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二胎”政策后城市家庭长子女态度的调查分析

2019-07-06云师大附小杨明婕陈若虹

奥秘(创新大赛) 2019年6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生育子女

云师大附小 杨明婕 陈若虹

指导老师:师红仙

该项目荣获第32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自2015年10月,国家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以来,有效地调整了我国人口结构,对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对城市现有独生子女教育的影响也很大。

上世纪80年代,当独生子女政策推行时,出现了独生子女如何教育的问题。现在,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必然又出现从独生子女教育向“二胎”教育转变的不适应。例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家庭长子女在父母准备生育二胎、二胎出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行为”,性格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恶性事件。有调查显示部分独生子女反对父母生二胎,有的反对得还相当坚决,甚至以死相逼。家庭长子女对父母生二胎的态度究竟如何以及如何有效地缓解家庭长子女对“二胎”的冲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兄弟姊妹间冲突不仅是人类的常见现象,就是在各类其他动物的族群中也不罕见。《和平相处的兄弟姐妹》在1998年就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这表明,即使在多子常态化的美国,父母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手足之争”。著名心理学学术期刊《心理学公报》,曾开展过一项对440名头胎儿童长达6年的追踪调研,数据显示,生二胎会导致母亲工作时间变短,照料新生儿时间增加。这种变化对头胎儿童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家庭的经济收入减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减少。对头胎儿童而言,这种变化是很轻易就可以察觉的。

兄弟姊妹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世界共同话题,但在中国更具独特意义。因为自1979年独生子女政策得到贯彻实施以来,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独生子女的人格形成、心理发展的研究上,而对“全面二胎”时代家庭长子女的研究较少。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伴随孩子成长的课堂。孩子的性格、爱好、品行、态度、习惯的形成往往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不要生二胎,如何解决生二胎所带来的家庭格局变化与家庭矛盾的产生等也就成了准备生育“二胎”或已生育“二胎”的父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次研究主要以云师大附小文林校区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国家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后,家庭长子女对父母生育“二胎”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集中了解被调查家庭二胎生育意愿情况、家庭长子女对父母生育“二胎”的认知情况等,并对此提出了改善建议,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于文献检索法、个别访谈法。整个方案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通过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在网络上收集相关新闻报道和资料,以供参考。

2.设计调查问卷:2016年6月,根据收集的资料初步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请老师进行指导,修改后确定了调查问卷。

3.发放调查问卷:2016年6月底,我们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4.调查结果分析:2016年7月,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EXCEL软件开发包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和处理。

5.撰写论文初稿:2016年8月,在对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论文初稿的撰写。

6.论文修改、定稿:2016年9月,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完成了论文的修改、定稿。

二、研究内容及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我们随机抽取云师大附小文林校区二至五年级在校学生200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93.5%。

调查对象中男生有94人,占50.27%;女生有93人,占49.73%。独生子女有14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9.68%;非独生子女家庭的长子女有38人,占20.32%。总体来看,城市家庭中独生子女类家庭结构偏多,超过总数的一半。(具体见表1、2)

表1 调查对象性别情况表(单位:人)

表2 调查对象家庭子女数情况表(单位:人)

(二)被调查家庭二胎生育意愿情况

调查发现有128名学生的父母和孩子讨论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问题,占68.45%;59名学生的家庭没有讨论过这个话题,占31.55%。由此可知,绝大多数的家庭关注和讨论生育“二胎”这个热点话题。(具体见图1)

除此之外,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想要生二胎的人数比有其他想法的人数多,但三种想法人数比例相当,差异不明显。(具体见图2)

图1 “讨论生二胎”统计图

图2 “是否想要二胎”统计图

(三)家庭长子女对父母生育“二胎”的认知情况

1.家庭长子女是否同意父母生育“二胎”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调查中,101名学生对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表示同意,占54.01%;59人表示不同意,占31.55%;27人表示不确定,占14.44%。由此可见,超过半数的同学对父母生育二胎持肯定意见,说明在该被调查家庭中长子女对父母生育二胎持接受态度。

在对同学同意父母生育“二胎”的原因调查中发现,多一个人孝敬父母为最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包括减轻孤独感、好玩等因素(具体见图3)。担心父母身体、父母会偏心、增加经济负担、制造麻烦等因素成为众多同学不同意父母生育“二胎”的原因。(具体见图4)

图3 同意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原因分析图

图4 不同意父母再生一个孩子的原因分析图

2.家庭长子女对生育“二胎”是否影响自身生活情况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再增加一个孩子是否会影响自己目前的生活,认为“会”和“有一点会”的学生有99人,占52.94%;88人明确表示不会影响自己目前的生活。156名学生(占83.42%)相信即使家庭有了新宝宝,父母还是会爱自己的。

3.家庭长子女对父母生育“二胎”是否该征求自身意见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112名学生认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应该征得自己的同意,占60.42%;只有24名学生认为不需要征得自己的同意,只占12.83%。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应该征得自己的同意。(具体见图5)

4.家庭长子女对父母生育“二胎”的态度情况分析。

对于“假如父母真的再生了一个孩子”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同学表示会欣喜期待、会主动帮助照顾,不会讨厌他。(具体见表3)

图5 家庭长子女对父母生育“二胎”是否该征求自身意见情况分析

表3 对父母真的再生一个孩子的态度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5.在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情况下父母生育“二胎”对长子女的情绪影响情况分析。

如果父母在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部分学生会有不满、伤心、愤怒的情绪。甚至54名同学(占28.88%)表示会采取一定的行动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具体见图6、7)

图6 学生情绪统计图

图7 学生表达不满情绪会采取的行动统计图

6.父母生育“二胎”后,长子女的心态变化情况分析。

若“二胎”真正到来,101名同学(占54.01%)表示父母可以多关心点小宝宝,67名同学(占35.83%)希望父母和以前一样关心自己,19名同学(占10.16%)希望父母比以前更关心自己。(具体见图8)

图8 长子女心态变化情况统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随着社会的发展,长子女的家庭教育越来越需要我们去关注。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将近80%的调查对象为独生子女,说明在我国的城市,独生子女政策得到了好的实施。但同时也说明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尤其是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68.45%的被调查家庭都表示曾经讨论过再生一个孩子的问题,只有35.83%的家庭表示不想再生一个孩子,说明“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强烈关注。与此同时,面对即将而来的“二胎”,如何做好家庭长子女的教育、引导工作,值得家庭、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

2.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长子女对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表示同意。虽然新闻媒体报道了一些“独孩”反“二胎”的新闻,但是我们的调查显示真正不同意父母再生一个孩子的学生只有59人,占31.02%。说明反对父母生育二胎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我们不能以点概面,片面地认为所有的独生子女都是自私的、冷漠的、不体谅父母的。由此可见,过半数长子女对于“二胎”持肯定态度,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教育与引导、知识阅历的丰富,长子女会更加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

3.调查对象同意或不同意父母再生一个孩子的原因有多方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同学们同意父母再生一个孩子的原因最主要是为了今后可以多一个人孝敬父母,其次是为了不再感到孤单。说明这些长子女随着知识教育的丰富,已经懂得换位思考,长远考虑且重视孝道,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同意的理由排前三位的主要是担心父母的身体、害怕父母偏心和担心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些思想的形成可能与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教育与引导有关。怎样巧妙地引导、适当地教育、公平地对待处理孩子之间的事情,也将是对父母的考验。

4.家庭长子女对父母再有一个孩子既有正面的情绪,也存在少数的负面情绪。47.06%的孩子认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并不会影响自己目前的生活,83%的孩子相信父母即使再有一个孩子仍然是爱自己的。所以,假如父母再生了一个孩子,大多数的同学表示会欣喜期待,并会主动帮助照顾。但对少数孩子的讨厌、不满、甚至愤怒的负面情绪也要高度关注,因为这可能和孩子担心父母今后的偏向对待有关系。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大的孩子就应该让着小的”,会使得长子女觉得不公平,产生嫉妒、怨恨。

5.“二胎”的到来值得欣喜,但更要注意长子女为表达不满情绪采取的行动。通过调查发现,子女为表达不满情绪采取的最常见的行动是不和父母交谈,但更要注意极少数孩子可能会采取一些威胁父母的过激行为,甚至采取自杀行为。种种迹象表明,要想缓解长子女的情绪问题,父母要更有耐心,不能偏心,公平对待,及时沟通交流,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

四、提出建议

1.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关心长子女的成长。准备生育二胎或已有两个孩子的父母,也要注重和长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对孩子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需求的敏感性,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的疏导。尤其是不能因为第二个孩子而忽略对长子女的关心,要多与孩子接触,让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父母要学会与长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有教育专家指出:“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父母。在一些家庭大事上,听取孩子意见是对的,但如何听取却是一门艺术,如何形成共识更是一门艺术。”生育“二胎”虽然主要是成年人的事,但在家庭教育中,绝不能忽视长子女的心理变化,应该事先征求其意见。调查中,大多数孩子也认为需要征得他们的同意。毕竟他也是家庭的成员,有权利知道家庭将要发生的变化。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再次生育的真实原因,并告诉他们始终会像过去一样爱他们,多了弟弟妹妹也意味着会多一个人来爱他们。如果孩子不同意、不配合,对妈妈生育“二胎”有抵触情绪,那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打消他的顾虑,有针对性地开展说服工作。父母还要学习处理长子女与弟妹发生矛盾冲突的技巧。

3.父母要教会长子女什么是爱,引导其正确对待家庭的变化。培养孩子的爱心,培养孩子接纳分享的意识,有意识地给孩子讲手足情深的故事,如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有个弟弟》就很生动有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故事的阅读中慢慢形成一种期望,希望自己也有个弟弟或妹妹。教育孩子要学会感恩,学会去理解、体谅别人,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要有责任感,学会主动去关爱家人。

4.家校合作,共同关爱长子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父母可以多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可以请老师一起做好长子女的心理疏导工作。学校也应在了解家庭情况的基础上,与家长携手,做好孩子在母亲第二次生育前与长子女的沟通交流;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增进孩子的正确认识;长子女在校期间,教师适当增加对他们的关心:对于已经产生心理障碍的长子女,学校应与家庭保持紧密联系,有的放矢地对那些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教给他们合理的宣泄方式,缓解其情绪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合理地看待弟弟妹妹的存在,并尝试去接纳;对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学校还应对父母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以减少家庭矛盾的产生。

5.排除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周围人的一些不良话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有了弟弟妹妹你爸爸妈妈就不会关心你了”,对此一定要坚决抵制。首先,避免同学之间的负面影响。学校要配合家长,积极引导学生,可以在相关课程中加入此话题,比如在语文课、班会课上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让大家自由发言,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打消孩子的顾虑。对于有严重逆反情绪的孩子,教师可与家长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制止身边人的“恶语”。对于周围人开玩笑的话语,如“你爸妈生个小弟弟,就不喜欢你了”、“你小弟弟(妹妹)以后长大了要和你分家产的”等,父母要及时制止,让孩子不受其干扰。

研究小结:

此次研究通过对云师大附小文林校区1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①54.01% 的同学对父母生育“二胎”表示同意;

②52.94%的同学认为增加一个孩子“会”和“有一点会”影响自己目前的生活,156名学生(占83.42%)相信即使家庭有了新宝宝,父母还是会爱自己的;

③60.42%的同学认为父母生育“二胎”应该征得自己的同意;若父母在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其生育“二胎”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部分学生会有不满、伤心、愤怒的情绪;

④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对“二胎”的态度会欣喜期待、会主动帮助照顾,不会讨厌;

⑤54.01%的同学表示父母可以多关心“二胎”,自己没有关系。

附件一: “全面二胎”政策后城市家庭长子女态度调查

亲爱的同学,你好!

这是一份关于你对“全面二胎”政策认知的问卷调查,你对此政策的个人认识情况相当宝贵,请就你的感受如实填写,并请在符合情况的选项上打“√”。此调查不记名,结果仅供研究,绝对保密,谢谢参与!

1.你是?

(1)独生子女 (2)非独生子女家庭的长子女

2.你的性别?

(1)男性 (2)女性

3.你的年级?

(1)一年级 (2)二年级 (3)三年级

(4)四年级 (5)五年级 (6)六年级

4.你的父母和你讨论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问题吗?

(1)讨论过 (2)没有

5.你的父母想要再生一个孩子吗?

(1)想 (2)不知道 (3)不想

6.你同意你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吗?

(1)同意 (2)不确定 (3)不同意

7.你认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会影响你目前的生活吗?

(1)会 (2)有一点 (3)不会

9.假如你的父母真的再生了一个孩子,你会欣喜并期待吗?

(1)会 (2)不会

10.假如你的父母真的再生了一个孩子,你会讨厌他/她吗?

(1)会 (2)不会

11.假如你的父母真的再生了一个孩子,你会主动帮助照顾他/她吗?

(1)会 (2)不会

12.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不满吗?

(1)会 (2)不会

13.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伤心吗?

(1)会 (2)不会

14.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愤怒吗?

(1)会 (2)不会

15.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无所谓吗?

(1)会 (2)不会

16.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采取行动表达你的不满情绪吗?

(1)会 (2)不会

8.你认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应该征得你的同意吗?

(1)应该 (2)无所谓 (3)不应该

17.你觉得有了新宝宝后,父母还会爱你吗?

(1)会 (2)不会

18.你希望妈妈生完宝宝以后,怎样对你。

(1)和以前一样 (2)比以前更关心我

(3)可以多关心点宝宝

我们的问卷到此结束,感谢你的支持,祝你生活愉快!

附件二: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1.你是?

(1)独生子女 149人 79.68%

(2)非独生子女家庭的长子女 38人 20.32%

2.你的性别?

(1)男性 94人 50.27%

(2)女性 93人 49.73%

3.你的年级?

(1)一年级 0

(2)二年级 41人 21.93%

(3)三年级 77人 41.18%

(4)四年级 49人 26.20%

(5)五年级 18人 9.63%

(6)六年级 0

4.你的父母和你讨论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问题吗?

(1)讨论过 128人 68.45%

(2)没有 59人 31.55%

5.你的父母想要再生一个孩子吗?

(1)想 69人 35.83%

(2)不知道 60人 32.09%

(3)不想 60人 32.09%

6.你同意你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吗?

(1)同意 101人 54.01%

(2)不确定 27人 14.44%

(3)不同意 59人 31.55%

7.你认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会影响你目前的生活吗?

(1)会 26人 13.90%

(2)有一点 73人 39.04%

(3)不会 88人 47.06%

8.你认为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应该征得你的同意吗?

(1)应该 113人 60.42%

(2)无所谓 50人 26.74%

(3)不应该 24人 12.83%

9.假如你的父母真的再生了一个孩子,你会欣喜并期待吗?

(1)会 126人 67.38%

(2)不会 61人 32.62%

10.假如你的父母真的再生了一个孩子,你会讨厌他/她吗?

(1)会 28人 14.97%

(2)不会 159人 85.03%

11.假如你的父母真的再生了一个孩子,你会主动帮助照顾他/她吗?

(1)会 165人 88.24%

(2)不会 22人 11.76%

12.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不满吗?

(1)会 79人 42.25%

(2)不会 108人 57.75%

13.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伤心吗?

(1)会 68人 36.36%

(2)不会 119人 63.64%

14.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愤怒吗?

(1)会 42人 22.46%

(2)不会 145人 77.54%

15.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无所谓吗?

(1)会 63人 33.69%

(2)不会 124人 66.31%

16.如果父母在你明确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坚持再生一个孩子,你会采取行动表达你的不满情绪吗?

(1)会 54人 28.88%

(2)不会 133人 71.12%

17.你觉得有了新宝宝后,父母还会爱你吗?

(1)会 156人 83.42%

(2)不会 31人 16.58%

18.你希望妈妈生完宝宝以后,怎样对你。

(1)和以前一样 67人 35.83%

(2)比以前更关心我 19人 10.16%

(3)可以多关心点宝宝 101人 54.01%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生育子女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Tomb-sweeping Day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