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密度与光能利用相关性的研究

2019-07-08师臣谭福忠韩永武徐磊郑巍杨柳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

师臣 谭福忠 韩永武 徐磊 郑巍 杨柳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光能利用影响,以玉米新品系庆1337为研究材料,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五个种植密度,分析其对光能利用的影响。得出结论: 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也呈逐渐升高趋势。苗期至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并在吐丝期达最大值;透光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下降。同一密度下的透光率,随植株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在低密度下吐丝期的透光率高于灌浆期的透光率,在高密度下吐丝期的透光率却低于灌浆期的透光率;平均叶倾角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升高,在同一密度主要生育时期平均叶倾角变化先升高后降低。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光能利用

玉米是世界重要饲料、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玉米主要的生产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玉米总产量20%左右。玉米是C4作物,对光能利用率较高,它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及平均叶倾角是衡量玉米群体光合性状的重要指标,对玉米产量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把如何提高玉米单产作为追求的目标,为此做了许多研究工作,最后得出结论提高光能利用率合理密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实验以玉米新品系庆1337为实验材料,探寻品种的种植密度与光能利用之间的关联,为扩大玉米播种面积提供理论依据,是提高玉米总产的有效途径。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红旗泡试验地进行,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肥力中等pH值为8.32;速效磷(P2O5)含量103.05mg/kg;速效钾(K2O)含量192mg/kg;有机质含量24.7g/kg;碱解氮(N)含量149.7mg/kg。

2.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选育庆1337玉米杂交种。

3.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 5 个密度梯度:即B1:5万株/hm2、B2:7.5万株/hm2、B3:10万株/hm2、B4:12.5万株/hm2、B5:15万株/hm2。小区6行区,行长6m,行距0.65m,区道宽1.5m,3次重复,小区面积23m2,四周设6行保护行。收获小区中间2行进行考种测产。试验于5月7日播种,双粒播,底肥施艳阳天复合肥(N:P:K=28:12:10)452kg/hm2,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75kg/hm2,9月28日收获。

4.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图表均利用Excel2003和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7.05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二、 试验结果与分析

1.种植密度对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由图1可知,庆1337在五个密度下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即在苗期至吐丝期叶面积指数逐渐升高并在吐丝期达最大值;在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随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也呈逐渐升高趋势,其规律大致为15万株/hm2>12.5万株/hm2>10万株/hm2>7.5万株/hm2>5万株/hm2;在生育中后期低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下降平缓,叶面积指数稳定持续时间长一些,而高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稳定持续时间短,至成熟期不同密度间叶面积指数的差距变小。

2.种植密度对玉米群体透光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庆1337透光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下降。在任一密度下的透光率,随植株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在低密度下吐丝期的透光率高于灌浆期的透光率,在高密度下吐丝期的透光率却低于灌浆期的透光率。

3.种植密度对平均叶倾角的影响

由图3可知,庆1337在各个密度下平均叶倾角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升高,其规律为15万株/hm2>12.5万株/hm2>10万株/hm2>7.5万株/hm2>5万株/hm2。在同一密度主要生育时期平均叶倾角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即在拔节期至吐丝期平均叶倾角逐渐增加,在吐丝期至灌浆期平均叶倾角相互交替,在灌浆期到成熟期开始下降。

三、结论与讨论

构成玉米产量的三个重要因素为单位面积穗数、百粒重和单穗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重要程度为:百粒重小于穗粒数小于单位面积穗数。并且单位面积穗数可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实现。并且随密度的增加,平均叶倾角及叶面积指数逐渐升高,有利于光能的利用,益于玉米產量的形成。但是,第一种植密度不能无限制增加,密度过高会导致单株个体争水争肥;第二种植密度的增加,致使透光率下降,田间郁闭,通风透光较差,下部叶片衰老,造成百粒重和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

本实验条件下,庆1337在种植密度10万株/hm2产量最好,叶面积指数可达5.0,透光率0.15‰,平均叶倾角为55-60。说明高产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的过程。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及肥等,才能获得群体所带来的更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薛珠政,卢和顶.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和群体效应的影响[J].玉米科学,1999,7(2):52-54.

[2] 王庆成.株型紧凑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6,(2):221-225.

[3]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密度与氮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28(2): 661-668.

[4] 李凤海,史振声,张世煌,等.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3):113-116.

作者简介:师臣(1980-)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育种研究。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我的玉米送给你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七穗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