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教育投资模式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019-07-05熊悦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

熊悦

【摘 要】本文从高等教育的投资模式多样化,以及明确管理重点两方面进行分析,并从评价体系、生均拨款、贫困助学、债务风险四个方面提出高等教育的投资模式和管理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管理理论;实践

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体现出高校办学特色,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就应转变管理观念,完成各项发展目标。因此,研究高等教育的投资模式以及管理理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投资模式与管理的理论定位

(一)教育投资模式多元化,提高了管理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逐渐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主的投资模式。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过程中,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教育资金来源,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为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观念和方法上的改革。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投资以及管理模式的优化进程。

在管理理论上,首先,应加快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的改革,在投资方面以办学投入为主设立基金,不断吸纳社会捐赠,从不同渠道引入投资,从而建立由政府管理,面向社会进行自主办学的投资机制;其次,为确保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需要政府与高校之间科学配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体现办学特色,促进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建立以办学质量为前提的经费利用机制;最后,在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国家政策保护的前提下,促进高校深化对财务的管理工作,逐渐完善高等教育资金管理体系。

(二)明确高等教育的投资模式以及管理的重点

首先,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模式。政府应履行自身举办者责任,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高校也应利用各种机会增加资金筹集途径。高校作为法人实体,在资金筹集方面,应确保方式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

其次,明确融资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大的教学规模,导致了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高校只能利用贷款方式解决问题。高校应根据自身阶段性的需要,考虑偿还能力,合理负债。政府可发挥职能作用,为其规避风险。

再次,明确积累及消费之间的关系。政府应明确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投资方面上既要考虑到成本,又要以高校的发展为出发点,制定长远发展投资计划。与此同时,高等院校也应科学管理自身收入,按照国家政策进行分配,正确处理国家和高校之间的积累和消费关系。

最后,明确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在政府方面,应利用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力,引导高校在办学上重视质量和特色,提高其自主办学的权限。在高校方面,应加强财务管理,将资金应用到重点和特色办学方面。同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确保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同步性。建立统一财务预算,提高资金利用效率[1]。

二、高等教育投资模式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代替政府为促进高等教育的管理满足大众实际需求做出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教学条件,促进了高等院校学生数量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和税收增长。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促进了教育战略的转变,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投资和管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建立评价体系,优化高等教育投资模式

在高等教育的投资以及产出的整个过程,做好评价管理,利于高校的投资和管理工作,为其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从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益角度衡量,如:在各方面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展开评价,可分别从政府和高校自身两方面对高校资源的利用率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增加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的投资规模和结构,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应在促进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呈现出多样化的办学模式,逐渐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以及高等院校三者联合办学的投资格局,在不同类型院校的投资模式上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及效益共同提高。在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方面,应体现出绩效评价的作用,向其中引入科学的竞争机制,从而形成高等院校资源利用效率的科学评价,并在拨款过程中引入评价指标,实施绩效预算,督促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其次,可通过社会中的评估机构对高等教育的资源利用率以及办学质量展开监督及评估,不断树立投资成本和管理效益等观念,避免出现大量的资源被浪费现象。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的费用收取制度方面,应制定出科学的标准。具体可根据高校的办学资质、规模、以及专业的收益情况等,对办学成本的投资合理确定,并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社会中的物价水平等方面合理制定收费标准,结合高校收费的立法制度以及学校内部的费用听证会等制度,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提高高等教育的收益。

最后,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拓宽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当前,高校从社会资源中为自身筹资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我国在社会对高校的捐赠方面没有具体的激励政策,所以,可通过呼吁社会向高等教育进行捐赠,并且对整个捐赠过程中的资金流向、使用情况等加强监督,从而使社会捐赠能成为高等院校的投资形式之一。如:高校可通过不同形式与各个企业展开合作,不断吸引企业向高校增加资金投入,同时,政府给予投资企业优惠政策,不断优化高等院校的投资模式[2]。

(二)通过生均拨款,稳定财政投资模式

政府可从高等院校的产出对社会经济做出的贡献,并结合财政收入情况,对高等院校展开持续性投入,可通过生均拨款为主要投资机制,建立以综合定额和专项补助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在经费的投资上,应以学生的数量为综合定额,体现出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投资的公平性。不但能可高资金的利用率,还可提高经费的配置效率。此外,政府还应针对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专门设立资金投资,根据高等院校的绩效评价,进行资金配置。这样可提高高校的责任意识,重视办学质量,合理利用经费,同时,在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建立高等教育贫困助学投资体系

贫困助学可体现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公平性。在体系的建立上,应增加财政投资,形成由政府主导,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使其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可由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建立资助渠道,根据高等院校的特点,向困难学生进行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不同形式的投资帮助。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和高校之间的责任和分工,促进制度有效落实。

(四)以政府调控化解高校中的债务风险

当前,高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在校区的建设方面需要依靠贷款,高额度的利息支出对高等院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在金融政策的调整下,提高了高校资金调度风险,不利于预算执行,使其不断使用短期貸款偿还债务,增加了高等院校的债务风险,不利于高校发展。在优化高等教育的投资和管理方式上,需要政府以调控的方式,化解高校的债务风险,可通过增加高等教育拨款频率,控制高校的新增贷款,不断引导各高校在发展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一边偿还,一边发展”的理念,优化高等教育的投资和管理方式[3]。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教育投资模式多元化形式下,提高了对资金管理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应明确投资模式以及管理的重点,通过建立评价体系,优化高等教育投资模式,使用生均拨款,稳定财政投资模式,建立高等教育贫困助学投资体系,并通过政府调控化解高校中的债务风险,充分利用社会中的资源,提高自身办学质量以及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剑飚.激励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整合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07):98-99.

[2]李新凯.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06):3-4.

[3]田丰.基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高等教育投资与管理机制的模式选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1):58-61.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实践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