜欢

管束人格障碍敌意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短暂相逢?
两相流作用下旋转三角形排列管束流弹失稳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从弗兰肯斯坦的个体内心冲突看敌意的消极属性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那些美国议员内心深处的“敌意”
跟踪导练(二)(6)
凝汽器的作用及其钛管泄漏的原因分析
脱离管束的动物致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