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谈“气候怀疑论”

2019-07-05杨莹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

杨莹

【摘 要】甚嚣尘上的“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问题缺乏事实和科学依据,目前尚未有任何研究结果证明温室气体能决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理论只是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骗局,是在向发展中国家推卸责任。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应认清气候变暖问题的本质,从国情出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质疑分析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为遏制全球变暖作出贡献”的口号,并称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质疑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必然联系?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有是否明智?本文从全球气候变暖的既定事实出发,通过对国际时事的分析,得出个人见解和思考。

一、全球变暖主要因素的传统观点

究竟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简单地说就是全球气温升高。科学家们给出的定义是指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而提起全球变暖就不能不提及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指的是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传统的气候变化观点认为是由于人类社会工业的大力发展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了全球变暖,即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积累造成了温室效应,从而引发了全球的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后果相当严重,会使全球水循环重新分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又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二、丑闻事件所引发的反思和对传统气候变化观点的质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谈到全球变暖这个问题时,人们会理所当然的将其解释释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增强→地球升温→今天的人类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这个因果链条,作为教科书式的准则,俨然已成为真理,正如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其权威性不容置疑。“气候门”丑闻爆发前,我也被各种“人类活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论调充斥着,对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变暖深信不疑,有一种很强烈的想要捍卫地球的责任感,并且为我们人类对地球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而深感愧疚,也对持续的全球变暖将引会发全球性灾难而恐慌和担忧。然而全球变暖究竟是怎么回事,真的是二氧化碳的增多而惹的祸吗?这引起了大家的反思,早前Martin Durkin执导的英国纪录片电影《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由此再次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全球变暖的大骗局》采访了多位科学家,用大量证据否定了“人为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说法,直指它为“谎言、当代最大的骗局”。影片指出:全球变暖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保分子创造出来的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全球产业。这个有利可图的产业获得了那些用恐慌故事来争取研究基金的科学家们的支持,又被政治家和媒体大肆渲染。影片采访的多位科学家包括9位研究气象学、气候学、海洋学、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的教授。

以下为《全球变暖的大骗局》中反驳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1、全球变暖是事实,关键是变暖的原因是不是二氧化碳。大气运动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太阳辐射、洋流、宇宙射线都会参与其中,怎么能简单都怪在二氧化碳上呢?

2、二氧化碳只是地球大气的很小组成部分,且这么小组分的气体增加有多少是人起的也很难说,因为海洋,动植物腐败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3、温和二氧化碳的曲线和人类发展的进程不符,人类工业高速发展发生1940—1975年间,但是温度急速增长却在1940年之前,而在1940—1975年间温度基本呈直线下降。

4、温度和二氧化碳的相互关系:更像是因为气温上升二氧化碳的量才跟着增加,这可以解释为:因为海洋本身能存储二氧化碳,如温度升高肯定会有二氧化碳从里面释放出来。

5、温室气体中水蒸气占到95%而二氧化碳却只占总量的0.054%,为什么就能肯定的说是二氧化碳引起了气温升高呢?

6、1万年内就有过2次大的温暖期,对于中国而言在这两个温暖期,都是经济繁荣的时期,可是现在的言论却是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7、2003年,加拿大统计学家斯蒂夫.麦考尹提尔指出了“全球变暖论”的根本性错误。最新调查发现气候变化模型“曲棍球棒”图形是伪造的。事实表明,“全球变暖论”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竭力隐藏或者操纵数据,把以往的气温纪录压低,向上“调整”最近的气温,以此来制造气温加快上升的感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的科学家一直在比较官方发布的气温记录与原始数据。他们每一次都发现了同样的诡计:基本上是平直的温度曲线被改成上升的曲线。

三、分析

谈到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法,我们很快就会想到目前正风靡全球的“低碳产业”。既然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又不想阻碍工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必然要出现一些新的没有污染又会源源不断提供动力的新能源,即我们所熟知的绿色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等),但是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想要发展经济,只好通过“碳交易”的方式向那些拥有高科技的国家购买碳的排放量以获得更多的碳排权利。“碳交易”是指每个国家或企业都被分发了“欧盟排碳配额”的二氧化碳排放权,若某个国家或企业没有使用完配额,则可以出售剩余的配額。一旦国家或企业的排放量超出分配的配额,就必须通过碳交易所从有配额剩余的企业家手中购买。然而技术落后的国家通常都是发展中国家,而那些拥有高科技的国家则是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在冠冕堂皇的“碳交易”背后那些发达国家所谋取的暴利是我们学生无法想象的。因为在低碳技术的研发上,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掌握着核心技术并主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个人观点及建议

1、单纯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全面治理污染,恢复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时,减排温室气体必须让位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污染治理。在环境和气候问题上,人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早日还二氧化碳以清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威胁人类的问题上。

2、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走在遏制气候变暖的最前列战线,十九大报告更是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提出了理论和实践创新。但对于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一直都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因为只有发展了经济,我们才能大力发展教育、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整体国民素质、改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投身于减排的行列中,中国应该注意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避免掉入西方发达国家的“气候陷阱”。

3、科学家们应该踏踏实实做研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中国应以“气候门”为鉴,端正学术氛围,设立公平公正的学术监督机构,严惩学术造假,让那些损人利己的学者无地容身。

【参考文献】

[1]黄蕾.信息型文本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气候变暖的真相》(节选)翻译实践报告[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3):12-13.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启动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从模块化中得到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