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开展状况研究

2019-07-05梁欣梓郭霏代云霞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课北京

梁欣梓 郭霏 代云霞

【摘 要】思政课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选取32所一本高校,通过调查问卷探索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开展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北京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开展现状总体较好,但存在与课程内容脱节、实用性较低、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生兴趣和相关调查,提出相应意见。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现状;北京

一、引言

2016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众多高校都开展了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改变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教育的刻板印象,激发大学生塑造个人思想,运用知识于实践的兴趣,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时代意义,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国内目前多集中研究思政课课堂教学,缺少对社会实践方面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北京市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开展现状,探索学生最感兴趣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方式,弥补思政课社会实践领域研究空白,并为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形式提供参考。谢贵兰(2013)提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形成了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让大学生尝试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了解社会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学习活动。兰启发(2015)提出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要从事前培训、事中协调、事后论文指导和考核总结四个阶段入手,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有效地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徐家林(2013)认为为了保障社会实践教学的可持续与常态化,建立评价机制也是相当关键的,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方式。

二、实证研究

1、问卷设计

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共21道问题:第一部分为问卷说明;第二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三部分为北京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开展状况调查具体问题。本问卷的第三部分问题设计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为各个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开展基本情况;第二维度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被重视程度;第三个维度为大学生对思政课社会实践评价。

2、调查结果

1.实践形式方面,36%的高校拥有4-6种实践形式。其中社会调查实践和相关讲座是较多高校普遍采用的实践形式,而科技创新是高校最少采用的实践形式。在相应的展示形式中,课堂展示、多媒体方式和论文为普遍展示形式,感想心得与读书报告相对较少。

2.从学校重视程度来看,68%的高校采用学分考核方式,分数大概为2-4分,可见学校方面比较注重思政课社会实践,大部分学校将思政课社会实践划分为单独课程,社会实践的得分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学生总体成绩。

3.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更倾向于公益实践和社会实践这类有意义、参与度更高的形式,希望通过亲自参与实践,从而更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将书本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由于课堂展示和多媒体方式准备时间更短,更易完成,因此学生更为偏爱这种轻松灵活的成果展示方式。

三、当前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清晰与课程内容脱节

首先,思政课程的许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理论化、笼统化、利用价值不高,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一般不会结合理论来思考问题。其次,许多学生对于思政课课程的许多理论理解不够到位,不够深入,难以合理地运用到实践。最后,部分学生有主动思考的意识,但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往往不够深入,没有发挥理论的实际价值。

2、形式主义强,连续性不足,学生收获少

同学们认为,思政课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实践内容比较次要,自身完成思政课社会实践也主要出于完成课程任务,拿到相应学分,实践实用性较低,收获较少。并且,研究的课题也只停留在现阶段,不会再往后延伸,连续性低。由此可见,如何让思政课不再陷入形式主义,增强连续性是目前思政课社会实践需要思考的问题。

3、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只有开展真正意义上能够提升学生道德品行,并符合学生兴趣的社会实践,才能防止出现学生敷衍、实践内容表面化以及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但根据调查结果,思政课社会实践开展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形式只有一至三种,并且未能贴近学生自身偏好,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四、建议

1.开展前期培训。在培训前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社会实践的概念、定位是否清晰,知晓学生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由此更好地确定培训方案,让前期培训更有价值。内容应包含选题思路的指导和建议并分享往届优秀成果。

2.在实用性方面,学校可以多采用多人组队方式,并且为每个队伍配备相应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为思政课社会实践质量把关,让实践更为实用、更有价值。在连续性方面,学校可以与部分机构或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组织实践队伍到固定地点进行实践,从而增强实践连续性。

3.理念與形式双创新从理念上,实践内容要回归学生本身,贴近学生兴趣与实际生活,不仅仅强调科学理论,更要注重课程背后蕴含的道德品行知识,以实践为渠道,传播这些知识,切实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消除思政课社会实践的错误印象。从形式上,高校可以拓展实践形式,增添多种社会公益实践,同时,在成果展示方面,不仅仅通过提交论文或调研报告等形式,高校可以开设共享网站,在多媒体平台上,分享除论文、报告等形式的优秀经验或其他多媒体作品,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惠.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统整[J]. 韶关学院学报, 2013, 34(1):170-173.

[2] 谢贵兰. 高校思政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3(1):87-89.

[3] 兰启发. 思政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式及其意义[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5(1):38-41.

[4] 肖云, 庞永红, 徐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合: 焦点、难点与创新[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5(4):109-113.

[5] 蒋忠华, 蔡富强, 刘海泉. 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药学教育, 2017(6):60-63.

[6] 徐家林. 长效机制建设: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和常态化探讨[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201-203.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课北京
北京的河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