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引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9-07-08程洁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因子分析法

程洁

摘  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技术创新是关键,本文主要从技术引进和创新分析角度切入,评价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引创能力。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引创能力模型,根据得出的因子得分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层层深入、剖析。最后针对相关分析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引创能力模型;因子分析法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素来有“国之脊梁”之称。它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支柱的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尺。

对于世界技术研究在近十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根据经济学“后起者优势”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应用技术“先技术引进、再消化吸收,最后形成创新”模式,跳过大量技术基础研究的高成本阶段,直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技术的需求成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升级需要加快增长的显著标志。产业的技术創新成败与否取决于技术引进创新能力的高低,科学合理的评价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引创能力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评价技术的引创能力,而现今相关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不多见。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根据国内比较流行的技术引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仅有中国特色的、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产业技术引创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分析我国技术引进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供加快我国产业创新的步伐而评价依据。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引创的研究基础

“技术引创”这个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统称。它是指所有企业利用资源吸收外来知识后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所有资源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核心技术的掌握旨在进行自主制造,自主研发设计,实现产品可替代进口,增强整个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因子分析法【1】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描述诸多因素或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类在同一类中,这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因为它不是具体的变量),并且通过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运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是哪几个因子,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权重),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黄鲁成、张红彩【2】(2005) 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谭智斌、周勇【3】(2006)运用了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我国25个地区的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王凯、马庆国【4】(2007)运用因子分析定权法,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中的37个行业在各指标上的值加权求和,得到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

二、技术引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

“装备制造业”指的是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保障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它是制造业的核心部分,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不仅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更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之一。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5】并指出“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于此会议上被提上了议程。 根据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S]. GB/T4754-2002文件,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致分为:(一)金属制品业(二)通用装备制造业(三)专用设备制造业(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七) 仪器仪表制造业。

由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我们不能用直接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因为难以保证调查获得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鉴于数据的易获得性、可靠性、客观性的考虑,我们是全部采用公开出版的各种资料的数据。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引创能力评价体系可分为引进因素、创新因素和绩效因素三大类指标。

(一)引进因素指标。引进因素指标按照技术经费的来源、技术引进费用的支出类别确定了以下5个指标。

1.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指标。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和产品销售收入之比来表示。这是反映该产业对国内技术购买经费投入的情况,这是正向指标,比重越大,说明该产业对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越大。

2.技术改造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指标。这也是正向指标,比重越大,说明该产业对研发投入力度也越大。

3.引进消化吸收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指标。引进消化吸收经费是技术引进经费和消化吸收经费之和。技术引进经费是指在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包括产品设计、图纸、工艺流程、专利等技术资料的费用支出,以及购买生产设备、仪器、样机和样件等的费用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是指企业对国外引进项目进行消化吸收所支付的费用支出的总额。这个指标比重越大,说明该产业在研发过程中对技术投入更加重视。

4.政府部门的资金支出占科研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我国财政科技拨款不仅支持科研活动而且也支持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以及科技服务等非科研性质的科技活动。

5.国外资金投入占科研经费活动支出的比重指标。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直接取决于这种投资在加强经济的国内联系方面发挥的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差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创新因素指标。主要包括由R&D的经费、人员、企业数和资产性指标组成。

1.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指企事业单位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R&D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R&D活动的服务费、管理费与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测试加工费等。

2.R&D人員占工业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指标。该指标衡量的是该产业R&D研究的基本潜在人才资源能力。这是一个正向指标,R&D研究人员数量越多,产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越大。

3.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这是表明产业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程度。R&D研究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的投入。R&D研究经费就是指产业投入到R&D研究。R&D研究经费充裕,研发人员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中,R&D研究更容易成功,因此R&D研究经费是个充分条件,它的多少能影响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有研发机构企业数占企业数的比重。研发机构是企业开展R&D活动的专门机构,是企业持续、稳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该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持续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

5.R&D资产性支出经费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资回收期长,其投资的结果主要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改造现有的生产能力,它决定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生产力布局和生产技术水平,是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绩效因素指标。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创造经济利润,而经济利润是由技术创新成果来实现。所以说技术创新成果是产业技术创新实现阶段的里程碑。技术创新成果包括了企业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个部分,因此用以技术创新成果的指标包括人均发明专利拥有数、新产品开发经费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新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标、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占全部科技项目数的比重。

1.人均发明专利拥有数指标。拥有专利数是指企业从知识产权局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在获得专利后企业不但能通过专利所有权获得垄断收入,而且通过授权使用专利还可以获得经济收入。所以授权专利数是R&D研究成果的主要体现之一,是R&D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指标。新产品是企业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因此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点,而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支出大小就体现了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中资金的投入方向,反映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

3.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新产品产值是指行业新产品的生产能力,反映了产业每年通过技术创新创造的价值的多少。新产品产值是行业资产的一部分,它的大小反映了产业技术创新给产业资产增值的潜在能力,因此将其纳入本评价指标体系中。

4.新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标。新产品收入指企业通过R&D研发活动后所生产出的新产品在推向市场后为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R&D研究成果的有形资产是企业的新产品,新产品种类的多少能体现技术创新产出水平的高低。新产品收入从这一角度上说更能体现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所以将其作为衡量技术引创绩效的一个指标而纳入到技术引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

5.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占全部科技项目数的比重。为了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新产品开发项目逐渐成为企业永葆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产品产出大幅提升,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三、技术引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过程

(一)根据行业综合得分及因子排名

1.因子得分排名

(二) 根据公式计算综合得分:

根据以上分析和因子得分及排名,技术引创能力的力量强弱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的力量强弱,只有增强每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方能体现行业技术创新效果。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引创能力主要由四个因子决定,必要从每一方面因子入手提高整个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为了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引创能力,必须继续加强产业在科研和科技活动方面的投入。如果产业中的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小于1%时,企业将难以生存;达到2%时,勉强可以生存;只有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在发达国家看来,装备制造业最应该重视的就是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是技术创新的根本,企业必须拓宽科技资金的来源渠道,能借助政府机构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企业自身经营成果等,还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放开资本市场,开设创新基金、发展风险投资等形式吸收民间闲置资金,形成层次丰富渠道多样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

第二,有必要加强行业内部各个方面的建设,包括行业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人才管理制度,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投资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细节工作,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行业内部氛围。在加强行业的内部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行业外部的联系,尤其是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政府的财政政策对一个行业的崛起与发展毋庸置疑至关重要。

第三,必须提高行业技术创新的效率,才有可能从“质量上”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部分行业虽然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强,但是产出效果却不甚理想。显然,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从投入因子F2的得分可以看出,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个行业的投入因子得分较高,排名分别是第2名,但其产出能力排名依次是第3名,这与该行业资源投入能力的排名有较大差距,说明技术创新效率不高,投入的多而产出能力却很一般。

参考文献:

[1] 余建英,何旭宏.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第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10

[2] 黄鲁成,张红彩,李晓英.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5,4:41-43

[3] 谭智斌,周勇.我国电子通信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8:33-34

[4] 王凯,马庆国.基于因子分析定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90-95

[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国经济网[DB/OL]. http://www.ce.cn/ztpd/xwzt/guonei/2003/sljsanzh/szqhbj/t20031009_1763196.shtml, 2003-10-9

作者简介:

程  洁 (1983-),女,上海,硕士,现就职于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科技管理部,从事集团技术规划、重点科技项目管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因子分析法
基于因子分析对乡村旅游者乡愁感知的研究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