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保护理念下的精准扶贫研究

2019-07-03杜孝田罗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产业发展

杜孝田 罗洁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生态保护、精准扶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两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关键词    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236-01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analyze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methods.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implemen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chiev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 words    pollution prevention;ecological protec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大攻坚战”: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由此可见,做好污染防治、保护好生态环境,形成污染防治与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关键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1-2]。因此,坚持生态保护,强化生态扶贫手段,实现绿色健康发展,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群众的金山银山,是这些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必经之道。

1    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

1.1    生态功能区划分办法带来的影响

粗放的生态功能区划分办法已限制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产业发展,让本有足够空间适度发展绿色健康产业的区域举步维艰,该区域群众没有产业发展做支撑,依靠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仍然难以扭转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3]。

1.2    产业政策导向不明带来的影响

产业政策导向与生态保护关系不明确、联动不紧密,产业政策不够细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强,导致一些地方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也间接导致生态风险增高。

1.3    产业发展的内外动力和压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产业发展的内外动力和压力不足,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缺乏产业支撑[4]。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采取了差别化考核,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指标不列入考核,部分省市或地区在此基础上做了更进一步修订,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的考核采取了一票否决制。地区生产总值及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虽然取消了,但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也卸去了,对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反而是一种限制。

2    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发展对策

反过来看,兼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因此,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精准扶贫,是解决这些区域贫困问题的主要路径。

2.1    制订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激励机制

对于生态环境好的贫困地区,由于要保护生态,制约了当地的产业发展,这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守护者来说是不公平的[5]。虽然我国已对做出生态保护贡献的贫困地区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多年,但随着全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对原有的生态补偿政策进行持续完善,原有生态补偿的标准已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只有把补偿标准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

2.2    创新发展生态优先的绿色产业

鼓励贫困地区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等优势特色,优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高效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文化创意、特色小镇、健康养老等绿色低碳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发展壮大当地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创建较为完备的市场营销体系,扩大产业链向周边发展,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绿色无污染、原生态的土特产品,大力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将贫困地区的优质资源商品化、品牌化,将生态产业做大做强。要求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市县,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尽早对产业指导目录进行细化,对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国家级建设项目,中央和省市应提高财政资金的补贴比例,所在市县政府的配套投资资金比例则应相应降低,对特困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尤其要降低县级政府的财政配套比例,切实减轻其财政负担。

2.3    把握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改善民生,通过对自然进行有限度开发和科学改造,实现保护生态资源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的双赢是可行的。但是,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改造和利用,稍不平衡就极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而须有严格而充分的科学论证做支撑。

2.4    落实好生态扶贫搬迁政策

处于深山区域或交通极为不便的地区,其教育、医疗、就业等皆受到极大限制,而这些区域,往往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域。为保护这些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免遭生态破坏,应坚持落实好生态扶贫搬迁政策,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保障居民吃穿不愁、住房安全和生产便利,使其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接受更便利的医疗救助,实现转移就业等,在实现精准脱贫的同时,也使其原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恢复。

3    结语

全国范围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贫困地区往往属于污染程度小、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让这些地区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好生态安全,是基于国家的全局利益考虑。然而,不管是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角度来看,还是从國家实现全民小康的目标导向来看,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要考虑当地的民生问题、发展大计,不能因为坚守绿水青山而错失发展良机,要在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同时,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真正实现绿水青山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让贫困地区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实现脱贫致富。

4    参考文献

[1] 贺震.找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N].中国环境报,2018-01-03(003).

[2] 吴明忠.浅议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J].云南林业,2016,37(1):66-67.

[3] 胡文龙.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18(006).

[4] 李佐军.以生态扶贫探索精准扶贫新路[N].中国绿色时报,2016-11-03(A03).

[5] 于法稳.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西部论坛,2018,28(1):84-89.

猜你喜欢

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产业发展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问题与污染防治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论“土十条”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影响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农村大环境下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制对策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