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9-07-05周莹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帮扶精准扶贫困境

周莹

【摘 要】自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总量得到大幅度减少。但目前我国所面临的脱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还存在许多欠缺之处。本文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困境;对策

贫困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制约着社会发展与国家进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寻求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党和政府始终追求的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对新时期扶贫工作进行调整的产物,在我国反贫困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较多,精准扶贫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对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形成阻力。因此,要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现状进行分析,着眼于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扶贫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精准扶贫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针对不同区域环境及不同农户状况,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奠定了政策基础。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阶段性扶贫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首先扶贫对象的识别更加精确化,提高了救助资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妥善解决了粗放扶贫应扶未扶的缺点,使扶贫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使扶贫方式也得到了创新,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不同贫困状况的地区,解决重难点问题,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和农民摆脱困境,改善生活,例如:针对生产生活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促进贫困区域的环境发展。其次,帮扶到户的扶助方式,有助于追踪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方案,能够有效防止脫贫又返贫的情况发生。

截止2017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1%,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长10.5%。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依然很大,在扶贫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对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及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考核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导致具体的扶贫工作中存在大量盲区。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促进扶贫工作“精准”化发展。

二、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困境

(一)扶贫对象识别偏离

有效的工作机制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但我国精准扶贫识别机制中还存在贫困人口数量不清、致贫原因不明、扶贫措施与资金针对性弱等不足。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的界定,脱贫方法、谁来帮扶和帮扶的效果等一系列不确定问题尚未解决i。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对帮扶对象识别的偏离,真正陷入贫困需要帮助的村民没有成为扶贫对象,反之,一些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居民却成为了受助者,甚至还存在关系户、人情户、伪造户混入贫困户队伍的现象,长期享受着政策帮扶,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二)帮扶方式较为单一

精准扶贫强调“精准度”,其中精准帮扶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精准帮扶即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救助模式,根据贫困者具体致贫原因,采取多元化、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者走出困境。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地区的帮扶方式较为简单,仅仅通过给贫困村民发放资金、实物等方式,维持贫困村民的基本生活。虽然从表现上看贫困人口的确得到了一定的帮扶,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贫困人口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没有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极易造成贫困者脱贫之后又返贫的结果。

(三)缺乏资源整合

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精准扶贫工作才会有更加坚实的资源基础,才能使工作开展的更为顺畅,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压力较大,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部分救助资金到位困难,许多扶贫开发项目没有资金的支撑,难以正常实施。

一些地方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还不够到位,比如一些地方没有将人、财、物等扶贫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扶贫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和使用,还存在着“平均分配、照顾安排”的现象;,再比如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动,参与“精准扶贫”的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等ii。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完善对策

(一)健全精准扶贫识别机制

扶贫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精细化的管理机制,明确扶贫目标,为展开有效的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首先,要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帮扶进度、脱贫时限等进行登记,并将这些信息统一交给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以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方式存档,实现地区扶贫开发综合平台与我国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有效互通iii。

其次,构建动态的进入退出机制。对扶贫对象的帮扶情况进行追踪监测,制定规范透明化的进入退出标准,防止“只进不出”的现象发生。

(二)帮扶方式多样化发展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的帮扶方式较为简单,对贫困人口给予单一的资金与物质补助,难以真正起到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帮扶措施的多样化发展,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分类制定扶贫措施。

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贫困人口差异性的致贫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救助措施,实现“一村一策”或者是“一户一策”,避免盲目复制而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整体效果,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精准扶贫资源整合

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涉及到相关资源的筹措、整合及利用。只有将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使精准扶贫工作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保证精准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查和整合,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协调发展,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其次,要构建起政府、社会、村民“三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机制,在政府的引领、主导作用下,社会发挥好公益作用,村民更好的实现自立,对三个层面的资源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发挥精准扶贫的脱贫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东蚕业,2017,51(1):23.

[2]郑蕊.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8(4):12.

[3]闫博荣,唐潇,张学敏.我国精准扶贫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9(1):174.

猜你喜欢

帮扶精准扶贫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