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音乐作品特色

2019-07-05李璟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冼星海音乐作品

李璟

【摘 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钢琴家、音乐家以及革命家所创作的在其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交响乐,作品将黄河作为背景不仅是对我国光荣历史的热情传送,同时更突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黄河大合唱》可谓是我国近代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传唱最为广泛的音乐作品之一,并在我国的近代音乐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色以及创作的思想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来了解冼星海的音乐作品特色。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冼星海;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因此在音乐情感中包含了战争背景下创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斥,而以黄河作为背景则是对战争下我国的壮丽图景进行了描绘,是对国家与民族英勇形象的塑造,而在音乐的基础上由光未然的作词更是凸显了作品的慷慨激昂。《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因此对《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征和创作思想进行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冼星海音乐作品的特色,进而帮助我们更为充分的认识到其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精神。

一、《黄河大合唱》与冼星海的简介

冼星海1905出生于澳门祖籍广东,是我国近代非常著名的革命家、音乐家以及钢琴家,被人们称之为“人民音乐家”。其在1926年至1928年之间先后在北京和上海进行音乐的学习,1929年到法国巴黎进行学习期间由帕尼·奥别多菲尔与保罗·杜卡斯担任其教师。在法国巴黎经过6年的学习后,冼星海在1935年回到中国,此时国内正爆发抗日战争其作为爱国音乐家积极投身于抗日的歌咏运用中。1939年冼星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并开始担任鲁迅艺术学院的音乐系主任,《黄河大合唱》正式其担任系主任期间所创作的经典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激昂的方式歌颂了抗战背景下我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抗战期间人们气势的振奋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色

《黄河大合唱》是在我国特殊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音乐形式,因此其音乐通常具备如下的几点特色。

(一)鲜明的时代特色

《黄河大合唱》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因此,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中赋予了其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的创造中采用了交响乐的形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抗日战争背景下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时代风格。在作品的第一章中,冼星海运用了非常高亢有力的前奏形式,因此旋律的表现通常非常的急速并充分凸显了民族在战争危机下的紧迫感,在乐章的中部其采用的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节奏以及音程形式,这凸显的是战歌的旋律形式表现的是抗日战争背景下全国人民一致对敌及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在《黄河大合唱》的最后一个乐章中,冼星海通过极为鲜明的节奏形式及个性的曲调对黄河的壮观景象进行的描绘,并借物喻人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侵略者的激愤。

(二)浓郁的民族特色

冼星海在《黃河大合唱》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这也是《黄河大合唱》非常鲜明的音乐特色。就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形式来看,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其一,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这一音乐形式的出现主要建立在传统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其二,来自于某一地区民族传统音乐形式,既包括传统的民族民间乐曲,同时还包括古曲以及戏曲等极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其三,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这类音乐的创作并不以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且无论是在旋律的创作中还是在音调的运用中都能表现民族特色。就《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来看,冼星海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显然对上述三种不同类型传统民族音乐的元素均有着运用,这就使得《黄河大合唱》凸显出了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这也是《黄河大合唱》得到广为传唱的原因之一。

(三)创新多样的调式特色

就《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形式来看,其运用了多种合唱的形式,且还创新的引入西方的歌剧以及朗诵等形式,因此《黄河大合唱》也有着形式多样其创新的特色。此外,其创新多样的特色还表现在其调式方面,冼星海在创作中充分的参考了西方音乐中大小调所运用的吊事形式,并将其运用到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音乐作品节拍的变化性。比如在第六乐章中,冼星海变充分采用了西方大小调的形式对音调进行了缓缓推进的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民族音乐所具备的大调,赋予了这一乐章更高的亲和力。除了调式本身之外,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创作中还对调式之间的组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比如其在中后部分调式的运用中对前部分的调式进行的转移,并在中间进行了其他调式的穿插,这使得整个音乐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强化与突出,给予了人们更为新鲜的音乐体验。

三、《黄河大合唱》作品的创作思想

欣赏《黄河大合唱》我们不难感受其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以及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整个的音乐作品来看,作品总共可以分为八个乐章,每个乐章既相互独立,但在整个作品中有非常的协调。而就每个乐章的创作来看,每个乐章往往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思想,就其中较为典型的第一、第二、第六以及第八乐章来看:第一乐章冼星海在创作中融入到极具民族特色的劳动号子,并运用了古老的调式形式其创作的主要思想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船夫在湍急河水中搏斗的景象,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凸显船夫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第二乐章的创作凸显了对祖国的歌颂,因此无论是曲调还是情感都表现的非常豪迈,在创作中技能突出创作者热情的思想,同时有非常的贴近整个音乐的主体,且在黄河的描绘中又非常饿婉转,凸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特征;第六乐章是冼星海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对人民群众关系的思想表现,在这一乐章的创作中其运用了一些信心的音乐元素,能有效对民众抗战的决心加以调动,同时也表达了对抗战背景下侵略者行为的控诉,这一乐章对激发民众的反抗热情发挥着良好的作用;第八乐章既是整个音乐作品的最后一章也是音乐作品的高潮部分,突出的是民众为抗战胜利的呐喊,这一乐章无论是节奏还是力度都呈现出一种不断年增强的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黄河大合唱》音乐特征以及创作思想的分析来看不难发现,冼星海在音乐的创作中往往非常重视对革命英雄以及工农人民的形象的塑造。在此基础上,其还非常重视对传统民间音乐相关的素材的运用,会将地方一些传统的渠道融纳入到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此外,其在音乐作品的创作方面还非常重视对国外作品的借鉴,不仅能充分的凸显时代特征,同时还传达了极为丰富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向华.浅析《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J].黄河之声.2014(01)

[2]苏梅.从《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的音乐创作特色[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1)

[3]龙良英.浅谈《黄河大合唱》之艺术特色[J].音乐时空.2013(10)

猜你喜欢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坐标式的“艺术高峰”——冼星海《我学习音乐的经过》读后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从冼星海两部交响曲的创作看中国早期交响曲的结构特征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