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精准扶贫优势 助力幸福新农村建设

2019-07-05高常捷苗新雨崔菁菁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高常捷 苗新雨 崔菁菁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校精准扶贫与幸福新农村建设的关联,描述了长春师范大学倾心扶农五撮村项目进展,提出了幸福新农村的举措,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加快幸福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精准扶贫;幸福新农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在首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小康生活、生态文明”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空间格局和生活环境。因此打造幸福新农村势在必行,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实施。长春师范大学倾心扶农五撮村幸福新农村建设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做到全方位农产品涉足,精准扶贫,打开农产品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建设地区品牌特色,将农产品销售与农业度假村融合发展,彰显村居特色、突出生态魅力、形成美丽品牌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让村民共建共享美好幸福新农村。树立示范效应,带动全国高校创新扶贫,使全国农村致富奔小康,实现社会效益,发挥高校精准扶贫优势,助力幸福新农村建设。

一、五撮村基本情况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根据《实施全省1000个单位、1万名干部、1万户、100万名党员扶贫帮扶计划》的有关规定,确定长春师范大学为长岭县三十号乡五撮村脱贫包保单位。

五撮村距长岭县西北90公里处,幅员面积约为21.6平方公里,贫困户209户,贫困人口333人。其中,五保户3户3人、低保户136户197人。贫困人口中,50岁以上、16岁以下的占60%,缺乏或无劳动能力的占60%,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占90%,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其它作物主要是葵花、谷子、杂粮、杂豆。全村共有房屋522所,其中土房160所(贫困户土房130所),瓦房300所、砖平房40所、彩钢房2所。据当地公安户籍统计,全村3户无住房,均为中贫困户。贫困人口按因病、因残、因智、因学、缺乏生产技能、缺乏生产资金、缺乏劳动能力分为7类,加之其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占90%等因素导致五撮村贫困现状。

长春师范大学根据五撮村贫困现状以及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等情况成立扶贫领导机构,构建师生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谋划项目,筹措经费,并采用“熊蜂授粉技术”扶贫与科技相结合,创办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式种植、建立粮米加工厂,有效改善五撮村农产品种植业发展,建成一个特色示范村—五撮村教育扶贫示范村,长建农民合作社办理了《生产许可证》,并成功注册农产品商标—“富稷春”,初步取得部分村民脱贫的成果,但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较弱,无法使其经济独立,形成产业规模,产品销路以及市场有待进一步打开。

长春师范大学积极拓展五撮村初期农商品销售渠道。促成五撮村与海卷金三顺企业形成对口销售,销售农产品——“富稷春”牌大米、小米 ;开展微商销售和网络销售,配合学校各类快递资源,降低物流成本,确保货物快速安全到达需求区。所销售的农产品赢得了客户100%的好评。与长春师范大学弘毅堂合作,销售散装普通加工米和小米。利用长春师范大学目前师生总人数(约为24000人)较多的优势,可利用的人力资源丰富,实行以一带多形式,一人带动多人,成立校扶贫协会,创办扶贫营销大赛,销售农产品——有机大米精包装、简装的有机大米、小米、长师独家设计精装炒货、环保纸袋精装花生、瓜子;与校内众多商铺合作,销售农产品——花生(自封纸袋)、瓜子(自封纸袋)。五撮村2018年农产净利润30万余元,脱贫人口367人,脱贫率高达100%。

二、精准扶贫视阈下高校精准扶贫的项目意义

导致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很多,这里面既包括地域、环境等客观条件,也包括人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主观因素。仅就长春师范大学包保的扶贫对象——长岭县五撮村的情况来看,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因智、因学、缺乏生产技能、缺乏生产资金、缺乏劳动能力。农业基础条件脆弱,村内主要以盐碱地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影响作物生长,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村民文化素质低,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达到90%,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产品没有稳定、广阔的市场,村民收入有限。解决脱贫问题的难点在于,研究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栽培品种、提供盐碱地改良技术,改变种植业结构,延长产业链。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方面,国家有政策,比较容易解决,而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推进持续创新方面,可以依靠高校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来连续提供。高校在文化教育、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政府和其它帮扶单位不可比拟的独特资源优势,如科技创新人才众多、科研成果丰富、营销推广和开拓市场能力较强、信息灵通,这些资源优势正可以较好的解决贫困地区的燃眉之急。

三、长春师范大学倾心扶农五撮村幸福新农村建设项目具体措施

“倾心扶农”项目着力于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建设幸福新农村,全面打造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从而助力全国贫困村奔小康。采用三步走战略。

1、第一步——走出去

初期,长春师范大学帮扶五撮村扶农建设,在经济方面,利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走出去—对五撮村农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包装,通过利用美术学院对农产品外包装进行设计,提供成本既低又能体现五撮村大小米特质的普通包装和精美小包装;建立特色品牌,打造公益性绿色产品品牌,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推进合作社运营市场化,提升产业与市场接轨水平和抗風险能力,积极推动产业拓展和多元化发展。以学校为突破口,并实行校企合作,与海卷金三顺企业形成对口农产品销售,并与学校食堂相合作开拓销售市场。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经济管理学院陆续开展了校园娃哈哈扶贫营销比赛、举办博众社等活动;策划不同营销方案,针对扶农产品特色,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实施“党建品牌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推行“党建+X+扶贫”模式(“党建+旅游+扶贫”和“党建+电商+扶贫”),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

2.第二步——引进来

引进来—利用农产品销售收入及进一步招商引资,建设五撮村农业度假村,并进行大面积实验种植各种经济实惠的花卉养殖,举办向日葵花海观光旅游,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学生在向日葵盛开的季节,进行艺术照的拍摄,并制成宣传片进行五撮村旅游宣传。依据当地的民风特色,建设民俗旅游客栈,开办东北特色菜馆,利用游客资源创造价值。

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相关师生提出“55331脱贫法”——五种种植探索(水稻、有机杂粮、有机食葵、小冰麦、马铃薯);科技团尝试繁殖兔子、天然野生鱼、稻鸭和螃蟹。这种探索为东北菜馆提供绿色食材。水田改为旱田,一季改为两季,单模改为循环模式(盐碱地改为水田);将湖泊改为水库,灌溉水田,养殖野生鱼类;在水库建成后,会加速建设生态园和旅游客栈。三股合力(即“政府+学校+合作”产业模式三位一体);扶贫产品真正达到了种类多样化,农民就业岗位增多。“二个试验,一个提供”活动成为积极开展对象,第一个试验,在五撮村试验种植经济及观赏植物,沙参、白芨、刺人参、桔梗等中药类作物成为引种试种。示范栽培:防风、罗布麻。同时,摸索栽培条件,为大规模栽种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个试验是生产秸秆有机肥,探索建立有机肥处理加工厂,养殖经济作物。

在文化建设方面,长春师范大学组织工程和化学学院学生到扶贫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农民科学种植提供技术支持,青马帮扶小组由61个学员构成,对五撮村在读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实现“一对一”全面帮扶。远程多媒体教室已经初步建成,以协助远程教育。向长岭县教育局捐赠餐桌椅140套,学生的就餐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提高文化惠民效能。建立乡村图书角,建立应急广播系统并不断完善。开展篮球、广场舞、卡拉OK、全民健身活动、暑期文艺演出、协调文化名人下乡演出等,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帮扶团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多功能活动室的功能,“家长讲堂”和“科技讲堂”成功上线,传播最前沿的资讯,讲解农业知识、科学种植技术,教授芦苇编织工艺,筹建农民科协,引导当地青年学习“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等。以五撮村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送去了国家最前沿的信息和长师人的温暖,提高一对一全覆盖帮扶扶贫标准,全面提高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自觉意识,全方位提高高校脱贫攻坚的战斗力!

3、第三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长春师范大学将结合实际,加大投资,重点针对乡村美化,继续和当地政府一道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五撮村真正实现生产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较为宽裕、村容乡风文明整洁,现已建成的工作成果坚持发展,不断开发新的农业产品,确保脱贫不返贫。管理民主,清理水沟清淤,街路两侧全部栽上适合当地生长的果木。五撮村周围全部得到绿化,继续实现长春师范大学科技帮扶团为五撮村实现幸福新农村建设助力。在抓好各扶贫领域扎实工作的同时,协调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在实现幸福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分布式光伏和村级发电站项目,每户将增收4000元。完成村級100公顷盐碱地外包,贫困户土地流转外包,大面积适合盐碱地的经济作物栽培开始实验。减少空闲地,实现资源合理利用。葵花盘入药的实验,实现资源再次利用,为居民创造更多收入。完成脱贫林的建设,挂上独家纪念馆,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到2020年,让五撮村的村容得到全面优化和改善。打造地方品牌特色与优势,真正实现“走出去,引进来”,从文化、科技、绿色、电商、教育等方面建设可持续的幸福新农村,彰显村居特色、突出生态魅力、形成美丽品牌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新路子,让村民共建共享美好幸福新农村。树立示范效应,带动全国高校创新扶贫,使全国农村致富奔小康。

四、结语

各大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独特优势就是具有最新的科技研发技术,新颖的营销策略。发挥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知识资源优势,开展营销推广团队,送科技下乡活动,村企合作创新帮扶模式,为高校团队提供多元化的帮扶项目,提供农业技术帮扶、营销培训等多种模式,研究高校科技帮扶模式,解决吉林省贫困村问题,乃至为全国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农民增收和脱贫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拓新模式。利用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时俱进,努力打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以无技术壁垒的高校扶贫之路。

【参考文献】

[1]基于精准扶贫视阈下的高校文化扶贫研究[N]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4

[2]长春师范大学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报告[R]长师校字〔2016〕255号,2016

[3]在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R](2018年3月21日)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