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鳅苗气泡病调查与组织病理学观察

2019-07-08陶志英李燕华王海华吴斌习宏斌张斌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泥鳅苗种

陶志英 李燕华 王海华 吴斌 习宏斌 张斌华

摘要:采用区域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鱼病学调查方法,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江西省鳅苗气泡病流行与危害情况;采用病鱼检查和组织压片镜检方法,观察记录了患病鳅苗的体表典型症状和皮肤、鳍条、肠道的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病因学分析方法,将发病池塘水质与浮游生物检测结果与鳅苗气泡病发病情况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鳅苗气泡病除池塘溶解氧含量过高等水质因素外,还与育苗池水质培肥与鳅苗水花下塘不同步、天然饵料生物不适口或数量不足有关。针对鳅苗气泡病调查结果,提出了施肥调水、换注新水、泼洒药物和开启增氧机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泥鳅;苗种;气泡病;鱼病调查;病理学观察

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0-0173-03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之一,有“水中人参”之美誉。近年来,江西省引进了台湾泥鳅等良种鳅,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泥鳅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江西省泥鳅养殖产量为10.3万t,年产值达到34.8亿元。与此同时,随着江西省各地市泥鳅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泥鳅病害也逐渐增多。气泡病是江西省泥鳅养殖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泥鳅苗种,尤其对泥鳅水花至夏花培育阶段危害最大,发病时可致仔鱼大量死亡,严重影响鳅苗培育成活率。为掌握江西泥鳅苗种气泡病的发病及其危害情况,项目组深入江西省泥鳅繁养殖骨干企业,先后在抚州、鹰潭、上饶、南昌、吉安等泥鳅养殖场开展鳅苗气泡病现场调查,采集病鱼并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鱼病学调查

调查时间:2017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

区域调查:深入江西省各地市泥鳅养殖场,现场调查统计泥鳅气泡病发病时间、发病率、死亡率;问询了解池塘环境、水色、藻相情况,掌握池塘消毒、施肥、投饵及苗种放养等养殖管理情况。

典型调查:在区域调查项目基础上,选择抚州市东乡区某泥鳅养殖场发病池塘,做好病程记录;在池塘四角各取1水样,检测溶解氧、pH值、氨氮、水温、透明度等水质指标,镜检记录浮游生物种类、数量。

1.2 病鱼检查

采集发病鳅苗,肉眼检查鳅苗体表,观察鳃盖、鰭条、皮肤及眼角膜有无气泡,或眼球外突等症状。

1.3 病理观察

取鳅苗鳃丝、肠道等组织压片镜检,观察肠道或血管中有无气泡,鳃丝是否肿胀、瘀血,肠道内食物种类及消化状况,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1.4 数据与图像处理

调查数据按数理统计方法,应用Excel软件汇总分析;选取清晰、具有典型症状照片编号并保存。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情况

区域调查发现,2017年江西泥鳅气泡病发病较普遍,抚州、鹰潭、上饶、南昌、吉安等泥鳅养殖场均有发病,发病率 70%~80%;气泡病发病高峰期为6—7月,正值泥鳅夏花苗种培育阶段;鳅苗发病轻微,及时救治可恢复正常,急性暴发则鳅苗死亡率可达100%。

典型调查池塘面积0.2 hm2,投放泥鳅水花苗100万尾/hm2[水花苗带少量卵黄,体长(0.63±0.10) cm]。鳅苗气泡病初期的水质检测结果见表1。水质除氨氮偏高外,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调查发现,鳅苗下塘3 d左右,培育池中如轮虫等适口饵料丰富,鳅苗大小比较整齐,一般不会发生气泡病;若此时,池塘轮虫高峰已过,浮游动物以枝角类、桡足类为主,或池塘中蓝绿藻爆发,则鳅苗易发气泡病。

2.2 体表症状

泥鳅苗种发生气泡病后,病鳅在水面仰游,病鳅体表皮肤、眼眶、鳃盖、鳍条及尾鳍等部位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嘴巴有溃疡,体表症状见图1,鳍条出血点见图2。对光检查,可见体表隆起大小不一的气泡 发病严重鳅苗眼球四周及角膜也可见气泡存在。

2.3 病理观察

选取典型患病鳅苗,解剖后显微镜镜检可见皮肤、鳍条及肠腔内的气泡。鳍条气泡病轻微时,只见背鳍有少许气泡、背鳍仍可自由合闭;严重时背鳍竖起,鳍条间充满大小不一的白色气泡,形如白色翅膀,形象称之为“白翅”。此时,如不及时治疗,鳍条将会出血变为“红翅”,将导致鳅苗大量死亡。图3至图5分别为皮肤、鳍条和肠道内气泡观察图。

2.4 镜检结果分析

由图6至图8可知,均为气泡病鳅苗肠道镜检结果。图6为气泡病轻微鳅苗摄入肠内的食物,食物种类多为枝角类及绿藻门实球藻。此时,鳅苗体表仅有微小气泡。

由图7可知,气泡病较严重鳅苗摄入肠内的食物种类多为摇蚊幼虫、沙蚕、枝角类。观察发现被吞食的食物并未被鳅苗完全消化,如枝角类、沙蚕仅能部分被消化,外壳、触角难以消化;甚至有的如摇蚊幼虫难以被鳅苗消化,被原样排出。此时,泥鳅苗在水面浮游打转,死亡率较高。

由图8可知,气泡病较严重鳅苗摄入肠内的食物种类为微囊藻。此时,育苗池内微囊藻大量繁殖产气,且微囊藻被苗种吞食后,在肠内消解释放毒素,导致鳅苗气泡病急性暴发。

综上研究发现,泥鳅水花较贪食,除喜欢摄食轮虫等适口饵料外,若水中适口饵料缺乏,枝角类、沙蚕、蚊虫幼虫等大型浮游动物也可被吞食,但消化困难,或排泄不了导致肠道胀气,易暴发气泡病。

3 讨论

1905年,Marsh和Gorham首次报道了鱼类气泡病,具体描述了气栓在鱼类血液循环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危害状况[1],其后国内外学者研究先后报道了鱼、虾、蟹及两栖爬行类等多种水生动物的气泡病,并对其病因、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等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发现气泡病是水产养殖的常见鱼病,虽对成鱼致死率不高,但对苗种危害很大,急性发病死亡率可达100%[2-3]。

3.1 鳅苗气泡病与饵料数量、适口性的关系

目前,一般认为气泡病发生是由于养殖池水中某种气体(如溶解氧、氮气等)过饱和[5-6],进入鱼体组织内引起栓塞而发病,但也有学者认为是池塘中有机物在池塘底部分解,释放出的甲烷、硫化氢等细小气泡被鱼苗误当食物吞入,在肠内积累较多时发病[7]。本研究采用病因学分析方法,将发病池塘水质与浮游生物检测结果与鳅苗气泡病发病情况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鳅苗气泡病除池塘溶解氧含量过高等水质因素外,还与育苗池水质培肥与鳅苗水花下塘不同步、天然饵料生物不适口或数量不足有关。张振早曾推测适口饵料不足诱发气泡病,但未有资料佐证[8]。本研究的气泡病调查与镜检观察结果较好印证了这一推测,对于预防鳅苗气泡病、提高鳅苗培育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3.2 鳅苗气泡病与池塘水质相关性

养殖池塘水质与气泡病发生关系密切,除水体中溶解气体总量(主要是溶解氧)为关键因子外,其他影响因子如水温、pH值和水体浮游生物状况等直接或间接改变养殖水体的气体溶解度、饱和度,诱发气泡病。江西省鳅苗培育大多在每年的5、6月份,暴雨多发、气温变幅较大,往往导致鳅苗培育池塘的水质不稳定,易引发鳅苗气泡病。鳅苗气泡病相关水质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机制总结分析见表2。

3.3 鳅苗气泡病及其防治方法

目前,气泡病的有效应急控制措施主要有加注新水、潑洒净水改底药物和开启增氧机等。综合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综合采用施肥调水、换注新水、泼洒药物和开启增氧机等完全可以防控鳅苗气泡病,提高鳅苗培育成活率。现针对鳅苗气泡病提出“调水控病”生态防治方案如下:一是保持培育池适宜水位,控制池水肥度,保持培育池水质肥、活、嫩、爽,切忌肥水压塘;二是加注新水要求水温较低、水质清新,严防浮游植物繁殖过盛;三是气泡病暴发时,可用5 kg/hm2食盐化水后全池泼洒或开启增氧机,待病情减轻后,再大量换注水;四是建议规模化的鳅苗培育场设生态池专门培育鳅苗适口的浮游生物,待鳅苗水花下塘后收集提供鳅苗摄食。

参考文献:

[1]Marsh M C,Gorham P F. The gas disease in fishes[J]. Rep US Bur Fish,1905:343-376.

[2]彭天辉,潘连德,唐绍林. 大口黑鲈慢性气泡病的组织病理观察以及水体分层对发病的影响[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28(6):578-584.

[3]刘晓敏,王 妹. 生态浮床对大鳞副泥鳅仔稚鱼气泡病及池塘生态的影响研究[J]. 水产科技情报,2017,44(3):138-142.

[4]万志远. 对池塘鱼苗气泡病的初步研究[J]. 动物学杂志,1960(7):318.

[5]Weitkamp D E,Katz M. A review of dissolved-gas supersaturation literature[J].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80,109(6):659-702.

[6]史为良. 冰下溶氧过高引起亲鱼气泡病一例[J]. 淡水渔业,1978(6):41-42,47.

[7]汪文忠. 泥鳅气泡病的防治措施[J]. 病害防治,2016(1):35-36.

[8]张振早. 泥鳅夏花鱼种培育过程中气泡病的防治方法[J]. 渔业致富指南,2012(4):58.

猜你喜欢

泥鳅苗种
泥鳅笼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
捉泥鳅
一起去捉泥鳅吧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
泥鳅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