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治理模式研究

2019-07-05谢敏卢凌美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治理模式职业院校

谢敏 卢凌美

【摘 要】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最核心、最基础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治理是现阶段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本文从政校企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基于职業院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及问题,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和评估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协同;治理模式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Min XIE,Lingmei LU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Ningbo,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most key and basic link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manag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key task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power-responsibility relationship among stakeholders such as government, enterprises,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onstructs a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odel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Coordination; Governance Model

一、引言

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国制定和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均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和提升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调把强化教学环节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指出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最核心、基础的环节,这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治理是现阶段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是由政府、企业、职业院校、教师、教师、评估机构(社会力量代表)等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这种各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共治,不但有利于各主体自身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职业教育质量相关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因职业教学质量产品准公共性的特性决定了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治理也是一种公益性质的活动。但由于治理主体的性质、文化以及利益基点各不相同,要实现他们在课堂教学质量治理上的协同,必然难度较大。因此,首先各主体需要在课堂教学质量治理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多赢”归属认同,从而确保各治理主体形成内在意识层面的认同和外部行为层面的协同;然后,构建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治理的协同模式,从而保证各主体的共生共赢。

二、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及问题

1.职业院校教育的“产教”融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治理多元性的基础

职业院校教育的“产教”融合性即教育与产业的“跨界”融合,而这样的融合为课堂教学质量治理的多元性奠定了基础。第一,课堂教学主体的“多元”性。这种教育与职业的“跨界”融合承载课堂教学主体的多元性,既包括专任教师,又包括一些来自企业的技能型兼职教师,以及一些来自其他管理机构的外聘教师。第二,课堂教学场地的“跨域”性。职业院校教育的“产教”融合性又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所承载的场地也具有“跨域”性。课堂教学场地不仅仅集中在职业院校内,也包括一些企业、工厂、机构等教学场地。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治理,也是在“跨域”教学场地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教学的目标和需要而变换场地,将理论课的教学安排在职业院校内部,而将实践实训课的教学安排在企业、工厂、机构等地进行,同时优化教学场地的结构,合理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和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以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场地和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因而在课堂教学质量治理提升过程中,各课堂教学场域的公开交互是教学场域资源“跨域”整合的基本前提。第三,课堂教学内容的“复合”性。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发展不仅关涉学生个体的发展,还关涉区域产业的发展。因而,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和安排,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要尊重高校的教学规律和企业的经济运作规律,不仅要按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按学校课堂教学运作的需要和企业某工种的工作过程运作需来要实施教学内容。第四,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职业院校特别强调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多采用“案例式、模块化、主题式、行动导向式”等教学手段作为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治理的手段,不但不能受限于教育与经济领域中的方法,更要主动吸收社会各领域内高效、适宜的方法,并将其充分整合,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治理的效率和效益。

2.职业院校教育的“品质”混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治理公义性的基石

职业院校教育具有公共性和私有性的“双重品质”,强调教学质量产品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由其构成的职业教育教学产品、职业教育人才产品和职业教育服务产品也是准公共产品,内在地包含了公共性和私有性品质。在中国特色的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对作为混合品质的准公共产品的管理主要由政府、职业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实现,他们各自在教学质量产品的管理中表现出不同的目的。首先,政府是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其虽不直接介入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但其可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到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产品治理中,并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产品的宏观调控和综合指导,以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职业院校作为教育质量管理的执行者,主要目的是努力提升教学、人才和服务等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择业以及自身的壮大。就此而言,职业院校在课堂教学质量产品管理中既有公利性目的又有私利性目的;再次,企业作为教育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定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获取人才以此提升其经济利润,因而企业主要秉着一种私利性目的。综上,公共性和私有性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在对具有混合“品质”性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必然会因各自利益需求不同而产生利益冲突。因此在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协同治理中,重要的是要调和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当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企业等“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秉持“公义”的治理原则便是有效协调利益冲突问题的关键,由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和评估机构等共同参与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共同目的,以此来使私利目的与公利目的之间形成一种平衡态,从而最终实现公共层面利益的最大化。

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治理的协同模式

1.“工学协同”的治“学”模式

工学协同的教学——学习类治“学”模式,在治理主体层面主要由教学和学习领域的核心主体构成,主要包括职业院校的教学主管、教师、学生等核心主体,以及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治“学”的关键,而围绕工学协同而组建的教学——学习治理主体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对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逐一剖析,根据学生学习的重点领域不同,将学习任务分解为理论性学习任务、生产性实操任务和岗位性管理任务三种类型,理论性学习任务主要就某一项目、工种或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生产性实操任务主要是对这一项目、工种或技术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的学习;岗位性管理任务主要是对某一职业素养、岗位职责及管理关键点的学习。同时,就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建立起各自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使教学任务与岗位流程中的学习任务实时对接,从而以确保教师教学、企业用人和学生学习的匹配性和高效性。对应上述三种工作任务而形成了理实一体式学习、生产实训学习和顶岗管理学习。理实一体式学习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与工作过程基本匹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学习,主要以职业院校课堂为载体,并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生产实训学习基于企业的生产情境,让学生能切实处在某一项目或工种的运作流程中侵泡学习,从而获得该生产技术,这种基于侵泡过程的学习,主要以企业部门或工厂的车间为载体,并主要通过企业或者工厂的技术导师实现;顶岗管理学习主要就某一个岗位任务的学习,让学生跟随企业岗位导师切实参与真正的项目和工作情境中,从而在项目或管理岗位中提升职业管理能力,这种基于管理过程的学习,主要以企业或工厂的具体岗位或项目为载体,并主要通过企业或者工厂的管理导师实现。综上,“工学协同”的教学-学习类治“学”模式通过“教学任务的分解——教学与学习在工作过程中的协同——反馈评价提升工学协同学习的效率”这一完整的过程实现职业院校、企业、教师、学生等治理主体的协同发展。

2.“产教协同”的治“产”模式

在职业院校课堂教学领域中“产教协同”,是指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或院校“教学”协同融合,主要强调实现企业产业发展与职业院校课堂专业教学发展之间的对接和融合。职业院校“产教协同”的教学——生产类治“产”模式中的治理主体主要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等共同构成。推进“产教协同”的治“产”模式,实际上主要就为了推进课堂教学能够更高质量的输出学生,而实现以产教协同为核心,构建教学——生产类治“产”模式。在实际的“治产”模式中,需要集合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在推进经济产业与职业院校专业对接的同时,有效推进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岗位和生产的融合,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企业生产质量、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从现实校企治“产”的情况来看,校企之间在课堂教学上的合作,还处于非真合作、被动合作和互牵性合作等浅合作层面。而这种若即若离、似有非有的合作关系,只会导致互相牵制、资源内耗等问题。对于“产教协同”治理主体而言,要共同致力于形成一种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的关系,并努力构建一条能实现“多赢“的治“产”模式,从而确保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治理效率的同时,推进产业发展上的效益。

3.“教研协同”的治“研”模式

“教研协同”的教学——研究类治“研”模式,其治理主体主要由教育管理、研究机构、企业、职业院校校长、教师、评估机构等共同组成,包括了三股主要治理力量。教育管理和研究机构主要代表政府的治理意志而加入;企业和评估机构主要代表市场的治理意志而加入;校长、教师等主要代表了职业院校的治理意志而加入。而要将这三方面力量融合一起,并使其发挥协同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在于缺乏教研协同治理的运作平台,从而导致各治理主体力量分割。因此,需要搭建教与研有效治理的运作平台,可以通过项目开发型合作和项目实施型合作两种形式搭建平台。项目开发型合作平台主要是一种以项目开发为载体的运作平台,是以教育管理和研究机构为依托,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共同合作,以联合申报国家、省部级教学课题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形式,共同探索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评估机构。项目实施型合作平台主要是一种以实体项目平台为载体的合作,主要是在教育管理和评估机构的引领下,通过创设实体型项目合作平台,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职业院校教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评估机构专家围绕“生产”、“教学”、“研究”而共同组建“教研协同”中心,在明晰各治理主体职责的同时,将生产、教学、研发等工作相应地分配到职业院校和企业中去,或通过在企业中设置教研、技术研发部门将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设置到行业龙头企业中去,推进教、产、研一体化运作,从而最大化地提高治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侯志峰.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内涵、要素及战略重点[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3-6.

[2]袁晓洲.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5(28):74-77.

[3]徐国庆.从任务到项目: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的逻辑[J].机械职业教育,2016(3):1-7.

[4]郭扬,郭文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政策需求与制度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41-45.

[5]朱德全,徐小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2014(11):82-88. [6]徐小容. 以“共治”求“善治”: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公共理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8.

[7]Jean-Raymond Masson, Mounir Baati & Erwin Seyfried, Quality and QualityAssuran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lessons from the European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8(11):102-114.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质量治理模式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提升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